他是驻扎在这片黄土高原上的播绿使者,一心只为土地而播种;他是开辟出“山变绿,水变清”小流域治理聂家河模式的一线人物,潜心创造黄土地上的“小江南”;他是坚守在宁夏固原这片贫瘠之地上的厅级退休干部,为治理水土流失作出巨大贡献。26年的坚守,只为实现再造秀美山川的梦想,给子孙后代留下一片绿色财富。这位老人的名字叫做马霆,当地百姓亲切地称呼他为马爷爷。
7月18日,由西吉县兴平乡兴平村村长与徐书记提议,“脱贫攻坚”驻村帮扶队的纪伯伯带队,山东理工大学觅光西吉社会实践团前往聂家河,与这位年近八旬的老人面对面对话,探寻其20多年的丰功伟绩。
(图为马爷爷带领队员们走进聂家河)
贫困地区的发展,关键靠勤奋
“贫困地区的脱贫致富需要着重考虑地区的长远发展,现阶段如果一个地区的扶贫依靠国家大量的投资,贫困老百姓的确能过上好日子。但是依赖于国家,不依靠自身的勤奋,没有自身的发展,以及对黄土资源本身的认识,是无法真正脱贫的。” 马爷爷强调道,“像我们这个地区,一没有大量资源,二没有高端科技,那我们靠什么?只有两个字,勤奋。”习近平总书记在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的讲话中提到“中国人民自古就明白,世界上没有坐享其成的好事,要幸福就要奋斗”。中华民族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始终自强不息,努力奋斗。回望今天,还道是“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贫困地区要达到“真脱贫,脱真贫”,关键还是要靠人民的勤奋。
(图为聂家河模式下种植的杏)
小流域治理问题,聂家河给出了答案
宁夏是全国水土流失最严重的省区之一,水土流失不但使生态环境不断恶化,还制约着宁夏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位于西吉县城西南约25公里处的聂家河流域,总面积46.6平方公里,水土流失面积却占到44.9平方公里。聂家河流域内坡耕地面积多、荒山荒坡面积大、地形复杂、沟壑纵横、表土极薄、水土流失极其严重。若要改善该地恶劣的生态环境,只有想办法治理水土流失,才能使经济社会得到健康发展。
(图为会议室里悬挂着十三届全国政协副主席王正伟的题字)
2000年开始,时任宁夏回族自治区供销社副主任的马霆,以驻村帮扶队长的身份来到了这片黄土高原上的聂家河。20年前的聂家河,还不是如今这番处处绿水青山的景象,气候干旱、水土流失等问题严重影响着老百姓的生活。马爷爷面对这些下定决心:自己要为这片土地上的人们做点什么。从此,他的人生就扎根在了聂家河这片“寸草不生”的土地上。这一决心,付出了他整整26年的时光。
小流域治理该怎么做?“治理就要因地制宜,针对宁夏地区的地表水流失、地下水量极少的情况,只有采用‘保水、蓄水、用水、节水’的综合治理方式,才能真正破解聂家河水土流失的难题,”马爷爷说,“聂家河采用‘二上三进’的模式,引水上山,建设‘坝、窖、池’。水量充沛的时侯,将坝中的蓄水抽送到山上的窖、池中;土地干旱时,则释放窖、池中储备的水,用来缓解旱情。我们现在能够做到,引水上山,打开机器,2分钟左右就有大量的水从管道中喷涌而出。”
26年,留下的是给子孙后代的绿色财富
“这儿其实就是一个植物园”,马爷爷指着窗外的园子笑着说,“那为啥咱要搞一个植物园呢?目的主要就是了解在这个海拔2000米左右的地区,在黄土高原上,能存活的物种到底有多少。这不是一个简单的事,有的树需要十年八年的驯化期,它才能够存活。”经过二十多年的播种实践,这个地区什么能成活,什么不能成活,答案都藏在马爷爷的园子里了。公元前138年,张骞出使西域,带回了紫花苜蓿种子,从此,黄土高原的畜牧业有了根基。一个物种的繁衍,养育了整个黄土高原的老百姓。所以物种对于一个地区的发展和存在有着很大的作用。26年黄土高原的坚守,马霆爷爷给子孙后代留下的不仅是充足的物种,更是宝贵的绿色财富。
(图为马爷爷望着园子里二十多年的树笑了)来源/山东理工大学觅光西吉社会实践团
http://www.dxsbao.com/shijian/212392.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