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充分挖掘沂蒙红色文化价值,打造沂蒙红色文化品牌,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受教育、长才干、做贡献,山东理工大学振兴乡村服务队之“蒲公英”社会实践团于2019年7月12日—7月26日赴临沂蒙阴岱崮小镇丁家庄村开展基层干部访谈及口述乡村历史活动,不断传承红色文化。
访谈对象:丁家庄村村民娄承宝
访谈地点:丁家庄村村委会采访
访谈时间:7月15日 上午
访谈形式:对话、询问
访谈记录:
访谈内容:民间传说、民间故事、清代举人宅
访谈的前一天晚上,淅淅沥沥的雨声伴随着这座小镇和镇上的每一个人安然入睡。清晨起来,被雨水洗涤过的村庄显得格外迷人,大地上的一切似乎都贪婪地呼吸着新鲜的空气。队员们也倍感神清气爽,褪去炎炎夏日带来的疲惫,在当地村民的带领下来到了今天访谈对象所在村庄——丁家庄村,并对当地民间故事、清代举人宅相关状况进行访谈。
丁家庄村和蒙阴县岱崮镇一脉相承,有着丰富的人文历史有待挖掘。本次访谈对象是一位年过八旬的老人,虽年岁已高,却腿脚灵活、表达流畅。首先,我们就民间故事方面就娄老提出一些问题。问题一出口,娄老的话匣子便被打开了。我们跟随他的描述回到民国时期,他讲到:当时国内军阀混战,情势严峻,丁家村经常有土匪出没,不但抢夺财物,更有甚者杀人放火。当地村民由于害怕,白天在田地进行耕作,晚上就不得不躲到和山上去避难。否则,就会轻易地被土匪绑票。土匪不分善恶,不论穷富,一旦有机会就会威胁村民。如果有人被绑票,家人就不得不用钱财赎人,否则被绑票人就会面临生命危险。在这种情况下,丁家庄村的夏、宋、娄三大家族团结一致、对抗土匪。但当时在和山上避难的百姓众多,来自于多个村庄,难以进行统一管理。于是,村民们协商之后,决定按照地亩修筑围墙抵抗恶势力,得到村民们的积极响应。俗话说“人心齐,泰山移”,当时各个村庄的村民们有钱出钱,有力出力,很快就修筑起坚固的围墙,并开了南、北、西门作为通道,起到很好的抵御作用。和山的东面是河道,也就是天然的屏障,敌人无法进攻,故没有修筑东门。全村上下,男女老少、各行各业无不投身到抵抗外敌的战斗中。尤其是村中武者,无惧危险,已顽强的斗志与敌人冰冷的子弹和极寒的天气做斗争。最终,在所有村民齐心协力、共御外敌地努力下,所有的土匪都被赶了出去。至此以后,村子一片太平,再未有遭到破坏的情况。从古至今,不畏强权、团结奋进是中华民族千百年来的优良传统,也正因如此,中华民族才能够生生不息,立于世界之林。
访谈的时间过得很快,娄老的兴致却未褪去半分。他笑呵呵地说道:在这片土地上有着许许多多的传说,可能会有虚构的部分、带有神奇色彩,但也并不完全是空穴来风。他讲到,刘秀当年逃亡之时,曾路过此地。当时王莽篡权,被刘秀看出端倪,作为刘家后代,他不得不选择逃亡以保住性命,从而保住刘家血统。他逃到东峰之后,遇到一农民在田地劳作,连续多天滴水未进已使他疲惫不堪,而王莽派去追杀他的兵力却只增不减。此时此景,他不得不向老农求助,老农意会后,牛鞭一挥,深深耕了一犁地,让刘秀趴在犁沟里躲藏,并用土块将其掩盖起来,后人将这个故事称为“犁掩沟”。王莽的士兵追到这里后,找不到刘秀的踪影,便问是否看见有人路过这里,老农心善,想要救人,他便装作哑巴,用手向东指去,引王莽的兵力向东追赶,刘秀因而逃过一劫,后人称此为“东指村”的来历。刘秀逃出来后,跑到一颗树下休息,树下有许多蚂蚁咬他。此时由于生病,他已经疲惫不堪,说到“你们离远一点,别咬我,此后这颗树下再也没有了蚂蚁,而这棵树则被称为”五角枫“。休息过后,刘秀继续逃跑,有些口渴。山脚下有一口井,却喝不到井水。他说”你这口井,不能歪倒一些,让我喝口水吗?“这个井似乎听懂了话,向外歪了歪,水就流了出来。这个故事被称为”扳倒井“。后来,干旱时这口井也有水,即使在当代也起着一定的作用。后来,刘秀越逃越饿,恰巧春天桑葚树结了桑葚,他摘了些充饥,吃完以后觉得浑身充满力气。直到刘秀登基以后,他仍然记得这颗树,他想着:当时那个果子我吃了有力气,所以还想再来看看。他再次来到这个地方的时候,恰逢春季,时节不对,桑葚树未结果,椿树却结了果,让刘秀误以为椿树就是当时的那棵树,于是他就封椿树为树王。桑树在旁边很生气,因为他觉得赏罚不明,一生气便长了一个大疙瘩。这就是“桑树气破肚”的来历。事实上,大疙瘩就是老树长得一种菌。比如柳树长到一定程度就会出现一个大疙瘩,其实就是一种菌,这是一个传说。娄老一系列的故事讲的生动形象,队员们亦是听得如痴如醉,娄老也感慨道这些民间传说、故事都是老一辈口头相传而来,自己没文化,无法用文字记载下来,渐渐地这些故事都会失传。听到这里,突然明白我们所做的事情有更高的价值所在。
感慨过后,娄老的话题又回到刘秀走南阳的故事上。话说刘秀登基做了皇帝之后,他把当时耕地的老农当作救命恩人。那时消息传达不便,他就派一些办事的来打听老农的消息。老农民看到官家来了人之后,他并不将此事作为一件喜事,也不乐意做官,就跑到现在柴崮的地方,藏了起来,以防被人抓去。但是官兵要回去交差,交不了差无法向刘秀交代。那时候的树林很茂密,荆棘丛生。官兵就想放一把火逼迫他出来,但他始终没有出来。官兵回去以后将此事报告给刘秀,刘秀察觉此事不对,后来命人修筑城隍庙用于纪念他。刘秀还亲自下批城隍庙代管河南省。那时在阳间和阴间都有这个说法,县官管理人世间的事,城隍管理阴间的事,所以城隍老爷就相当于人间的县级干部。城隍爷管理山东辖区,也管理河南部分地区,他的官衔比现在的军区司令更高。山东多城隍,每个县都有一个,它在山东来说就是一个头目,这就是城隍庙的来源。如此看来,刘秀也是知恩图报之人。早些年的时候,城隍庙里的物件保存的很完整,殿内一片森严,不仅供奉着城隍老爷的神像,墙壁上画满了各种壁画。如“小鬼惩罚恶人”,弘扬惩恶扬善的美好品德;破坏他人家庭就会受到惩罚,弘扬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的品质。还有市场上的小商小贩,如果缺斤短两的,也会受到惩罚,则体现着诚信的美好品质。每一幅画都有其背后的故事,以及所蕴含的精神,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学习、传承、发扬。
传统建筑作为凝固的艺术,承载着丰富的传统文化。举人宅作为丁家庄村赫赫有名的传统建筑,是深入了解丁家庄村悠久历史的重要物质资料。于是我们迫不及待地向娄承宝大爷提及举人宅,想让娄承宝大爷为我们详细讲述一下举人宅的故事。经过他的讲解,我们才对举人宅有了全面的认识。举人宅的真正主人名叫娄镔先,清朝人。从小家境平寒,只得在济南历城附近依靠乞讨来满足温饱。但他并没有因为年少家徒四壁而选择荒度余生,凭借着自己敏锐的眼光不停地寻找机会。功夫不负有心人,娄镔先发现当地土地过剩,有好多土地都被荒废,无人开发。于是,他开垦了一大片土地来种箸叶,然后依靠贩卖箸叶而发家致富。在做生意的过程中,朝廷发现他善于言谈,于是便将他派到驻缅甸使馆。此人才华横溢,在任职期间还练就了一笔丰筋多力的娄氏书法,深得朝廷的赏识。朝廷将他调入中央翰林院,任职翰林学士,掌管书法。退休后,他被丁家庄的秀丽风景所吸引,便在此为子孙置办家业。后来,他的一个孙子中举之后,便留在此安心做医生,而这间四合院也因此得名“举人宅”。这个举人有四个孙子,其中最大的那个孙子天生俊美,可惜早年感染天花病毒,生了一脸麻子。在当时感染天花病毒。为了治好他的孙子,造福当地人,这个举人便开始着手研究天花病毒。在他废寝忘食地努力下,最终攻克了病毒。之后,他将自己多年积累的从医经验和医者悬壶救世的精神作为传家宝,一代又一代地传承下去。如今,娄氏的后代还在卫生所里任职,他根据老祖宗传承的秘方进行改良升级,配制出了黄疸的解药,帮助村里的学生避开了病毒带的侵袭。他不仅继承了祖辈精湛的医术,还传承了淡泊名利的品质。他拒绝了去县里当大夫,而是选择留在村子里为村民解除病痛。故事结束,我们与大爷一同前往举人宅参观。举人宅坐西朝东,分南北两院,共占地1372平方米。南北两院之间有一座两层全石结构碉楼。布局协调,装饰多样。美中不足的是,屋子内的大批旧物在抗日战争时期被日本人烧毁。由于破坏的面积之大,现有的技术无法进行复原。这个举人宅只得暂时闲置在这里,等以后技术成熟,再做修整。参观结束,我们实践团一行人不禁感受到保护传统建筑的重要性,它不仅仅是人们赖以生存的空间,更是家风和精神的集中体现。举人宅既是娄氏家族安家落户的“根”,更是娄氏家族淡泊名利精神的“魂”。娄家人在丰富着举人宅的内容,举人宅也在塑造着娄家人的性格。我们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应该以传承、保护、发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为己任,用我们的专业技能来帮助当地整理和完善村史空缺。
访谈结束之后,在娄承宝大爷热情接待下,我们参观了丁家庄村风景如画的田园美景,感受到村民淳朴的性格。我们向娄承宝大爷表达了真挚的谢意。本次访谈开展得十分顺利,我们也了解到很多关于岱固镇丁家庄村的发展历史、民间传说和举人宅的相关知识。我们亲身体会到,岱崮镇不同于一般的革命老区,只是留存了一些革命遗址或是革命文物,岱崮镇更是将革命精神与英雄事迹深深刻印在每一名村民的心中,在代代相传中,永续长存!
http://www.dxsbao.com/shijian/213207.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