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丰富自身文化内涵,宣扬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周姑子戏”,2019年7月25中国矿业大学、能原材料与物理学部暑期实践团队“八音克谐”来到莒县当地进行社会调研。
周姑戏,俗称“周姑子戏”。是莒县当地劳动人民喜爱的地方戏曲,也叫“肘鼓子”、“拉魂腔”、“拴老婆橛子”、“盘凳子”。其内容反映劳动人民的生活,具有浓厚的乡土气息。在莒县当地,有着这样一句话:“周姑子戏,娘们的事,老汉子不系听,老嫲嫲给抹上蜜”。
周姑戏流传至莒是在清咸丰年间,由外籍迁入小店乡杨家崮西村的外号“南蛮子”的村民刘光明最早引入莒地,并组成周姑戏班,伴奏乐器由单一的击鼓,发展到二胡、扬琴、月琴等。现今,周姑戏通常由十几人组成的剧团在当地演出,其报酬大多由请戏村付给。据周姑子戏爱好者介绍,一个十人的剧班,一晚上的收入大约在五百左右。如果按照平均,收入还不及外出打工者高。不过即使如此,仍然有爱好者继续坚守。
http://www.dxsbao.com/shijian/213379.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