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理工大学暑期“三下乡”实践团在汉中市徐望镇余桥村开展的支教活动正在持续进行。
在汉中东北部的小山村里,有这么一群孩子,他们没有城市的灯红酒绿,闪亮霓虹,亦无繁华的街道,车水马龙,可他们呼吸着喧嚣中最为干净纯粹的气息,守护着他们心中最美的梦。
陪你从青涩到开朗
实践团成员初次来到余桥村的时候,面对小朋友的紧张使他们略显拘谨,但通过几天的相处,孩子们的热情慢慢地感染了大家,稚嫩的童声和热情的笑容拉近了孩子们与实践团成员的距离。“看着他们的眼里似乎闪烁着对知识的渴望。”实践团成员说道。自2017年以来,陕理工学子的身影便经常出现在余桥村,在助力余桥村脱贫的道路上,陕理工学子前赴后继,迎难而上,在课业辅导、亲情陪伴、自护教育、技能培训等多个方面开展教育帮扶活动,为余桥的孩子们送去了温暖。
大手牵小手,将希望播撒
上课之前,实践团成员和同学们简单地做了自我介绍,同学们热情地表达了对老师们的欢迎,实践团队员也温柔地表达了对同学们的喜爱。为了加强孩子们心中对老师的尊重,实践团成员给孩子们上了一节生动的师礼课。朗诵课上,实践团成员带领大家学习了《少年中国说》,老师激情澎湃的声音瞬间让同学们进入状态,同学们积极跟读,声如金石的声音充满了小小的教室。实践团成员利用多媒体课件把孩子们带入了植物的世界,孩子们从中了解到更多花草的世界,目光里充满了好奇和惊讶。
有一种信任叫“交给你我放心”
“老师,你们教孩子辛苦了,进来坐坐喝喝水吧。”
“老师,你们都是上大学的文化人,你一定要多留意留意。”
一下课,家长们就热切地向实践团成员走了过来,询问着自己家孩子的情况,并叮嘱实践团成员注意身体。家长的话如春日的风沁人心脾,温暖了每一个实践团成员的心。百年大计教育为本,贫困山村的家长已深刻意识到教育的重要性,所以需要更多的青年大学生回归乡村,挥洒自己的青春热血,带来先进的教学设施和科学文化知识,进行深入的教育扶贫。
农村教育不仅是国家振兴的基石,也是中国教育的未来;农村教育不但是家庭学校的事情,更是社会上每一个人的事情。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提到:“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重要基石,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德政工程对提高人民综合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增强中华民族创新创造活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决定性意义。”抓好教育是扶贫开发的根本大计,尽力让孩子们享受同等的教育,不仅需要国家的大力支持,更需要社会各界的关注与奉献。作为当代大学生,我们更有义务去完成新时代赋予我们的使命。因此希望在大学生群中发挥连带作用,帮带农村,助力扶贫,相信在未来的日子里,会有更多的青年志愿者奉献自己的力量,为教育扶贫事业做出贡献,为青春增添一笔绚丽的色彩。
http://www.dxsbao.com/shijian/213612.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