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炎炎夏日,往往是农民最辛苦的时光。为调查当地土地资源利用情况,7月27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资源环境学院赴民和“聚焦土地资源”调研队早早动身,前往静宁村调查村里土地资源利用现状。
调研队的队员们到了静宁村,首先根据实际情况,进村里分小组向当地村民进行土地资源利用现状的了解。各个队员热情地向村民通俗易懂的说明调研队的情况和这次活动的内容以及如何填写相关问卷。村民们听明白之后,也很配合我们的行动,认真的填写问卷和详细的给我们回答。
据了解当地耕地以旱地为主,无水利设施,家家都有地种,大家对于土地的利用情况都为耕种和退耕还林,在静宁村无废弃的耕地,如果有人需外出打工或者有其他事情不能耕种会让其他人代为耕种。对于种地养人的问题,村民们普遍都觉得光靠种地无法养活一家人,所以大多数人还是选择外出打工,也有村民期待当地农业可以发展成为新兴农业。
了解完当地土地资源利用现状后,调研小分队经村民介绍游览了卡地卡哇寺。卡地卡哇寺是青海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青海省民和县甘沟乡静宁村,青海省东部重要通道川官公路甘沟段距该寺6公里。距青海省西宁市183公里。是集观光、宗教研究、宗教朝圣于一体的宗教寺院。卡地卡哇寺,清代汉文献称“静宁寺”,藏语“卡地卡哇”意译为“乌鸦嘴”。据《安多政教史》记载,国师索南桑布带一尊释迦佛像来此建寺,一6日,见雪地上有小孩足迹沿迹寻去,发现一株旃檀树,树梢上有一乌鸦鸣叫,吐口水如金线,成悬彩,佛幡状,以为吉兆,遂在此建寺,命名为卡地卡哇寺。卡地卡哇寺是格鲁派较大寺院之一。1974年主要建筑被拆,1980年开放。寺内保存有被视为稀世珍宝的宗喀巴自画像,此像系布面卷轴画,长2尺,高1.5尺,是以宗喀巴诸师弟子为陪衬的大师全身像。卡地卡哇寺因此蜚声藏区,有“不拜卡地卡,那来三大寺之说”。(引自百度百科)
因此,近年来,静宁村也慢慢在政府的大力扶持下,发展起了旅游业。然因卡地卡哇寺系宗教圣地,受信众人数等因素的影响,短期内很难使当地居民脱贫致富。在后期与乡镇领导严玉荣的访谈中,调研队成员也提到了这个问题。严乡长表示:“前期乡镇政府曾多次协助或承办卡地卡哇寺系列宣传活动,例如跨年越野赛等,使卡地卡哇寺初具影响力。今后乡镇政府仍然不会放弃卡地卡哇寺—喇家遗址旅游线路的开发利用,为百姓开辟脱贫致富的新路子。”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资源环境学院赴民和“聚焦土地资源”调研队为助力乡村振兴贡献自己的力量。大学生作为新时代的新青年,应该承担起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为国家和社会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贡献自己的力量,奉献社会!了解基层人民当代生活,聚焦土地资源利用,去做大学生力所能及的事情,有责任做到应该做的,有义务做可以做的,努力做的可以多做。少年强,则国强。祖国将更加繁荣昌盛!
http://www.dxsbao.com/shijian/215088.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