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永远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脱贫攻坚是总书记心里最牵挂的一件大事。为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了解国家乡村振兴战略的政策方针,助力国家打响脱贫攻坚战。洛阳师范学院文学院暑期社会实践第十小组来到了素有“秦巴山水,十全石美”之称的陕西省安康市石泉县,对当地的脱贫战略、农业发展、产业链等进行了深入了解。实践小组成员通过石泉县乡村振兴的成功例子,探索了石泉县“产业+文化+旅游”的发展模式,进而总结了石泉县的脱贫经验。
7月23日上午,实践小组成员来到了素有“丝路之源,金蚕之乡”之称的陕西省安康市石泉县池河镇明星村。实践小组跟随明星村的蚕桑支部书记胡宇明进行了一系列的参观考察。胡书记带领实践小组参观了蚕桑的养殖环境,并向实践小组介绍了明星村养殖蚕桑的工作开展情况,即由传统蚕桑产业向现代蚕桑产业转变、由整县推进向分区指导转变、由千家万户养蚕向强村大户转变、由规模发展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从而不断实现基地建设规模化、生产经营集约化、产品质量标准化、市场体系产业化的蚕桑产业“四化”目标。除了蚕桑产业的发展,胡书记还向实践小组成员介绍了明星村旅游产业的发展和未来规划。实践小组跟随胡书记采访了县人大代表、明星村的养蚕大户赖珍彩。赖珍彩女士表示蚕桑产业的发展是村民脱贫重要的一步,蚕桑养殖与生态旅游的融合发展,让村民从中得到了很多益处。在采访过后,实践小组成员帮助村民一起搬运蚕茧,为明星村的发展献出自己的绵薄之力。
在参观了蚕桑产业之后,实践小组跟随胡书记来到了池河镇的“金蚕之乡展览馆”和“鎏金铜蚕文化研究院”,实践小组成员在展馆内深入了解到了“鎏金铜蚕”的文化。池河流域兴桑养蚕历史悠久,汉魏时期就有“黄土沃壤,桑柘遍野”的记载。享誉世界的“鎏金铜蚕”在池河镇谭家湾出土,直接印证了这里是汉代中原地区一个重要的蚕桑基地。如今,池河镇已成为西北蚕桑第一大镇,精细化养蚕技术全国领先。依托“文化+产业+旅游”的发展模式,池河镇得到了较快的发展,成为了脱贫攻坚中的闪闪新星。
7月24日,实践小组来到了陕西省安康市石泉县古堰工业区陕西天成丝业有限公司,公司职员冯女士带小组成员进行了参观考察。该工厂以蚕茧收购加工、白厂丝生产、真丝绸生产、家纺产品生产、绢纺原料生产进出口贸易等主营业务。公司以“鎏金蚕”作为注册商标,是石泉县蚕桑龙头企业。实践小组成员在参观过程中,深入了解到了该工厂的自动化生产,以及该厂与村镇合作,助力脱贫攻坚的发展模式。
石泉县作为脱贫攻坚的成功例子,为我国众多农村提供了范本。通过此次的社会实践,实践小组成员了解到石泉县的蚕桑产业和文化背景后,切身感受到脱贫攻坚对于农村脱贫的意义。也正是因为国家打响脱贫攻坚站,石泉才得到了快速的发展。石泉县的振兴提醒我们要想发展好,就要紧跟国家政策,结合当地优势,开创出适宜当地的发展模式,切忌固守陈规、不懂变通,应当创新进取、发展自我、脚踏实地。在打赢脱贫攻坚的道路上,我们要精准扶贫,依据当地特色,开拓适宜当地的发展模式,从而带动村民积极投身乡村振兴事业。
http://www.dxsbao.com/shijian/215232.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