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两当县地处陕西、甘肃、四川交界的秦岭山区,素有“秦陇之捍蔽、巴蜀之噤喉”之称,是曾经的国家级贫困县。经过多年脱贫攻坚工作,于2018年9月摘掉了贫困县的帽子。为巩固脱贫成果,实现乡村振兴,当地政府制定了“红绿结合,以红带绿,以绿托红”的“双色”发展模式。为探索当地乡村振兴战略及举措,实践团队在对当地红色旅游资源进行参观调研之后,于7月13日走进甘肃两当的绿水青山中,对其“双色”发展模式进行实践调研,重点调研两当绿色旅游资源开发、运营及管理情况,对比“红绿”两色发展协调程度,剖析“双色”发展模式对当地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的作用及意义。
图为两当绿色生态旅游核心景区——云屏三峡,实践队员在此领悟“两山”理论,感受“绿水青山”发展之路。
实践团队为切实了解两当绿色旅游的发展现状,走进了两当县绿色生态旅游的核心景区——云屏三峡。在对景区的自然风貌、基础设施、建设开发情况进行实地考察后,队员们发现景区自然风光旖旎,生态资源丰富,但游客量较少,旅游活动不够旺盛。与红色教育景区生机勃勃的发展面貌相比,两当绿色生态景区表现出了明显的不均衡性。具体问题体现在:景区建设开发深度不够广度不足,原生态风景未能与优质的顾客体验实现统一;景区基础设施尚待完善,游客服务点、公共卫生间、景区餐饮等还不到位;景区服务人员欠缺,旅行过程人员保障不足。
怀着对云屏三峡景区的疑问与思考,实践团队继续走访了景区沿线的农家乐、酒坊和客运司机。与他们的对话中,队员们得知云屏三峡由于生态保护不得再大肆开发,景区的开发公司已有3月不再收取门票和提供管理维护服务;农家乐老板谈到:“起初这沿线有40余家农家乐,而今仅剩5家,依托旅游业生存的农家乐需要拓宽思路,不能仅提供“吃、住”,还需要创造新的营业模式来吸引顾客得以生存。”酒坊的销售面已扩展到省外,其顾客仅有一部分是游客故受绿色旅游的影响不大。由此看来,两当绿色生态旅游的经济带动效应相对较弱,红绿发展不均衡,两者建设开发及管理运营存在较大差异。“双色”发展模式中,绿没有“带”起来,无法实现“托”红的政策闭环,在当地发展过程中并未达到预期效果。
图为实践队员走进景区周边农户家庭,参观两当土酒的加工制作坊,与农户交流目前土酒和土特产的销售情况,以及对家庭经济情况的改善程度。
图为实践队员在景区采访甘肃广运客运公司面的司机,了解景区的旅游客运情况。
在对两当绿色旅游资源进行考察后,实践团队为更好地分析现状及问题,分别前往了两当县文体广电与旅游局、交通运输局和统计局,获取有关旅游业更为确切的信息。旅游局负责人表示:“我们每年都会对景区农家乐提供资金支持,评级为3星级农家乐将会有2万元的奖励,目前两当也正在打造“一部手机游两当”智慧旅游。”交通建设方面,两当近年来通过修“村通路”、“产业路”等方式助力两当县实现脱贫攻坚,但由于财政收入较少,配套资源难以全部落实,在接下来的发展中,对提升人力资源水平、进一步推进交通基础设施项目建设仍然提出了挑战。总体而言,两当县绿色生态资源丰富,但生态旅游业的发展存在资金、交通限制,劳动力不足等不可避免的制约因素。未来两当县绿色生态旅游仍有较大的发展潜力,可进一步加大绿色生态资源开发力度,加强管理和运营水平,打造游客“愿意来、留得住、想再来”的生态旅游景区。
图为实践团队走访两当县文体广电和旅游局,了解两当县旅游业近年的发展状况及未来规划。
为助力两当“双色”模式的具体落实与发展,实践团队针对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结合自身专业特点及所学知识,着手开发设计助力两当旅游发展的信息服务平台,并形成了阶段性社会实践成果。目前,基于VR的场馆类智慧游览系统已完成产品设计并发布测试版本,基于VR的旅游信息综合服务平台已初步搭建并进入测试。
图为实践团队开发设计的基于VR的甘肃两当旅游信息综合服务平台(测试版)。
通过此次“双色”发展模式的实践调研,队员们发挥各自才能,挖掘自身潜力,深入了解基层,提高了思考和沟通能力,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在基层实践中助力“乡村振兴”。实践队员纷纷表示,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要跟上时代步伐,珍惜年华,刻苦学习,掌握为人民服务的本领,为祖国发展做出贡献。
http://www.dxsbao.com/shijian/215586.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