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助力脱贫攻坚,共“赢”曹村美好未来
廖希文/文 梁栋/图
炎炎夏日,似火的骄阳也不能抵挡同学们踏破铁鞋求真务实的心。为了深入了解乡村政策,助力精准扶贫,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经管学院赴陕西省杨陵区调研团在7月26日对杨凌曹堡村、曹沟村重点调查了农户生产情况,近年借贷和对金融知识的认识度调查。
初进村,道路两旁的田地里玉米的叶子伴着斜风翻滚着绿浪,天朗气清。村里街道干净整洁,沿街房屋修筑地整齐划一,村头有一家小超市种类俱全,可以满足村民的生活需求。
队员们来到第一户走访的人家,女主人正坐自家院子里编竹凳。在亲切问候并说明来意后,在主人家的邀请下,队员们小心翼翼的坐下。没有意想中的隔阂,相视一笑胜过千言万语。女主人是村里不靠国家,自力更生致富的楷模。尽管家庭贫困,但也深知国家人口众多,扶贫不易,就靠自己勤劳的一双手致富奔小康。夫妻两人一内一外,丈夫在外打工,妻子在家务农,夫妻俩正值壮年,上有七旬老人,下有一双儿女,身体健康,家庭气氛融洽。田里种的是猕猴桃和核桃树苗,猕猴桃种的是“徐香”,产量可观,但种的人户多了,卖价在逐年下降,收入也大不如前。核桃树苗长势良好,主要是售卖树苗,但今年的苗长成了却无人来买,这令女主人很是苦恼。农忙之余,女主人用竹条编凳子,利用闲余,还能小赚一笔。问到近年的借贷情况,女主人一笑,答:“家里没啥大事,还不用借钱。”再问农业保险,则答到不了解,也不敢轻易尝试,如果村里有人因此受益了可以看情况投保。
经一天的走访,队员们了解到,曹沟、曹堡两村情况大致相同。村里以老人小孩居多,乡民亲切热情,民风良好。村中几乎家家务农,种植的作物主要是:桃子、猕猴桃、小麦、玉米和核桃树苗。粮食作物仍沿用传统种植品种和技术,政府有补贴。经济作物产品及相关技术更新快,农户一般会用最新品种。村民文化水平普遍偏低,除了猕猴桃,其他作物对新技术的使用尚不普及。但村民对新鲜事物仍保持很高的热情,绝大多数人表示,愿意尝试新技术。走访人群中无低保户,每个老人都配有手机,和外界沟通联系有保障。但大部分老人没有使用智能手机,网络使用还不通畅,网络宽带覆盖率70%左右。有一些即将步入老龄的人对未来的养老表示担忧。村里有少数人家有负债,主要以民间借贷为主,向亲朋好友借,以“人情”作为担保,并没有利息。主要用于儿女婚嫁、购买农作机器。谈到向银行贷款,大都表示暂时用不到。也有少部分人表示利息高,无力偿还。问及农业保险,大部分村民表示不太了解,也无人进行宣传,如果有来宣传的会去尝试。
在调研过程中,对农户关心的金融问题,队员们都结合自身专业知识耐心的做了解释。青春只有将热情倾注于三农事业,才能迸发出最鲜艳的颜色。脱贫攻坚需要青春的力量,需要一代代青年的学子以自己所学的知识去支援农村支援农民。当科技知识真正的应用于农业生产,贫瘠的乡村定会焕发出新的活力。筑梦新农村,脱贫攻坚,西农学子在路上。
http://www.dxsbao.com/shijian/215928.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