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社会实践 >

湖北高校学子三下乡:走进小岗村学习大包干精神

来源:湖北汽车工业学院机械工程学院 作者:谢昌胤

湖北高校学子三下乡:走进小岗村学习大包干精神

大学生网报十堰7月24日电(通讯员 赵玉琴)为了传承红色薪火,学习红色文化,发扬大学生爱国精神。7月12日上午,湖北汽车工业学院“爱我中华”梦之队时代乐章社会实践团队以“庆祝建国七十周年”为契机,来到安徽凤阳县小溪河镇小岗村感悟大包干精神,学习小岗村人民的敢为人先,敢于创新的品质。小岗村是中国农村改革的发源地,小岗村村民曾冒着风险在土地承包责任书上按下十八个红手印,创造了“大包干精神”,拉开了中国改革开放的序幕。

团队来到小岗村首先深刻了解了十八个红手印的故事。1978年的冬天,小岗村这十八位农民都有着自己的家庭,为了能够多种些粮食,吃得饱饭,冒着坐牢的风险,以“托孤”的方式在土地承包责任书上按下了鲜红的手印,实施起了当时全中国人都不敢去做的“大包干”,如果这十八位村民有任何一家遇险,其他十七位村民就要义务将遇险家庭的孩子养大到18岁。了解故事的团队成员对小岗村村民肃然起敬。走在友谊大道上,村子看起来十分祥和安静,经过询问,团队找到了大包干带头人严金昌的家。正巧严金昌老前辈就坐在家门口,团队上前向前辈打招呼:“爷爷好”,“你们好”老前辈微笑着回应团队成员。团队成员向老前辈表明此次前来拜访的目的,前辈欣然接受了采访。老前辈说:“我今年已经76岁了,但是四十年前的那个冬夜我一辈子都忘不了,我们十八户村民代表人冒着杀头坐牢的风险,以按红手印托孤的方式,搞的“分田到户”,我们当时只有采取这条路,把土地分到各家各户,才能吃上饭。当时没有饭吃,干一天活下来,粮食都不够吃,不干多干少干都一样,被生活逼迫的没有办法了,才走的这条路。说实话,我们叫豁出去了,在当时的情况下是没有人敢这样的事情的,想都不敢想。那时的大包干叫单干,我们提出单干后,当时大家都是异口同声说,就是拉去杀头、做牢,无怨无悔。至于为什么还要按手印,主要就是约束自己的,也是作为父母要对孩子负责,万一犯法了,有责任大家一起承担。”

团队成员又问到:“制度下来后,您最大的感想是什么呢?”老前辈说:“当时是七八年,政策下来了我们就农村改革啦,把土地分到各家各户,这样做了我们就有饭吃了,当然是很高兴的,自己带头做的事情没有犯法反而被国家认可了当时很高兴,最主要的还是感谢国家的好政策,农村改革,对于我们农民来说,最重要的就是田地,有田地才能有组织,才能有饭吃,农民有谁不会种菜种田呢。原本没吃没穿,住在破屋草房子里面,大包干以后就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主要还是国家的好政策,四十年来改革开放,小岗村现在已经吃不愁穿不愁,家家都能住高楼,基本都有私家车了。而这些变化不只是小岗村,是全中国的变化,这就是四十年来,改革开放的成效,如果不是党的好政策,我们也不会有现在的好日子,国家政策决定国家的命运。曾经习近平同志来小岗村视察的时候,我跟总书记说我们小岗村有小岗梦,环境优美村民家庭幸福,总书记就高兴地说我们的小岗梦也是广大人民群众的梦想。到现在国家发展的越来越好,总之都是因为国家的好政策。”

采访结束后,团队成员告诉老前辈团队还有一个唱红歌的重要任务,希望前辈教团队唱一首他年轻时,干活拼搏时最喜欢唱的红歌。前辈很高兴,说到:“那当时是东方红了。”简单的学习歌曲后,团队在前辈面前表现学习成果,“东方红太阳升,东方出了个毛泽东,他为人民谋幸福……”歌声回荡在小岗村的友谊大道上,歌声清脆,这首歌也是勉励团队成员自己,努力拼搏,为百姓着想,为国争光。严金昌老前辈非常欣慰的说:“好听”。采访结束了但是团队的学习没有止境,要宣扬的红色精神也很数不胜数,团队会带着“敢为人先,努力拼搏”的精神继续唱红歌,传承红色精神。

http://www.dxsbao.com/shijian/216425.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

相关内容

红色基因赋能精神文明代代相传赓续百年薪火

1月11日,安徽财经大学踔厉奋发实践队来到内蒙古呼和浩特市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乌兰夫纪念馆,缅怀革命先辈的奋斗历史、追忆峥嵘岁月,学习党的精神伟力,弘扬红色精神。走进乌兰夫…… 踔厉奋发实践队 安徽财经大学查看全文 >>

赓续红色基因传承红色精神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指出:“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在长期奋斗中构建起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锤炼出鲜明的政治品格。历史川流不息…… 踔厉奋发实践队 安徽财经大学查看全文 >>

助销亳州花茶,促进乡村振兴

乡村振兴,产业兴旺是关键。亳州作为药都之乡,中药材产业的良好发展对于促进当地经济发展十分重要。花茶作为中药材的重要产品,其发展的重要性可想而知。为了解亳州花茶的制作流程以及…… 亳韵花茶队 安徽财经大学查看全文 >>

亳韵花茶队线下实地走访调研圆满结束

品味花茶文化,感受中药魅力。2023年1月16日,亳韵花茶队队员齐聚安徽省亳州市,线下走访参观了“中国亳州中药材专业市场”、“亳州康美药业交易厅”和“安徽培力药业有限公司”。当天上午…… 亳韵花茶队 安徽财经大学查看全文 >>

展亳韵花茶之香,促中药发展之新

2022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再次强调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对中医药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更高期望。为此亳韵花茶队来到素有“中华药都”美称的亳州市,针对花草茶展开实地调…… 亳韵花茶队 安徽财经大学查看全文 >>

亳州“配角”逆袭,中华药都添芬芳

中医药学是中华文明的瑰宝,其蕴含着中华民族上下几千年的健康养生理念。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促进中医药高质量传承与创新发展是中医药事业与产业发展的源泉与动力。亳州,是汉代著名医…… 亳韵花茶队 安徽财经大学查看全文 >>

安徽财经大学红心向阳实践团社会实践活动

安徽财经大学“红心向阳”暑假社会实践团队于2022年6月19日至20日来到了安徽凤阳小岗村,进行社会实践活动,深入了解当地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状况,感受在红色赋能和政策倾向下乡村振兴发展…… 李晴 安徽财经大学查看全文 >>

安徽财经大学学子社会实践活动 ——探究医疗垃圾分类处理,践行绿色中国环

安徽财经大学“环保医疗小分队”寒假社会实践团队于1月10号和11号来到安徽省合肥市瑶海区围绕医疗垃圾分类与处理进行寒假社会实践,深入了解到医疗垃圾分类与处理不仅是控制疾病传染的重要…… 黄家欣 安徽财经大学查看全文 >>

推荐内容

扬帆逐梦 职通未来 文学院承办山东省高校师范类毕业生就业双选会暨聊城大学

为畅通企业招聘和学生求职通道,搭建毕业生与用人单位高效对接平台,促进毕业生实现顺利就业与高质量就业,4月10日,山东省高…

文学院举办访企拓岗座谈会

4月10日,文学院邀请潍坊实验中学、东阿南湖行知学校、临朐新时代实验学校及济南天桥黄河双语实验学校负责老师到C210会议室举…

以声传薪火,破茧绽芳华 ——人文学院举办“传薪破茧 燃梦青春”主持人大赛

为融合传统文化传承与现代创意表达,展现人文学子的文化底蕴,3月30日下午,人文学院于人文艺术实践基地举行以“传薪破茧燃梦…

创新赋能,共启未来 ——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外国语学院、法学院三院联合举

为结合专业特色提出创新性解决方案,提升学子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助力培养新时代创新型人才,3月31日晚,由人文社会…

人文学院举办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朋辈辅导首期课程

为夯实学院学生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学科基础,4月1日晚,人文学院于旗山校区文2-305教室举办首期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朋辈辅导课程,…

最新发布

心火十堰队团日活动开展:助力义务教育,传承五四精神
心火十堰队团日活动开展:助力义务教育,传承五四精神(通讯员伍程宇刘逸飞陈胜男)为了加强对青年团员的思想引领,进一步强化基层团支部建设,7月26日下午,华中师范大学心心火义教之家十堰支教队临时团支部…
湖北大学生起征:红歌走进校园
湖北大学生起征:红歌走进校园大学生网报十堰6月18日电(通讯员向金凤)开始,始终是一个美好的词语。无论是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什么情况,只要有一个美好的开始,对于我来说,其他的都是一些小事情。不过,…
爱我中华,歌唱红歌,庆祝建国七十年
爱我中华,歌唱红歌,庆祝建国七十年大学生网报十堰6月15日电(通讯员向金凤)自古以来,武术都得以重视,就算是重文轻武的国度,也离不了军队的安邦定国。如今的武术,不仅仅用于军队,平时自己也可以练武而…
保护环境势在必行
保护环境势在必行在过去,人们不必担心各种各样的环境问题。因为当时地球上人口稀少,人们对自然环境资源也没有那么大的依赖,对环境的破坏程度也不大,处于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时代。而现如今,一切都变化了…
探寻经典雕文化
7月7日,我们小组来到了洛阳白马寺。白马寺距今已有1900多年的历史。寺内古迹众多,有石刻像、石雕、木雕等。首先,我们先对白马寺的石雕进行了探寻,寺庙里几乎随处可见,又古灯造型的、石座型的,我们分小组…
植树造林
如今,我国经济已经发展起来了,保护环境、改善环境的行动也该提上日程来了。森林素来有“地球之肺”的称号,因为它不仅为生物提供了理想的生存环境,更重要的是,它可以通过光合作用吸收大量的二氧化碳,转…
红歌行–井岗歌谣的传承
红歌行–井岗歌谣的传承大学生网报7月12号井冈山电(通讯员刘爽)时代奔涌的烈焰,增加了井冈山春色的绚丽,而一首饱含深情、极具民歌韵味的井岗歌谣,仿佛是从时间的深处唱起,让人的思绪定格在那光荣与悲壮…
在自我奉献中向阳生长
在自我奉献中向阳生长为了更好地了解大众对于口腔知识的接受程度,口腔支队在浙北大厦中进行了问卷调查的活动。虽然有很多被拒绝的案例,但队员总是越挫越勇,以友好的态度希望换得群众的配合。也不乏有成功…
非物质文化遗产调研团回顾整个实践过程 展望青铜文化新发展
从7月7日第一天实践到昨日的7月22日,整整15日的时间。非物质文化遗产赴河南省博物院调研团全体成员,在这15天的时间内接触到我国神秘又精彩的青铜文化,从第一天的“博物院之行,青铜文化‘初体验’”到之后的…
致我们美好的梦
致我们美好的梦向日葵顶着炎炎酷暑。正是这样的盛夏时节,一年一度的大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正在热火朝天地举行……社会主义高校办学的根本目标是培养学生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