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解非遗剪纸文化的现状,感受非遗剪纸文化的魅力。7月19日,浙江海洋大学东海科学技术学院“青春手拉手,童心共飞扬”志愿服务团前往舟山普陀教场社区参与了由国家剪纸非遗传承人陈士定老师组织的为教场社区老人们开展的一场妙趣横生的民间非遗剪纸技艺体验活动。
舟山的剪纸艺术有着悠久的历史,其独特的剪纸艺术风格,展现了舟山渔民捕鱼劳作的日常生活场景。陈定士老师告诉志愿团的队员们:“我从小时候看见外婆的剪纸作品开始,我就对剪纸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所以从那时起,我就开始自己剪纸,剪的作品越来越多,就发现自己对于剪纸的热爱越来越深。最后我就自学成才了。”
陈士定老师谈及其剪纸起源。金玉怡 提供
当被志愿团队员问到是否有开设剪纸类的选修课时,陈定士老师表示:“有啊!当然有!我有几个海洋学院的学生,他们去新疆、西藏那种偏远地区支教,就会将剪纸这门手艺教给那些大山里的孩子们。因为这个时候的小孩子处于启蒙阶段,是传授给他们知识最好的阶段。而剪纸是一门艺术,如果我们能把这门民俗风情剪纸艺术发展到像新疆西藏这种偏远地区,那么将这门非遗剪纸艺术传承下去就不难了。”
在体验课上,老人们提出想亲眼看看陈老师剪纸,陈老师爽快地答应了老人们的要求。他熟练地折叠纸张,用剪刀精巧地剪下一块块多余的纸料,转瞬间,一只栩栩如生的“大鲳鱼”便诞生了,老人们和志愿团的队员们都被陈老师精湛的剪纸技艺深深折服,不停地惊叹剪纸的魅力,看到老人们的热情如此高涨,陈老师进行现场教老人们剪纸,而志愿团的队员们也参与其中。
陈老师被现场剪纸剪出奇怪形状的老人们逗得脸上笑出了褶子,但是这褶子也是一种幸福的象征。金玉怡 提供
剪纸虽然简单,但还是有一些危险性的,剪纸过程中,剪刀有时会刺伤手,对于这个问题,队员们提出了自己的担心,担心老人们一个不小心会受伤。而陈老师笑着对队员们说:“剪纸不分年龄,刺伤手这种情况在学习剪纸过程中是不可避免的,你得有充足的心理准备。”队员们这才安下心来和老人们一起学习剪纸。阿姨们将头凑到一块儿互相讨论着如何将这条“大鲳鱼”剪出来,那迷茫而无助的小眼神像极了队员们小时候上手工课的样子,富有童趣且不失可爱。
阿姨们富有童趣地互相商量着怎样能将这条象征着祖国昌盛的“大鲳鱼”剪好。美好的画面定格在一瞬间,仿佛看到了上学时候的自己。 金玉怡 提供
今年是我们祖国七十周年华诞,为了响应这个主题,陈老师现场进行剪“红星”和“囍”字教学。“来!让我们将手中的喜字三等分,想想女同志们,女同志们最辛苦。弯折一下,亲一下你们的老婆,他们生孩子辛苦了;再弯折一下,亲一下你们的阿娘,他们抚养你们辛苦了;最后再折一下,亲一下祖国妈妈,祖国妈妈最伟大。”在座的老人和队员们被陈老师有趣的教法逗得哈哈大笑,而在欢乐的同时,“红星”和大“囍”也被顺顺利利地剪出来了。在陈老师的呼吁下,在座的老人们将剪下来的红星拿在手上,头上戴着“吉祥平安”,大家齐声道:“祝福祖国妈妈七十华诞快乐!耶!”现场欢脱的气氛久久不能消散。
在陈老师的号召下,阿姨们将剪下来的红星拿在手上,头上戴着“吉祥平安”,大家齐声祝福祖国七十华诞快乐! 金玉怡 提供
即使再愉快,也有到分别的时候。这场非同寻常的非遗剪纸艺术体验课就在陈老师急匆匆地剪出自创的“螃蟹”送给即将离开的老人之际结束了。老人们依依不舍,纷纷前来向陈老师道别并且收下陈老师赠予的“螃蟹”作为留念。而队员们也向陈定士老师表达了感谢,感谢他让志愿团亲身体验了一次特殊的剪纸课并感受到了非遗剪纸文化的无穷魅力。
临别之际,陈老师将他一生的剪纸理念赠予了队员们:“咱们舟山的剪纸就是要和咱们的文化、生活相符合才会被更多人接受,而剪纸的灵感就来源于这里的渔网、渔民、大海。如果你们想要学好剪纸这门艺术就要多练,要多去体验生活,要走进老百姓的生活,多体验体验生活,多听听生活。因为剪纸源于生活,要多听听老百姓的需求,他们想要什么,比如他们期望祖国昌盛,那么就给他们剪个大“鲳鱼”,希望生活安康幸福那就剪个“桃子”。像这样去领悟剪纸,才能赋予剪纸生活的气息。”
快乐的剪纸课结束了,志愿团队员拿着自己的剪纸作品,与令人敬重的剪纸传承人陈士定老师合影留念,记录下今天美好的一刻。 金玉怡 提供
领略传统剪纸工艺,有利于弘扬传统文化,在国家支持的大环境下,会有更多的年轻人了解传统文化,增强对自身文化价值的理解,培养更高的文化自觉性,推动民俗工艺的传承与发展。
http://www.dxsbao.com/shijian/216464.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