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网报7月29日电(通讯员 谭伏奎)为探寻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江河号子·长江峡江号子的发展现状,湖北大学新闻传播学院赴秭归江河号子·长江峡江号子调研团队一行7人来到扯滩起源地湖北省秭归县新滩镇,探寻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峡江号子的前世今生。
新滩,又名青滩,曾是长江三峡中的一个峡江小镇。地处巫山余脉,境内高山陡坡、危险峡谷居多。此处的长江更是水面狭窄,水势陡急,暗礁险滩比比皆是。但由于三峡工程的动工修建,原新滩古镇基本上已被淹没。原新滩镇与屈原乡九个村合并,新镇改名为屈原镇。从行政上讲,新滩镇地名已经不复存在,地图上永远再也找不到“新滩”了。
号子生长的天然土壤
常言说“靠山吃山,靠水吃水,靠滩吃滩。”新滩人自古就靠滩吃滩、以滩而生、因滩而兴。以滩为生的新滩人,常见的职业有纤夫、船工、打捞、领江、搬运等。加之峡江天生就是产号子的地方。峡江不仅号子种类多,而且号子无孔不入、无处不在,一旦从峡江人那只“魔瓶”式的喉管里释放出来,就会长久地摄人心魂,让人震颤。
屈原镇镇志编写总负责人杜远海老人告诉我们:“峡江号子是在广大的峡江人民与峡江大自然抗争之后,相互妥协的一种结果。号子在峡江里沿江而下,见景生情,随意填词,所唱的均与民间传说和两岸地理风物有关”。新滩巨大的水位落差,滩险水流急的环境自然衍生出了当地老一辈人民声嘶揭底的呐喊。正如新滩镇文化站负责人周公飞主任所说的那样:“没有新滩这么危险的险滩也造就不了峡江号子的高亢雄壮”。
号子衍生的丰富拓展
家住新滩镇长江村的秭归县优秀民间艺人江安佐老先生告诉我们:“调子起初没有固定的调子和歌词,是与劳动节奏紧密配合的”。上滩拉纤,少不了纤夫;行船过渡,少不了船工;水下沉物、水面浮财,少不得打捞;行船过滩、人货安全,少不得领江;物资集散、港口转运,少不得搬运……凡此种种,都有号子对劳动过程的调和。江安佐老先生情不自禁的在屋子里喊了起来:“唉!叫声大姐你听我言额。嘿!嘿呦嘿!是对江边洗衣妇的调侃,是生活最真实的再现”。
峡江号子多为劳动呼喊声,有领呼和群呼,也有配有歌词的领唱和齐合。号子既是一种“呐喊”,也是一种“叹息”,情到深处则是“拼命”,是那种纯粹地发自肺腑的声音。据文化抢保部门统计,现存的峡江号子总共有126首,其中船工号子94首,包括拖扛、搬艄、推桡、拉纤、收纤、撑帆、摇橹、唤风、慢板等9种;搬运号子32首,包括起舱、出舱、发签、踩花包、抬大件、扯铅丝、上跳板、平路、上坡、下坡、摇车和数数等12种。总之,纤夫船工为战胜凶滩恶水,创造了多种多样的船工号子,从而构成了恢弘史诗般的峡江号子。
号子生存的无可奈何
由于葛洲坝、三峡工程相继投入使用,峡江水位一步步抬升,长江已经变得丰满而膏腴,昔日山寒水瘦、谷陡滩险的模样早已不见踪影。昔日的木船也由变成机动轮船,一艘艘动力强劲、装修豪华的游轮客轮货轮在峡江中川流不息。新滩镇长江村崔旭东书记对我们说:“三峡的生态已经不会再现了,当地老一辈船工、艺人也已相继去世,峡江号子的未来令人堪忧,现在的希望仅仅能落在文化保护部门头上了”。峡江号子赖以生存的环境消殒殆尽,也更不再有用武之地。当年的纤夫船工早已白发苍苍,大多已经辞世。这些用生命履行和见证过冷动力时代航运方式的纤夫船夫们,再也无法在高峡平湖之上吼上一嗓子了。峡江号子这种融生命、技术和艺术于一体的文化事象,毫无疑问已经成为绝唱。
当我们正要离开江安佐老先生家中时,老先生语重心长地对我们讲:“老祖宗口耳相传的东西,我真的不想就这样消亡了”。听了老先生的话,团队顿觉有些力不从心的无奈,但也瞬间激起了我们将调研初心坚定落实下去的决心。非遗传承,每个青年不可能完全投身其中,但都应该对人类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给予一定的关注。这大概是我们青年在非遗传承路上,应尽的一点儿责任。
号子发展的时代探索
通过几天的实地走访和考察了解,并现场倾听非遗传承人为我们现场演唱峡江号子,我们对峡江号子又有了进一步的深刻认识。峡江号子目前的确面临着传承问题,正如峡江号子省级非遗传承人严明军先生说的那样:“要传承峡江号子,首先得‘能让人生存’;其次是‘要有好的的条件’,例如天生的嗓子条件的等等;最后是‘要有好的想法’,能做成一个或者几个精品”。具体来说,峡江号子要满足市场的需求,有一定的市场潜力和前景,能够吸引追随者;峡江号子传承人要有足够的专业能力,有一定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支持;峡江号子也需恰当的融合更多吸引年轻受众的时代流行元素,打造艺术精品。
我们团队成员也提出了自己的想法,例如在峡江号子表演创作中合理利用VR虚拟技术等现代化传播技术并融入现代流行因子,实现“内容+渠道”双创新,吸引更多受众和消费者。融入时代潮流,设计文化周边产品,如帆布袋,手机壳等,实现文化内核再造;还可以迎合年轻受众的喜好,根据峡江号子的表演内容制作相关正能量的表情包,传播峡江号子中蕴含的伟大精神,使峡江号子传播得更加广泛。
正如秭归县文化馆副馆长谭家斌先生向我们强调的一样:“造就峡江号子的原始生态不会再呈现,社会也在向前发展,峡江号子的传承面临着诸多现实挑战,我们的紧要任务是记录和保留,在几位传承人有限的生命里,尽可能完整地保留下来。”此次团队调研已经结束,我们揭开了峡江号子的神秘面纱,了解了峡江号子发展的来龙去脉。因为真切感受到了峡江号子的魅力所在,我们相信它一定可以继续传承和发扬下去。
http://www.dxsbao.com/shijian/216529.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