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大学黔南计划实践队进行尧古扎染纪录片拍摄与技艺交流
7月26日,为了更好地宣传黔南尧古的传统扎染技艺,厦门大学黔南计划实践队来到了尧古村拍摄纪录短片。纪录对象是一位拥有数十年扎染经验的布依族老奶奶,整个拍摄过程主要包含实践队员与奶奶的交流访谈、扎染技巧的学习交流以及尧古当地的自然风光和民族文化等等。
奶奶今年71岁了,自从2014年来,黔南计划实践队员们一直在她的指导下学习扎染。与此同时,队员们帮助奶奶将扎染品的质量进行改善,并扩大宣传力度,使更多的人了解当地扎染文化,为村民带去更多的经济收入。
队员们向奶奶询问了各式扎染产品制作方法、所需时长及定价标准。除此之外,奶奶还向队员们分享了扎染的经验, 32年从事扎染,奶奶对布依族特有的传统花纹信手拈来,蝴蝶花、水波纹等图案在扎染布上显得十分灵动。
但是,由于奶奶年事已高,尧古村内年轻人掌握这门技艺的人少之又少,因此扎染的传承迫切程度不言而喻。
纪录片的另一部分是奶奶口述传授扎染的全过程。从采摘板蓝叶、放进染池中发酵,到提取染膏、制成染液,再到如何扎染、清洗晾晒和保护产品不褪色,奶奶将每一过程都清晰地描述给实践队员。同时,队员们还对奶奶日常扎染的画面进行了拍摄,以保证能记录下准确的扎染过程、染料配比、发酵时间等。
至此,实践队实现了对扎染技艺的影像记录,不至于在几十年后造成这一优秀民族文化技艺的失传。
此外,黔南计划实践队还开展了关于黔南布依族传统扎染技艺的学习与交流。队员们向奶奶认真学习了蝴蝶花、水波纹等传统民族花纹的扎法。
在查阅了大量资料的基础上,队员们尝试了冰裂纹、鱼鳞纹、螺旋纹等新花纹的设计与制作,并与奶奶进行了交流。队员们细心教会了奶奶新花纹的扎法与染法,成功染出了T恤、围巾等成品。
其中鱼鳞纹的T恤样式更是获得了奶奶的好评。队员们信心倍增,开动脑筋发挥创意,染出了更多奇思妙想的花纹,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成果。
与往年不同的是,今年队员们还带来了未曾尝试过的半成品款式,成功染出了渐变色的鸭舌帽、衬衫和帆布鞋,使扎染产品又多了一种可能。
此外,在扎染的过程中,队员们摸索出了不同布料的着色程度与花纹呈现效果,寻找出了着色最易、手感最好、扎染效果最优的布料——丝光棉。但由于价格高于一般布料,因此队员们选择了性价比较高的精梳棉向奶奶进行推荐。在进行扎染活动的过程中,队员们精细的手法、专注的神情吸引了往来游客的注意。
游客们纷纷驻足观看,队员们热情地向他们介绍了尧古扎染的相关文化历史和技艺知识。在了解了扎染的文化背景之后,游客们挑选购买了心仪的扎染品,并友好地表示会持续关注尧古当地的扎染品推广以及黔南计划的后续活动。
其实在两三年前,尧古的扎染产品以床单、被套、桌布为主,由于制作工序复杂,周期长达数星期甚至一个月,不仅人力成本高,花色很难有突破与创新,而且定价高、体积大,很难面向匆匆来往的游客进行推广。在前两年实践的基础上,如今尧古的扎染已经有了款式上的改进。很多扎染摊位上都出现了帆布包、零钱包、围巾、T恤等扎染产品,不仅结合了黔南当地传统扎染的民族风格,而且更贴近现代人的审美品味和时尚潮流。由于小巧便携,又精致独特,因此更受游客们欢迎。队员们期待,今年的款式、花样的创新能够更加利于传统扎染品的宣传与推广。
之后,黔南计划实践队还将继续落实尧古、厦门两地的对接,将更多的当地扎染艺术品引入厦门,并将扎染纪录片推广出去。队员们相信,这种古老的技艺不仅不会被遗忘,必将焕发新的生机。新颖的款式、花样、布料将能使扎染品更受欢迎,切实地为当地村民带来经济效益,同时使尧古传统扎染文化得到更多的宣传和保护,并且吸引更多的当地年轻人回乡就业。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提到:“新时代中国青年要珍惜这个时代、担负时代使命,在担当中历练,在尽责中成长。”保护尧古传统扎染文化,黔南计划实践队必将初心不改,勇于担当,艰苦奋斗,砥砺前行。
http://www.dxsbao.com/shijian/216971.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