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社会实践 >

湖北大学生三下乡:红色延安追寻红色古迹

来源:湖北汽车工业学院机械工程学院 作者:谢昌胤

湖北大学生三下乡:红色延安追寻红色古迹

大学生网报7月27日德州电(通讯员 董天一)民间剪纸艺术在我国有着深厚的文化内涵,是我国民间艺术的重要代表之一。剪纸作为民间艺术,长期植根于人们的生活中,体现了劳动人民生活中最纯朴的艺术语言与艺术思想,是他们精神文化的体现。从民众的衣、食、住、行、礼仪、信仰、禁忌和节日习俗等社会生活中都能够看到剪纸的痕迹。民间剪纸艺术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种物态化形式,是民间文化形象的载体,它体现了中华民族和民间文化的精神。体现着人们对自然、社会、生命的思索。

而陕北剪纸是在陕北独有的地域文化滋养下的草根艺术,也是中华民族民俗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陕北剪纸艺术的特征:是地方性和艺术性的结合,也是实用性和审美性的结合,它和人民的生存环境、生活方式、社会风俗紧密相连。今日,“爱我中华”梦之队—时代乐章团队来到了延安,寻找到了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剪纸大师李福爱。

从好奇到兴趣

“我们那个时候认为‘女子无才便是德’,每天都不上学,其余也就是业余时间了,过去穿的鞋,衣服,虎头帽,虎头鞋……都要自己手工缝制,奶奶和姑姑就带着我剪纸,绣花。而那个时候,剪剪纸,绣绣花,都是为了贴贴家用。”从李福爱的一番话中,我们了解到那个时代的背景,也了解到了李福爱和剪纸缘分的开始。

当队员们问到为什么要继承这门传统手艺的时候,李福爱向实践队员笑了笑:“因为我热爱剪纸这门艺术。我从没有想过,依靠剪纸发家致富。从小我都是跟着毛主席的思想走的,艰苦奋斗到底、不偷工减料、一步一实地,诚心诚意地把把自己地事情做好。那时的我觉得剪纸和绣花非常有意思,看着奶奶和姑姑这样那样的捣鼓手中的剪刀,一个美丽的窗花剪纸就完成了。那时,我心里觉得特别神奇,对剪纸就特别有兴趣。现在时代不同了,我还能靠剪纸发家致富呢!”艺术源于生活,更高于生活。李福爱用一把略带锈迹的剪子,剪断了一路上的艰难险阻,把剪纸装在心里,生根在心里,扛起了中国传统的剪纸艺术,延续了中国传统剪纸艺术。

从兴趣发展到一份责任

李福爱对于传承与弘扬剪纸文化,他有着自己的信念和想法。“一门手艺的传承我不会局限于家庭,我现在就是面向全国的,全世界的。无论我走到哪里,无论我是谁,只要感兴趣,我就教。艺术是给人共赏的仅仅传承给自己的后代过于狭隘,拥有这样的想法是剪不出生动而富有灵性的剪纸的。如今市面上的机器加工,效率高不说,还很精美,但是没有灵魂。剪纸是艺术,艺术是不能被复制的,只有付出心血与努力,凝结而成的剪纸,才会生动,灵巧。”李福爱对于工作的认真和负责深深地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有想法,有拼劲的青年投身于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她没有把剪纸当成温饱的工具,而是作为自己的一份责任,责任之大,任重而道远,40年风风雨雨,从未放弃,她致力于救活传统,致力于巩固中国魂!

在文化艺术发展的历史长河中,不难看出陕北剪纸已经成为黄土高原这一古老地区艺术文化的符号,寄托着陕北人的思想和精神,承载着陕北人对于艺术美的向往和追求,也传承着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悠久历史文化。它所蕴含的艺术美的意蕴将伴随着“日常生活审美化”的审美步伐,成为陕北黄土高原上一道亮丽的人文风景。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陕北剪纸,虽经受着经济快速发展和文化多元化的冲击,但始终屹立在高原之上,与人们的生活相交相融,传达着人们对艺术之美不懈追求的永恒主题

剪纸是建立在象征符号上的平面艺术,是我们中国的符号,是中国面相世界的符号,一张简单的红纸,一把小巧的剪刀,能够焕发出巨大的能量,能够描绘整个世界。

剪纸艺术已逐渐是现代艺术中的一根导线,直接导入人们心中的导体,是最易驾驭的造型手段和资料的营养供给。只有敢于继承和汲取,才能使自己成为艺术的主宰者。这不但要从形式上摄取营养,更重要的是精神,要立足中华,面向世界。我们必须有自己的文化语言,展示我们传统的民族文化中为其他民族所不及的优势和独具的风采,只有这样才能打开一扇走向无限的天窗,才能给剪纸艺术带来新的生机,让剪纸艺术走向世界。

http://www.dxsbao.com/shijian/217066.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

相关内容

立足扎实传统底蕴,创新建设文化强国

春节在每个中国人身上都烙印下深刻的印记,形成不可遗忘的民族记忆,并随血脉一同传承。2024年12月4日,“春节——中国人庆祝传统新年的社会实践”成功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 王艺琳 曲阜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查看全文 >>

展望宏图,在文化自信中自强。

春节申遗的成功,是对传统文化的保护与传承,是为构建中华民族共同体,增强文化自信提供的有力支持,更是意味着这一传统节日所蕴含的团圆、和谐、吉祥等理念得到了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同与…… 王艺琳 曲阜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查看全文 >>

指摘时弊,在解决问题中进步。

人民是社会历史的主体,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推动春节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需要紧紧依靠广大人民群众。但是,通过采访多名路人发现,不同的人群对于春节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 王艺琳 曲阜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查看全文 >>

守正创新,在传承文化中发展。

“守正”是推动春节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根基。“创新”则是推动春节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两翼。守正,就是要坚守春节的核心价值观和文化传统。春节的核心价值观是春节得以传承…… 王艺琳 曲阜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查看全文 >>

守正创新共度春节

中国青年网滨州1月19日电(通讯员牟璟瑶)“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春节是中华民族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它承载着中华民族最深厚的文化内涵和历史记忆。春节不仅是中华民族…… 王艺琳 曲阜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查看全文 >>

春节申遗

山东在春节申遗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也让我看到了地方在文化传承中的积极力量。自2015年设立山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月以来,每年从农历腊月二十三至春节后的二月二,都会开展大量非遗传承…… 王艺琳 曲阜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查看全文 >>

护春节文化新光

随着年龄的增长,我对春节的理解不再局限于美食和热闹。《礼记·月令》中说“数将几终,岁且更始”,春节象征着辞旧迎新,是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春节申遗成功,让我更加深刻地认…… 王艺琳 曲阜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查看全文 >>

护春节文化新光,承华夏千年薪火

“共欢新故岁,迎送一宵中。”春节,这个承载着中华民族千年记忆与深厚情感的传统节日,在2024年12月4日成功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这一消息令国人振奋,也让…… 王艺琳 曲阜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查看全文 >>

推荐内容

立足扎实传统底蕴,创新建设文化强国

春节在每个中国人身上都烙印下深刻的印记,形成不可遗忘的民族记忆,并随血脉一同传承。2024年12月4日,“春节——中国人庆祝…

展望宏图,在文化自信中自强。

春节申遗的成功,是对传统文化的保护与传承,是为构建中华民族共同体,增强文化自信提供的有力支持,更是意味着这一传统节日…

指摘时弊,在解决问题中进步。

人民是社会历史的主体,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推动春节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需要紧紧依靠广大人民群众。但是,通过…

守正创新,在传承文化中发展。

“守正”是推动春节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根基。“创新”则是推动春节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两翼。守正,就是要坚守春…

童护智感先锋团前往泉州台商投资区第八实验小学开展实地调研

为全面了解校园安全建设现状,推动构建更安全的学习环境,1月25日,山东大学(威海)童护智感先锋团成员李劲前往泉州台商投资…

最新发布

少年时你最美的样子
白驹过隙,时光荏苒。时光就这样一点一点在孩子们的欢声笑语中逐渐消散。二十多天的生活,有欢笑,有泪水,有激情,有难过,有愤怒,有感动。我们不得不承认,这二十多天有血有肉真实般的精彩。抬头仰望天空…
统院青志漠河小学支教第六天
7月8日,是我们支教的最后一天,我们初次见面自我介绍的场景还历历在目,一周的时间转眼就度过了,我们到了要说再见的时候。在这一天中我们没有上文化课,而是上了一节特别的课,有关于家书,漠河小学中很多…
浙工商统院青志漠河小学支教第六天
7月8日,是我们支教的最后一天,我们初次见面自我介绍的场景还历历在目,一周的时间转眼就度过了,我们到了要说再见的时候。在这一天中我们没有上文化课,而是上了一节特别的课,有关于家书,漠河小学中很多…
桃花岛——武侠、道家、佛教文化荟萃的世外桃源
桃花岛:武侠、道家、佛教文化荟萃的世外桃源桃花岛作为国家4A级旅游景点,省级风景名胜区,是舟山知名度较高的岛屿。为了探索桃花岛的文化内涵,了解文化传说及当地文化特产,浙江海洋大学外国语学院“走千…
浙江工商大学统计与数学学院武义留守儿童支教实践团支教第六天
7月8日,是我们支教的最后一天,我们初次见面自我介绍的场景还历历在目,一周的时间转眼就度过了,我们到了要说再见的时候。在这一天中我们没有上文化课,而是上了一节特别的课,有关于家书,漠河小学中很多…
湖北大学生三下乡:红卫小学畅谈红色经典
湖北大学生三下乡:红卫小学畅谈红色经典大学生网报德州7月27日电(通讯员董天一)传道授业排除迷茫,点兵授将奔向四方。为弘扬青年志愿者的奉献精神,助力中国梦,带领孩子们深刻认识到中国如今的发展,充分…
金水河水质勘测
继黄河源头勘测整理后,我们团队开始广撒渔网将郑州周边的大小河流都进行一一探查。2019年7月8日,华北水利水电大学环境与市政工程学院小雨点节水护水团队一行人来到了郑州市人民公园,对金水河展开全面调查和…
湖北三下乡:洪水虽无情,但世间有真情
湖北三下乡:洪水虽无情,但世间有真情大学生网报7月16日瑞金电(通讯员向金凤)可曾还记得“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这是辛弃疾描写的田园分光之景,惬意的山村生活,幽静、恬然自得的情意。“七八…
湖北高校学子三下乡:缅怀革命先烈,感悟热血精神
湖北高校学子三下乡:缅怀革命先烈,感悟热血精神大学生网报十堰7月26日电(通讯员赵玉琴)7月14日,井冈山上不再大雨倾盆,而是弥漫着蒙蒙细雨,夹杂着井冈山自然保护区特有的的新鲜空气,天空中的云压的很低…
湖北大学生三下乡:走访小岗村
湖北大学生三下乡:走访小岗村大学生网报7月28日滨州电(通讯员刘天浩)1978年12月的一个寒冷的夜晚,小岗村的十八位庄稼汉,为了生存,以“敢为天下先”的胆识,按下了十八颗鲜红的手印,搞起了大包干。由此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