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一轮科技革命的浪潮滚滚而来,人工智能、5G网络正席卷人们的日常生活。“求木之长,必固根本。”将创新内化到科技当中,将新型科学技术与地方文化融合在一起,方能在新时代的潮流中稳步前进。习近平主席说过:“中国梦是我们这一代的,更是青年一代的。”当代青年应自觉扛起社会责任,切实关心社会发展,而农村发展是社会发展中的一个很重要的部分。向草原公益高校联盟为响应科技强国的号召,在2019年夏季的支教活动中,为内蒙古巴雅尔图胡硕学校的孩子们带来了无人机、机器人等特别课程。
近年来,巴雅尔图胡硕学校购进了一批先进的机器人、无人机等科技设备,意图用新科技拓宽孩子们的视野,以科技启蒙未来之星。然而,设备引进了,新的难题也随之而出:由于地理位置偏僻,地处草原腹地,巴雅尔图胡硕镇四面环山,距最近的的乡镇需要至少一个小时的车程,信息较为闭塞,发展机会极度缺乏。在这种环境下,高新技术人才难以“引进来”,孩子们乃至整个家庭“走出去”的机会也相对较少。有“米”却没有“巧妇”做得好饭,让学校颇为头疼。
在实践活动开始前,向草原团队便提前做好了功课。在了解到学校这一难处,向草原管理团队在招募支教教师时特别关注了擅长无人机、编程等方面的人才,只为了将学校的机器人、无人机设备带入课堂,在趣味互动的同时,将专业知识融入其中,让好“米”在“巧妇”的手中发挥它应有的作用。
科技教学活动采用“课堂展示+学生动手”的教学方式,在课堂讲台上向孩子们讲述科学知识的同时,结合实体教学,让孩子们近距离感受高科技的独特魅力。当支教教师拿出无人机、机器人时,他们的眼里充满了新奇,课堂上,当老师演示无人机航拍时,孩子们都挤在老师旁边目不转睛地盯着屏幕里呈现出的无人机所拍摄的影像。
当真正接触孩子们时,即便拥有了供教学使用的设备与能够组织课堂教学的老师,支教团队还发现了其他问题。在硬件设备方面,虽然驻地学校拥有的设备足够进行正常教学,但设备的先进程度仍旧无法让学校教师能够熟练使用,当地能够使用机器人、无人机等先进设备等技术型人才也极度匮乏,无法让孩子们长期浸润在科技的环境下,到真正能让孩子们熟悉这类科技设备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
为了突破这些难关,向草原支教团队与当地学校、教体局合作,在教学模式上进行创新,并对驻地老师进行专业培训,在授孩子们以鱼的同时,授当地教师以渔,解决了支教活动结束后学校重归无人会用局面的出现。科技下乡的意义不仅仅在于向草原支教教师单纯为孩子们带来知识,更是将知识与改变生活结合,让科技下乡成为实实在在让百姓受益的行动。
改革的大潮浩浩荡荡,党的十九大报告也提出培养科技人才的战略。作为当代青年知识分子,向草原人有着自己的担当,我们通过科技下乡能给孩子们带来的,就是启发他们对科技的向往,以科技启迪人生。向草原高校公益联盟至今已经发展到第四期,未来向草原还将在“科技、文化、卫生”三下乡的道路上探索更新型、更积极、更高效的方法。
http://www.dxsbao.com/shijian/217171.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