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8日,为响应国家部委《推普脱贫攻坚行动计划(2018-2020年)》,营造和谐、文明、活泼的支教氛围,提高教育管理的顺畅程度,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守望诚信志愿服务队特邀推普支教扶贫队胡俊松、廖静等人为恩施鹤峰太平镇民族中学的学生开展一系列“普通话学习”主题活动。
推普调研下乡村,因材施教助宣讲
太平镇历史悠久,土家、苗、汉等民族世代杂居,和睦相处,各民族之间相互融合,创造了丰富多彩的民俗文化,形成了源远流长的独特地域文化资源。推普支教团队针对太平镇现状,以推进当地语言文字推广普及工作为目标,设计了一整套推普专项调查问卷,在走访当地村民过程中,通过问卷调查、访谈调查等形式,开展调研工作,摸清当地的普通话使用情况、学习状况及学习需求,为推普脱贫提供详实基础数据。
团队成员在与当地学生的交谈中了解到,他们的日常活动范围一般都在镇级以内,平日多用当地方言交流,平日很少主动参与到“推普”工作中,也很难感受到普通话的作用和重要性。依据学生日常用语、用字现状及当地本土文化资源,胡俊松等人积极备课,进一步完善普通话推广的教学方案,确保后续活动的有序开展。
一字一句普通话,千言万语绘中华
课上,胡俊松从语言的演变谈起,为学生们讲述主流汉语的转移及南北汉语的融合过程,由此引申到普通话的由来,并阐明推广普通话的重要意义。他指出:“语言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和信息载体,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多方言的国家,推广普通话是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需要,也是扩大对外交流、提升国际形象的必然。”针对如何提高学生普通话水平这一问题,胡俊松从三个方面做出具体解答,一是要明确要求,规定各级学校使用普通话进行教学,使普通话成为官方教学语言;二是要强化测试,使推广普通话工作逐步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三是要规范词语,在继续注意语音规范的基础上规范词汇语法。
在推普小组成员的鼓励下,许多学生走上讲台用普通话进行自我介绍;诗歌诵读环节里,在胡俊松一字一句的耐心教读下,学生从羞于开口到大声跟读;胡俊松还就难分辨的四种声母发音(h、f、n、l)进行着重讲解,强化训练;以绕口令的方式,矫正发音部位,使学生掌握呼吸吐字的基本技巧,做到反应敏捷、用气自如、吐字清晰。
“山上五棵树,架上五壶醋,林中五只鹿,箱里五条裤。伐了山上树,搬下架上的醋,射死林中的鹿,取出箱中的裤。”几轮互动下来,课堂氛围逐渐活跃。
国学吟诵进课堂,诗歌传唱促推普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一曲舒缓深沉的吟唱,瞬间将学生带入皓月当空、亲人千里、孤高旷远的境界氛围。“原来唱出来的《水调歌头》这么动听,这种学诗的方式还是第一次见,真是太有趣了。”学生们惊叹道。
为能最大程度调动学生学习普通话的积极性,廖静借助吟唱这一教学方式丰富课堂活动。“吟诵是汉文化圈中传统诵读方式,也是国人解读汉语诗文时高效的教育学习方法。汉语的诗词文赋,大部分是使用吟诵的方式创作的,所以也只有通过吟诵的方式,才能深刻体会其精神内涵和审美韵味。”她说道。
从楚辞到汉赋,从唐诗到宋词,经典的古文,配上耳熟能详的乐调,以吟代读,以唱代讲,在激发学生学习普通话的兴趣、提高口语表达能力的同时,也让学生接受国学经典的浸染和熏陶,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
以赛促学创新风,攻坚克难贵坚持
队员李师冲在实际教学中发现,由于城乡区域之间普及程度不平衡,该地区的学生普通话应用规范化水平不够高的问题仍较为突出,增强语言规范意识和推广普通话的参与意识,推动语言文字工作,净化校园用字环境,任重而道远。
推普小组在以课堂宣讲为主的前提下,还举办了一次“推普手抄报”比赛活动。以年级为单位,全员参与。活动前,各班做了一系列的准备工作,队员黎玉琦首先向同学们介绍了比赛要求,并提供成品以作示范,孩子们利用课余时间搜集了大量素材,为手抄报创作找灵感。
活动中,同学们积极参与,就版面设计、报头绘制、题材选择展开热烈讨论,彼此交流意见想法,用画笔阐释自己对 “推广普通话”的认识与理解。活动采取逐级推优的办法,推选出35张作品参赛进行评审,设立一、二、三等奖,并为获奖同学颁发小礼品,以作留念。获得第一名的朱睿真开心地说道:“我们在一起学习,这种融洽积极的氛围让我觉得很满足,很有归属感。”
“‘推普’工作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应该常抓不懈,方能取得良好效果。在以后的教育教学中,我们将继续做好宣传发动工作,让‘推普’之花开在社会的每个角落。”黎玉琦为整个“普通话学习”主题活动总结道。
http://www.dxsbao.com/shijian/217387.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