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社会实践 >

扶贫攻坚,展青年风采

来源:华北水利水电大学物理与电子学院 作者:“精准扶贫,携手

2015年习近平总书记调研时就加大力度推进扶贫开发工作提出了“4个切实”具体要求。他强调,特别要在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上下更大功夫,具体就是要在扶持对象精准、资金使用精准、措施到户精准、因村派人精准、脱贫成效精准上想办法、出实招、见真效。

为了了解精准扶贫政策在夏庄村确切的实行效果,“精准扶贫,携手同行”实践队一行人拜访了夏庄村的两个家庭,深入他们的日常生活,走进脱贫第一线。

我们拜访的第一户家庭是陈奶奶的家,陈奶奶的院子被她打扫得干干净净的,满树的柿子压得树枝弯出一个美丽的弧度,虽然没到成熟的季节,但不难想象出以后那硕果累累的样子,就像我们的扶贫行动一样,充满希望,令人憧憬。我们去的时候,陈奶奶家中只有她一个人在窄小的灶台边上忙碌着。看到我们十来个人进了院子,奶奶慢慢地直起了身子,用着迷茫的眼神望着我们。我们立马弯下身子靠过去:“奶奶,我们来陪你唠唠嗑,谈谈心!”听到这里,奶奶的眼睛里突然就有了星星点点的光芒,挥起手说:“好!好!好!”

陈奶奶说好久没有像我们这么大的孩子来看她了,她的孩子们现在都在外边打工,很少能回来了,孙子们也上学的上学,打工的打工,我们能去陪陪她实在是太好了。从陈奶奶的口中,我们得知,村里像她这样的空巢老人还有很多,为了生计,村里的许多人只能选择外出打工,平时也就他们这帮老人能说上话。

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不言而喻,贫穷依旧是万恶之源,扶贫我们的确在路上,可这条路山高水长,我们只能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地走下去。

顺着村里的巷子,没走几步,我们就来到了夏大伯的家中,一进去,我们就听到电视里咿咿呀呀的戏腔。看到我们,夏大伯立即起身,笑着跟我们说话:“这是咱们华水的学生吧!”我们都很惊喜夏大伯知晓我们的身份,夏大伯说每年咱们华水的学生都会来,华水给与他们太多帮助了,给村子里带来了不仅仅资金上的帮助,还帮他们村民创业,改造建设等等一系列的帮扶。

聊天的过程中,我们发现夏大伯的腿有一点跛,我们也想帮助夏大伯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于是,在离开之际,我们请求大伯带我们去他的田里去帮忙做一些农活。起初,夏大伯很不好意思,他只是想和我们聊聊天而已,但经不住我们软磨硬泡,最后红着那张朴实的脸带着我们去了田里。

到了田里,我们才发现,其实我们懂得十分少,很多东西都要请教夏大伯。比如给玉米苗拔支芽的时候,我们就有一些手足无措。还是夏大伯告诉我们,从同一个坑里长出来的细一些影响到主根发育的就得拔掉。这样一说我们豁然开朗,弯下腰一个个检查,充满干劲地就拔了起来。一根两根的还好,越到后面,我们发现越累,我们十来个人拔这些地方都有些受不了,而夏大伯平时都是一个人干这么多的活。我们不禁佩服起大伯的水平和毅力。

就像司保江书记说的那样,我们来这里首先是学生,应像广大农民群众努力学习农业相关知识,在实践的过程中充实自己并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此次下地帮忙,不仅大伯受惠,我们也受益匪浅,这种双向的“帮扶”比纸上说的东西来的实在,来的让人感慨。每一个贫困户家里都积攒着许多无奈的苦难,如果没有我们踏足他们家中亲眼所见,就不可能深刻理解他们的真实困难。尽管我只是扶贫一线上的微小一份子,即使条件再苦再艰难,也要发扬青年人精力充沛、思维活跃的优势,带着坚定的信念,扛起肩上的责任。未来,我一定会因为自己参加了这场战役而无比自豪!

拜访了这两户家庭后,我们明白投身脱贫攻坚战的新时代青年更要胸怀爱民之心,恪守为民之责,常思富民之计,善谋惠民之策,勤建便民之言,多办利民之事。要以百姓之心为心,多解民生之忧。要不图虚名成龙象,甘为人民做马牛。动真心、俯下身、接地气、补元气,察实情、出实招、讲实话、办实事、用实劲、踏实干、求实效,为打赢打好脱贫攻坚战、巩固提升和乡村振兴作贡献,在脱贫攻坚伟业中建功立业!

http://www.dxsbao.com/shijian/217662.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

相关内容

最后的“课程”

今天可是最后一天上课的日子了,也是最后一天能这么近距离一起接触他们。越要离别,离愁伤感越严重。然而在这珍贵的一天,我却被安排去了后勤。后勤工作照旧,我仍然是负责生火的,这十…… 查看全文 >>

总结与反思,进步与成长

7月16号是下乡支教的第六天,今天早上的天气晴朗,天气非常好,学生们一如既往地早早来到校门口等待着我们开门,一开校门,学生们迎面而来,面带灿烂的笑容,带上“老师,早上好”的亲切…… 查看全文 >>

支教感悟

支教第四天,感觉今天遇到的麻烦事情有点多。随着大家相处日子的增加,同学们的熟悉程度越来越高,上课跨组聊天,下课嬉戏打闹,虽然说大家活泼是好,但有时候活泼过头的话,老师就很难…… 查看全文 >>

支教感悟良多

今天是支教的第二天,从没来下乡之前就知道自己要教小学生手工制作,我还是很期待的。原本想教小朋友剪纸的,但是到了这里,我才发现我所教的A班的小学生太小,年龄主要集中在5到7岁,使…… 查看全文 >>

这个暑假因你们而不同

想想往年的暑假,都是在家里度过或者只是去做一些暑假工。无聊而枯燥,每天数着日子等着开学。而今年的暑假我认为是我这么多个暑假中最有意义的暑假。这个暑假,我第一次离家最远,第一…… 查看全文 >>

在曦望的一天

今早有件非常遗憾的事情,由于要忙于打印外出调研的材料,错过了早上的升旗、开班仪式 ,很可惜。不过我不能让这影响我外出调研的心情。早上8:45往九龙山茶园出发,校长开着小汽车载着我…… 查看全文 >>

再次出发

今天还是和以前一样喜欢去B班坐班,一直到放学的时候,我弯着腰去跟子乐说话,他这时候才拍着我的腰告诉我,他奶奶今天想请我去他家里做客~~~这消息有点突然,我一边惊讶他的动作,一…… 查看全文 >>

越来越好

今天是三下乡的第四天,记得第一天来的时候,由于住宿的生活突然的转变,我们都显得有点接受不了。但经过几天的生活,我们似乎又早已习惯了这种生活。这里的天空很蓝,白云悬挂在天空,…… 查看全文 >>

推荐内容

金融二班青马二组开展首次理论学习活动

金融二班青马二组开展首次理论学习活动(通讯员姚锦仪刘欣怡)11月21日,金融二班青马二组于张公岭教学楼106教室开展了第一次…

齐心护河流,携手美家园

2024年11月22日,重庆工商大学工商管理学院分团委第五届“爱心桥”青年志愿者服务队在重庆市江北区华新街街道野水沟社区举办了…

温情助教筑桥,童心共鸣绘梦 ——工商管理学院助教活动温暖启航

2024年11月22日,重庆工商大学工商管理学院分团委第五届“爱心桥”青年志愿者服务队在重庆市南岸区启音听力语言康复中心开展了…

学院第十四期“先锋团校”文法系分校开展第三次理论培训课程

(通讯员康世强刘婉婷冯思怡)11月22日中午,我院第十四期“先锋团校”文法系分校在树达楼507教室开展以“跟随榜样脚步,践行…

外国语学院2412团支部十一月团日活动:青年担当 志愿先行

外院2412团支部十一月团日活动:青年担当志愿先行(通讯员章妍)为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志愿服务的重要论述,更好地组织…

最新发布

不远万里,牵手希望,不忘初心,与爱同行
不远万里,牵手希望,不忘初心,与爱同行——资源与材料学院成都“实践服务,与爱同行”实践团恰是天府好风景,唯见吾心遇彼心心心念念,跋山涉水而来7月24日晚上11:17我们团队一行六人,拉着行李箱,抱着捐…
顺应时代发展,助推数据变革
顺应时代发展,助推数据变革为进一步了解和综合评估数字经济背景之下河南中小企业发展现状,河南财经政法大学工商管理学院赴河南中小企业成长与发展暑期社会实践调研团与7月10号至7月16号先后前往郑州市经济技…
学会反思
今日共建组开展了感恩教育的活动,让学生理解感恩,学会感恩。活动在教室进行,首先我用一个孩子离家出走的视频引入主题。我让大家注意视频中的人物,尤其是她们做了什么。我引导他们去理解,视频中,孩子的…
单纯的孩子
为期12天的“三下乡”实践活动,我收获颇多。从毫无经验的教学小白成为有教学经验的老师,并且收获了许多朋友。这实践活动是一种磨练,在三下乡的过程中,生活条件不是很好,甚至比想象中的差别很大,但是却…
安徽学子暑期实践:感悟、学习、收获
为深度把控科研行业现状,安徽师范大学赴微分基因暑期实践调研团队进入实验中心,在学习实验方法、锻炼实验技能的同时与实验员面对面交流。在此过程中,实践团队获益颇多。实验中心的实验人员们皆具学识和耐…
黎明三下乡:探寻生态农场发展之路
7月22日下午,黎明调研组一行人前往阳山当地一家生态农场,就其经营模式深入了解,找到适合岩口未来的农业发展道路。在以阳山县牛哥哥生态农场为目的地开展调研工作的过程中,我们就其目前发展态势最有力的两…
黎明三下乡:关爱留守儿童,开展慰问工作
为了更好地了解岩口村的留守儿童情况,在岩口村村委的带领下,以陈琳队长及两名队员为代表,带着干粮等物资前往留守儿童家中进行慰问。目前岩口村内许多留守儿童的家庭情况尽不相同。由于正值暑假,部分留守…
阳光的我们虽已离去 我们的阳光依旧温存
7月8日,雨过天晴的富竹村阳光普照,各实践团队的成员们都开始了紧张严峻的收尾阶段,激动地准备着迎接校领导嘉宾检阅成果展示。来自外国语与海外教育学院的农家乐美食馆改造项目队也如火如荼地进行着最后的…
黎明三下乡:探寻贤令山旅游资源
调研第四天,黎明三下乡服务队一行人前往阳山县城,围绕阳山历史,针对阳山县特色旅游资源贤令山开展调研工作。图为鸢飞鱼跃石刻李灏摄坐落于贤令山上的韩愈纪念馆,是阳山人为纪念唐代著名政治家、思想家、…
青山不改,友情依旧
《十堰春耕》曰:“布谷声中水满溪,南畴北陇把锄犁,劝农不费田官力,腰鼓一声人自齐”。明代的这首诗生动地描绘了当时的十堰人民辛勤劳作的情景。而青山绿水,布谷声啼,民风淳朴也是我对十堰的最初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