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谈张宗胜纪委]
产业扶贫稳步推进,村民致富路更宽
7月16日上午,为了更深入稳村当地脱贫政策,广东海洋大学稳村“薯”道行队伍来到了稳村扶贫办公室,听市纪委常委张宗胜讲述稳村脱贫故事。张宗胜,湛江市纪委常委、市委巡察办主任,分管市委巡察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工作,负责稳村驻村扶贫的挂职领导工作,驻村队队长,也是推广稳村番薯的媒体形象代言人。
(图1 张宗胜纪委给海大调研队讲述稳村脱贫故事)
稳村旧貌—-有女不嫁稳村郎
座谈会一开始,张宗胜给我们介绍了稳村的基本情况:稳村位于黄坡镇东南面,江下游西岸,地域面积3.5平方公里。人口403户1803人,贫困户27户,贫困人口100人。该村人多地少底子薄,发展资源匮乏,长期存在饮水难,行路难,用电难,包括年轻人的嫁娶难等贫困问题。特别是在湛江供水枢纽工程大坝建成以后,原来村子重要经济来源的捕捞业,养殖业受到严重冲击,严重影响村民经济收入,导致该村越来越贫困。张队长最后还不忘调侃“当时稳村流行这么一句话‘有女不嫁稳村郎’”。
唱响品牌经济效应,农产品也能走高端市场
伴随着精准扶贫和乡村振兴的国家政策,2016年5月5号,稳村被定为湛江市纪委监委牵头,湛江市投资促进局,湛江市基础设施建设投资集团公司帮扶的省定贫困村,这为稳村带来了希望。
但是稳村这种人多地少底子薄,发展资源匮乏的贫困村。从哪里落手扶贫工作,从哪里破题呢? “正在大家一筹莫展之际,村委会妇联主任端来了一盆番薯给我们扶贫工作队的食用”张宗胜讲到“一看到番薯就眼前一亮,这番薯的色泽靓丽,吃过后,味道也是非常好。”扶贫队伍当机立断,决定将番薯作为当地的主导产业。
张宗胜表示,其实,稳村番薯在当地还算有点名气,但是缺乏宣传和销售途径,一般是由外村人拉大卡车过来收购或者自己运到市场进行贩卖,大多是走低端市场,价格低廉,卖不掉的就喂住牛羊,甚至烂在田地里。(这里删掉部分内容)那么要如何把“藏在深闺人不识”的番薯打造成“一村一品”扶贫产业呢?张宗胜所在的驻村工作队经摸索后制定如下策略:
(图2 张宗胜纪委给海大调研队分享产业扶贫经验)
一、注入历史文化内涵和底蕴,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翻阅历史文献查找番薯传入中国的典故:明末,吴川人林怀兰自越南把番薯引进吴川,番薯成为民生之宝;邀请著名作家洪三泰为稳村番薯题名作赋,张宗胜扶贫队长和汤旭希驻村书记也分别写了《稳村番薯说》和《临江仙稳村番薯》,为稳村番薯赋予丰富的品牌文化内涵和底蕴,以此促进稳村番薯的长远发展。
(图3:吴桂贤为稳村题词)
(图4 稳村番薯的文化底蕴)
二、生产绿色健康高端番薯,提供优质质量保证
番薯本身是糖含量低,富含钾和镁元素,是和血补中,防癌抗癌的绿色健康农作物。其次是稳村番薯的天然绿色“水稻和番薯轮作,土很肥,又没有虫害,长出来的番薯特别香甜,卖相又好”保证无农药的良心产品真正打动消费者。这种健康绿色产品,为日后开展品牌宣传提供了产品保证。
三、凝聚企业家情怀,拉动各方力量提供资金订单支持
成立农业专业合作社与多家公司合作,初期是万合隆有限公司,目前是与“智邻中心”公司合作,将稳村大量番薯供给公司,公司支付资金给合作社,保证合作社的收入来源;其次是参加大量商会会议,向湛江驻外20个省一级的商会以及企业家们发动“凝聚商会力量,助力精准扶贫”倡议书;参加中国海博会、广州年货展销会等大型展会,很快就打响了知名度,成为扶贫产品中的后起之秀,扩大稳村番薯的订单销售,促进稳村番薯产业走进高端市场。
四、推进电商营销,加大媒体宣传
注册“稳村番薯”商标,建立稳村番薯的微信公众号平台,讲述稳村番薯的文化内涵;利用湛江日报等主流媒体,多维度报道相关信息,让群众可以多维度了解稳村番薯,认可稳村番薯,最终以高价购买稳村番薯。
五、抓住时机,加快番薯产业转型升级
“一直是番薯,就缺乏了创新思维”,番薯本身价格低廉,尽管品牌效应确实提高了稳村番薯的价格,但是原始的农业生产无法为稳村提供可持续的经济动力。是收入来源单一。为此,稳村向广东海洋大学农学院寻求技术支持,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不断提高加番薯苗的成活率,并将稳村优质番薯苗销售到外地。除此之外,张宗胜表示未来还打算将成片的番薯产业田发展成为乡村农田旅游景区,供游客参观。形成稳村番薯—稳村番薯苗—稳村农田旅游景区的番薯产业链。
通过这次访谈,我们了解到了稳村产业扶贫成功经验,希望这篇文章能够为其他产业扶贫村提供经营启示。我们稳村“薯”道行团队将继续采访参与到番薯产业扶贫的多方主体,询问他们的成功经验和脱贫困难,真正实现精准扶贫和产业振兴。
(队员们与张常委合影留念)
http://www.dxsbao.com/shijian/217898.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