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30日,浙江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赴浙江衢州开化护水考察暑期社会实践团成员来到开化县污水处理厂和水质监测站参观,了解当地的水质情况。
上午,护水营成员到达污水处理厂。首先在总控室里,负责人为成员们介绍了该厂的工艺流程:生活污水—粗格栅—泵房—细格栅—沉砂池—生化池(厌氧、缺氧、好氧)—砂滤池—消毒后直排马金溪。听完介绍后,团队成员对污水日处理量和出水水质等方面进行了提问,对污水处理厂的各方面情况都有了简单的了解。
图1 团队成员在总控室听介绍
开化县污水处理厂是浙江富春紫光环保有限公司的子公司,于2014年建设,采用较为先进的CAST污水处理工艺。目前的日处理量为2万吨,其中生活污水占比80%。经过处理后直排的水质达到一级A标标准,其中COD含量约为20,大幅度低于A标标准(50)。出水数据每天公开,实时数据上传至省环保专网。工厂已实现半自动化控制,在控制室就能控制药剂加量,工作人员只需去现场巡视,无需待在现场。
之后,顶着炎炎烈日,在负责人带领团队成员沿着水处理工艺流程参观厂区。成员们对每一个处理工艺都充满了新奇。发动粗格栅的机器,负责人讲解在这个过程中如何实现垃圾的分离。在生化处理池中,悬浮着许多小颗粒泥,别看现在的水很浑浊,那是泥中的微生物在消化吸收有机物质。经过沉淀之后,出水口的水恢复了清澈透亮的模样。
图2 团队成员看粗格栅机器运作
厂区内有些地方在施工,正是提标改造。随着污水产生量增加,提标后的污水处理厂日处理量将增加到2.5万吨。改进处理工艺,在生化池后增加二沉池装置,出水指标会更加稳定。
开化位于钱塘江源头,对出境水的水质要求格外严格。该污水处理厂极大地改善了周围水体环境,对治理水污染,保护当地流域水质和生态平衡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同时也能减轻下游水的处理负担。
下午,在开化县环保局工作人员的带领下,护水营成员来到常山水质监测站。水质监测站位于开化和常山的交界处,主要针对县域出境水水质的监测。
据了解,常山水质监测站建于10年左右,投入资金达百万,水质监测设备主要为国外进口。由于开化整体工业不发达,无需针对性指标,监测站主要监测一些常规指标,比如COD、氨氮、总磷。这些监测数据直接上传至省环保厅的数据库,省环保厅的电脑可以对数据进行初步的分析。如果有需要,可以在省生态环境厅的网站上查询实时监测数据,数据每四个小时更新一次。
图3 工作人员介绍水质监测站
团队成员还了解到,这整个水质监测过程基本实现自动化,工作人员只需每个星期巡视一到两次,或者在出现异常情况的时候进行设备和污染源的排查。监测站的工作人员告诉团队成员,全省建立了蛛网式的水质监测站,既大大减少了人力资源的投入,又完善了全省地表水水质监测网络,为区域水污染防治工作提供决策支持。
从水质监测站往外看去,马金溪水在阳光的照耀下映射出粼粼波光,鸟儿在水面上快乐飞翔。“氨氮现在都是Ⅰ类水水平,最近都在0.1mg/L以下,国家标准是0.15mg/L”,工作人员骄傲地告诉团队成员。马金溪是钱塘江的源头之一,这里的水质需要严格地控制在一类水标准,才能为下游人民的水源安全提供保障。开化县顶住了经济发展的压力,交出了一份完美的答卷。
图4 水质监测站看马金溪
http://www.dxsbao.com/shijian/218294.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