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殖水生生物共建美丽中国
——集大水院学子赴厦门市海洋与渔业研究所调研学习
厦门7月19日电(通讯员 李小美 )
7月19日,集美大学水产学院“幸福水产人生”美丽中国专项社会实践队来到厦门市海洋与渔业研究所调研学习,通过参加座谈、浏览资料,详细了解了厦门市增殖放流情况。
开展水生生物增殖放流活动是助推厦门经济带绿色发展、建设美丽中国的有益探索。厦门市海洋与渔业研究所资源室杨丁言主任介绍,从2003年开始,厦门市政府在厦门湾海域放流各类水生生物苗种50多次,总计已有超过30亿尾、14个品种,其中包括文昌鱼、中华鲎等珍稀保护物种。放流面积总量达一千多平方公里,惠及金门海域。厦门和金门联合在厦金海域开展增殖放流已经5年,双方在修护与保护海洋资源、改善海域生物群落结构、维护海洋生物多样性方面形成诸多共识。
对于水生生物种类的选择,研究所工程师朱建新说:“我省禁止使用杂交种、转基因种及外来种,必须确保水域生态安全。”为了能够保证生态安全和人民食品安全,厦门市海洋与渔业研究所除了选择优良品种,还检测放流品种是否携带病毒。
近年来,人工增殖放流的效果开始逐步展现,研究所工程师翁忠钗谈到:“两岸渔民普遍反映近海捕捞的渔获量明显增加,过去比较罕见的大黄鱼这几年在市场上也多了起来。”增殖放流活动对于促进渔业种群资源恢复,保护生物多样性,改善水域生态环境,确保水生态安全,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增强社会护渔意识,推动生态文明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同时,杨主任也遗憾地表示我国增殖放流规模依然不大,多元化资金投入长效机制尚未建立,未来还有很长的路要走,需要政府、相关部门和民众一起为促进渔业可持续发展,建设美丽中国努力。
座谈结束后,杨主任带实践队参观厦门市海洋与渔业研究所关于增殖放流的宣传栏,通过数据和图片让同学们更形象地观察到研究所组织增殖放流活动的情况。
实践队员林湘:此次调研学习,我了解到增殖放流提高了渔民的收入、改善了水质及水域的生态环境、增加了生物的多样性。同时也听到民间的一些组织增殖放流时,不注意增殖放流水域的选择和放流的方式,导致放流对象死亡,水环境恶化。所以我一定要认真学习相关专业知识,并且希望有机会能够亲身参与增殖放流。
http://www.dxsbao.com/shijian/218341.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