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19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浙江省十大民生实事中,“垃圾分类”成了政府最关心的一件事。都说垃圾是放错地方的资源,那么如何“带垃圾回家”,真正实现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成了当下最时兴的热点。为详细了解当下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处理与资源化利用等“闭环”运作的创新解决方案,浙江大学赴余杭区农业农村局社会实践团开始了为期一周的社会实践。
7月27日上午,实践团成员在浙江大学环资学院张志剑教授的带领下参观了位于杭州市余杭区崇贤街道龙旋村的谷胜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深入了解昆虫农场如何通过养殖黑水虻“变废为宝”的过程。
▲张教授向实践团介绍农场生态循环产业“昆虫农场”的一头是垃圾,另一头则是资源。在农场里,经过分类后的厨余垃圾会被统一运送到预处理车间,这些厨余垃圾经过粉碎和腐熟预处理,被制作成腐殖化虫粉砂,成为黑水虻的“口粮”。而黑水虻幼虫及其排泄物是各类饲料蛋白的理想原料,不仅可以供应给生态甲鱼养殖场、水产、宠物等行业,虫体还能提取多糖、壳聚糖等抗癌物质,用于食品、保健品及生物制药领域,而虫粪有机肥则是发展有机、绿色农业的理想肥料。据了解,目前10吨餐厨垃圾可以养殖1.2吨黑水虻幼虫,同时产生2吨虫粪有机肥。
▲黑水虻鲜虫 ▲喂食农场中养殖的畜禽、鱼类等从厨余垃圾到高质量昆虫蛋白及虻粪有机肥,黑水虻养殖已经形成了一条完整的产业链,为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指明了新的方向。沿着这条产业链向上游走去,我们来到了昆虫农场厨余垃圾的主要供应源之一,位于崇贤街道的龙旋村,详细了解了农村生活垃圾分类情况。
到达龙旋村,实践团成员被整洁、干净、卫生的乡村面貌狠狠“惊艳”了一把,美丽乡村建设的概念也从纸上的文字变得真实鲜活起来。在龙旋村,我们走访了7户人家,采访人次达20+,采访对象年龄阶段包含老人、青年人、孩童,身份方面跨越普通村民、小卖铺老板和垃圾分类片区小组负责人等等。据了解,龙旋村自2016年起就开始实行垃圾分类,经过数年推广,已经基本实现“垃圾不落地”。村民们在日常生活中自发将生活垃圾和厨余垃圾分开来,并在固定时间段统一进行投放处理。我们到达的时间正碰上村民集中处理厨余垃圾,热心的小组负责人莫阿姨告诉我们,现在的垃圾分类也与时俱进地和高科技结合起来,每家农户门口都张贴有二维码,便于收集员通过扫描二维码对分类垃圾进行检查和评分。
▲小队成员采访情景 ▲村民统一清倒厨余垃圾 ▲每家每户门口的二维码尽管天气炎热,但实践团成员在调研过程中也算是收获颇丰,实地了解了美丽乡村建设的建设成果。都说开展农村生活垃圾分类是建设美丽乡村的重要环节之一,也是提升乡风文明的必要条件,相信在源头上做好垃圾分类,再辅之以不断发展的废弃物处理方式,一定能实现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做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大合照http://www.dxsbao.com/shijian/218556.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