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与自然生生不息,富与康代代相
7月15日,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建筑学院“111”实践队继续在石板下游开展商业致富模式的调查实践工作,探索乡村致富的多样性。
恰逢周六,成员们来到太行山峡谷漂流中心,进行景区现场的维持工作。慕名前来体验太行山峡谷漂流的人很多,峡谷里仅有的一条通行道被来往的各种车挤得水泄不通。(图一)
队员们从景点入口处工作人员了解了基本的场地维持规则后,便在售票口进行站岗工作。正午两三点的太阳正热,队员仍为来往车辆指路,寻找丢失手机的失主,给身体不适的游客送去一瓶水,大大小小的事,在亲身实践后,看起来都如此重要。
经工作人员介绍,大峡谷漂流中心每次售完3000张票便停止售票工作,但游客流量大时会出现人手不足的情况,有当地人和实践队员们的热切参与,景区的维持工作得以顺利进行。短短两小时内,队员们都接触了各种各样的游客,但收获的,是在实践中感受乐趣和弘扬大学生的“奉献、友爱”精神。(图二)
通过多地走访,“111”实践队了解到,石板岩下游没有深入峡谷内谷,更接近景区出口,且地势条件更优越,因此,当地村民的经营模式更加多样化。王相岩、桃花谷等石板岩知名风景区为当地带来不少旅游盈利;众多的写生基地和景点周围的配套酒店和其他周边也应势形成一定规模;当地村民的小成本生意也做得有声有色,诸如贩卖当地盛产的花椒,柑橘等农作物。
距离写生基地不远处,当地人会做些小成本生意,除去沿街小商店,一路行进,路边一位买鸡排的爷爷引起了队员们的注意。在交流过程中,爷爷说:“年纪大了,也只是在家里做些小成本生意。这沿街大多建的是新房子,家里的老房子也还有,只是不常住,现在闲置了下来。我现在年过七十,不能出远门啦,就在家里做些小生意,在这山里安度晚年。”(图三)
爷爷的笑给人深刻印象,初次交流,爷爷略显拘谨,但这次走访遇到的爷爷,也是占石板岩常住人口相当比重的一部分人的生活缩影。石板岩终究还是这大峡谷里一个小村落,青中年人外出学习谋生,常住在村里的中老年人过着近乎“日出而作,日落而归”的生活。
写生和旅游为当地带来一些盈利,但人来人往,对于始终心寄在这里的人们而言,石板岩始终是他们的归宿。他们在这峡谷深处的小镇里,继续平静而幸福的生活。人与大山的生生不息,亦会是这里永远的价值与财富。(图四)
http://www.dxsbao.com/shijian/218669.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