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社会实践 >

扶贫重担在肩,青年踏实向前 ——电子科技大学精准扶贫专项实践队助力岑巩脱贫攻坚

来源:电子科技大学光电科学与工程学院 作者:李飞 雷逸东 侯顺

扶贫重担在肩,青年踏实向前

——电子科技大学“光电人在面溪”精准扶贫专项实践队助力岑巩脱贫攻坚

编辑:李飞 雷逸东 侯顺 姜盼秋 李岱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确保到2020年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做到脱真贫、真脱贫。为响应时代号召,7月8日—7月14日,由电子科技大学光电科学与工程学院组织,一名带队老师和十一名光电学院同学组成的,“光电人在面溪”暑期实践队前往贵州省岑巩县面溪村,助力扶贫攻坚一线工作。

岑巩县是电子科技大学定点帮扶的贫困县区,面溪村是岑巩县的深度贫困村之一,也是光电学院的定点帮扶贫困村,全村辖12个村民小组,392户1703人,是一个汉、苗、侗、土家等民族杂居的村落。自实施精准扶贫政策以来,村内贫困率显著降低。本次前往面溪的主要任务,是帮助驻村干部进行新一轮的民情民意调查,并及时反映扶贫脱贫工作中存在的缺漏。实践队在驻村第一书记邱绍沐,书记杨天吉,田映泉及王升木与当地村民的关心支持下,开展本次走访调查活动。此次调查承上启下,不仅是对今年扶贫工作进展的一次检验,也是对即将到来的全面脱贫调查的一次预演。

紧握脱贫攻坚标准——“一达标,两不愁,三保障”

“如果将脱贫攻坚比作长跑,那么目标告诉你终点在哪,标准告诉你怎么到达。所以,不能坚持目标和标准,就注定打不赢脱贫攻坚这场硬仗。“由驻村干部,各位村组干部及实践队伍成员开展的行前会议是整个队伍实践活动的开始。在会议上详细介绍了脱贫标准“一达标,两不愁,三保障”的标准——收入达标;不愁吃,不愁穿;安全住房,义务教育,基本医疗有保障。在会议中,驻村干部结合村里脱贫攻坚工作情况,为队员们深入解读这一标准,帮助后续实践活动的展开。

实践队伍分为五个小组,在村内各组组长的带领下,分批次前往面溪组,烂田组,巴脚沟组,杏子沟组等所有村组进行入户调查。为解决调研过程中的沟通问题,在每个调查队中都安排了一位能够用贵州方言进行交流的同学;听懂贵州方言有困难的同学,也都认真细致地做好了调查记录,用手机对访谈对话进行录音。每位成员都仔细地听,认真地记,确保调查结果尽可能真实全面地反映贫困户情况。

调查过程中队员们紧紧围绕着“一达标,两不愁,三保障”的标准,详细了解各户居民关于收入,吃穿,教育,住房以及医疗保障等问题的具体情况。在征得居民同意后,队员们进入到居民家中,对厨房,厕所,卧室进行安全隐患排查,与村民沟通家中家具情况和室内卫生状况,对发现的问题及时提醒并记录,队员们还对村民身体健康状况和孩子读书情况进行了解。

确保基层工作落实——摸清情况,对症下药

“要真真实实把情况摸清楚。做好基层工作,关键是要做到情况明。情况搞清楚了,才能把工作做到家、做到位。大家心里要有一本账,要做明白人……”这是习总书记在河北省阜平县考察扶贫开发工作时发表的讲话。为协助面溪村干部们进一步摸清楚村民情况,队员们顶着七月的烈阳,每天坚持逐门挨户的详细摸查村民情况。有时相邻两户的距离就超过两三里,走在滚烫的水泥路上,没多久汗水就浸透了衣服,他们依然咬牙坚持。

“对症下药”是脱贫的重要一环。在走访调查中,致贫原因是队员们调查的一个重点问题。面溪村致贫原因主要是因残致贫和因缺技术致贫:对于因残致贫,村干部会给予适当的额外关照,在政策上对其进行倾斜。队员们也提出了自己的意见,希望能找到适合的方式进行“开源”增加收入,例如种植劳力需求相对较小的作物、利用手工优势制造竹制农具等,弥补因残导致的部分损失;对于因技术致贫,村干部也积极利用扶贫政策,鼓励农民学习新的种植技巧,对于参与农业知识技能培训的农民,会给予一定补贴。此外,对于种植新型作物起步的农户,也会给予产业补贴。

树立不断前进决心——扶贫工作,任重道远

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刘永富曾公开表示,到2020年完成全部脱贫目标问题不大,但是2020年以后,还要继续做好减少相对贫困的工作。在最后一天的研讨交流会议中,队员们畅所欲言,为面溪村的脱贫和后续的减少相对贫困积极出谋划策:有提出种植木材的,有提出创新的扶贫模式的……村干部们也与大家一起探讨现今乃至以后扶贫工作所存在的困难和问题。队员们与村干部交流中了解到,村中存在大量青壮年劳动力外流,老人文化水平低缺少发展性意识是主要问题,“脱贫需要思想先脱贫”是工作的关键,村干部还提出先搞基础设施建设,再重抓产业发展,要搞长期收入这一方案,比如搞茶叶种植等产业,为面溪村的产业发展寻求出路,队员们获益匪浅。

短短一周时间却让队员们对面溪村扶贫攻坚工作有了全新的认识。队员们在惊讶于面溪村贫困之余,不禁感受到国家扶贫攻坚的范围之广、难度之大;与此同时,远超“十八弯”的山路更刷新了队员们对“全村通公路”的认识。当鞋印真正踩在这些公路上的时候,这样一个看起来不太难的誓言才展现出它的重量。队员们感叹于全面脱贫之艰,却更感叹于党和国家脱贫攻坚的决心和能力。有志者,事竟成;相信在所有人的协同努力下,“扶贫”必将带着“贫困”,成为消失在历史长河中的单词!

http://www.dxsbao.com/shijian/219067.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

相关内容

曲园学子社会实践:文化古韵延千里,二七精神传万家

二七纪念塔是为纪念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而修建的纪念性建筑物,是中国工人阶级英勇斗争的象征。同时,“二七精神”作为红色基因,为古都郑州烙下了深刻、鲜明的印记,与黄河红色文化紧密…… “豫河红传”实践 曲阜师范大学“豫河红传”实践队查看全文 >>

推荐内容

书香满园 志愿同行

在全民阅读的时代浪潮中,图书馆作为知识的宝库,承载着传播文化、启迪智慧的重要使命。曲阜师范大学物理工程学院“寻杏坛校…

曲园学子社会实践:文化古韵延千里,二七精神传万家

二七纪念塔是为纪念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而修建的纪念性建筑物,是中国工人阶级英勇斗争的象征。同时,“二七精神”作为红色基…

情暖敬老院,冬日爱飞扬

在这个并不算寒冷的冬日,山东省日照市莒县的一群曲阜师范大学的大学生志愿者们在寒假期间集结起来,一起走进了当地的敬老院…

山东大学生走入鲁源新村,探索文化赋能蝶变之路

曾经的鲁源村,地理位置偏远、自然资源匮乏、经济基础薄弱。而如今,这个昔日的偏远小山村,借助丰富文化底蕴,将文化优势转…

乡情民情考察

返家乡乡情民情考察近日,一群大学生利用寒假时间,回到家乡大余村开展了一场别开生面的乡情民情考察活动。他们深入乡村、社…

最新发布

看国旗升起,唱国歌响亮
2019年7月27日,已经是青岛科技大学赴河南商丘“新希望,梦之翼”教育关爱团来到河南省商丘市睢县蓼堤镇袁庄幼儿园暑期学习班进行支教活动的第九天了,今天支教队的队员们带领孩子们在美好的清晨举行了极具意…
探恩施之旅,弘土家传统文化
为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型发展,深入挖掘传统文化资源,让传统文化“活”起来,增强优秀传统文化的影响力,保护传统文化。7月8日武汉东湖学院“筑行”实践队赴恩施土司城,了解调查早期恩施…
大湾村一定可以用实际行动,践行当初立下的“脱贫壮志”,向更好的明天迈进。
合肥工业大学(宣城校区)赴金寨县扶贫脱贫调研团电(通讯员徐瑞赵文婷)我觉得山能让人感到安定。也许是高大绿树投在山间小路的树荫,也许是穿过树林的清风,也许是暗处小虫的鸣叫,也许是若隐若现的斜顶小…
山东科技大学暑期三下乡:哪怕山高水长,也要赴你一面之约
曾经想过,要在支教的日子里,每天一篇日记,记录这段奇妙的经历。只是很遗憾,两天的火车,让初次出远门的我有些难以适应,每日一记的计划便被耽搁了,因而,在来到青海的第二天,我决定,把这遗漏的三天的…
青岛农业大学实践团赴伍家台,专访星光聚力人郑时兵
青岛农业大学实践团赴湖北伍家台,专访星光聚力人郑时兵大学生网报恩施7月31日电(通信员:王倩邵艺婧)他,出生在贫困的山村,高中毕业的他,为了了解茶产业,做起了炊事兵,又在乡镇的茶厂里工作了整整十年…
山东科技大学暑期三下乡:今夕何夕 遇此良人
2019年7月22日,六点的闹铃准时响起,我被从梦境拉入了现实,睁开朦胧的双眼,看看周围的环境,大脑迅速运转中,一件事在我心中逐渐明晰起来:嗯,青海,我确实来了。思绪回到现实,迅速起床洗漱,来到学校的…
山东学子走进湖北恩施:浸茶园之乡村发展
山东学子走进湖北恩施:领略茶园魅力,探寻茶乡新发展大学生网报恩施7月31日电(通信员陈浩王洁)“伍家台贡茶味甘、汤色清绿明亮、似熟板栗香”。伍家台村贡茶文化凝结着各民族人民创新能力和敬业精神,宣恩…
充实暑期:在实践中收获和成长
暑期三下乡实践活动几天前结束了,为了下乡实践来回奔波,和队友们在一起参加活动,给我带来了很多快乐、也让我有了许多收获。参加暑期三下乡活动,让我尝试了许多以前从未做过的事情。我的家在平原,上了大…
山水之间的步行者调研队前往红庙镇展开调研活动
为了调查新时代农村留守儿童的日常活动,帮助其更好地成长。7月29日上午,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山水之间的步行者调研队前往河南省兰考县红庙镇开展调研活动。29日清晨,调研队从兰考火车站出发前往红庙镇,又…
正青春,献力量
7月25日上午,莒格庄镇团委联合镇宣传办、文旅办、文化站组织山东建筑大学志愿服务队,来到莒格庄镇京玺蓝莓庄园,带领他们深入到农田,体验乡村生活,学习蓝莓知识,采摘蓝莓。据了解此支志愿服务队伍是由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