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社会实践 >

知其不足,方能不断成长:三下乡心得

来源:岭南师范学院文学与传媒学院 作者:郑琳丰

从7月13号起至7月24号,这短短的12天时间,是我第一次参加三下乡支教活动的时间。期间有伤心、有难受,但现在回忆起来更多的是幸福、满足还有收获。

从刚开始来到吴川市黄坡松柏小学,心情是很激动的。从一进校门,看到学校升旗台下面那块被一丛丛嫩绿的青草包围起来的地面,我就有种像是回到了自己还在乡下小学读书的感觉,很亲切。随后是学校的负责人带我们去住宿的地方,看到是会议室,地板很脏,积满了灰尘,天气特别闷,很热,再看到原来是没有空调的。接下下来是厕所,厕所算是我最无法忍受的了。原始的厕所,没有门,用的还是一条坑。当时整个人都不好了,为什么住宿环境会这么差?连洗澡水都是黄黄的,很不干净,这让有点洁癖的我实在是很反感。但是后来想想,既然都来到了,也不能中途退出,更何况第二天还有我的课,还是收拾好心情,慢慢适应吧。

接下来就是搞卫生,搬行李,整理等等。 弄好了所有之后就已经到了晚上了,还好来之前已经准备好了第二天的课件,不然真的已经累到没力气动了。说起来,刚来到这所学校的时候,留下的几乎是不太好的回忆。不过这也难怪,平时自己过得太安逸了,一下子回到这种地方,落差也挺大的。当时心里想的最多的是,这里的孩子真的很让人心疼,希望自己在接下来这十来天的日子里能把更多的知识和快乐带给他们,这样就是自己能做到的做大的努力了。

东扯西扯了这么多,其实也是想说不管怎样,自己收获了很多,也感觉自己成长了很多。很多人都说物质来得比精神直接,但是我想说如果精神上没有积极起来,物质再好也比不过。回来也反思了很多,总结了几个方面的内容。

首先是自己收获最大、成效最显著的方面。说到这个,三下乡我主要是做朗诵课的老师和写新闻稿及做推文的工作。兼任两职,工作量说不大也不可能,但是自己还能兼任好。但是如果说哪一个做得更好的话,自我感觉应该是新闻写作方面。在大一上学期我们有专门学过汉语写作,其中就有专题讲到新闻写作这一方面。但是那个时候因为缺少练习写作的素材与时间,所以没怎么锻炼到这个技能这次三下乡到是给了自己莫大的机会。每天都要出稿子,所以要强迫自己去留心观察每天的课堂及生活有什么亮点与重点,然后再用严谨明了的语言来描述出来。这在无形中锻炼了自己的观察力和写作能力,同时也为自己积累了不少写作的素材。虽然有试过一天是完全不知道写什么内容,写不出东西在那抓耳挠腮,特别难受,但是写不出东西的时候总结了之前写作的技巧、方法,也学习了别人写作的风格,所以,也不算是白过了一天。这十来天的新闻写作,成效也是还可以的。有一篇发上了一级网站大学生在线,有两篇发在了岭师新闻网。总共写了10篇稿子。推文方面从一开始不懂得怎么操作,到最后学着把版面弄得更整洁好看,把语言变得更加通俗大众化,也逐渐掌握了写推文的风格,大概写了五六篇推文吧,每一篇都登上了弘雷,感觉还是不错的,给自己小小地点个赞。

其次是教学方面。这次三下乡教朗诵,确切地来说,我教的不是朗诵而是唱诵,以唱歌的形式让孩子们学习和背诵古诗。刚开始的时候,学生对这种形式的课堂还是充满好奇心与兴趣的。但是上了两天之后,我发现,他们已经厌倦了这种形式。因为自己依旧采用老套的“我教你学”的方式,没有鼓起孩子们的积极性,让他们自主去学习。而且自己只是教他们怎么唱,而没有把诗歌的背景、内容讲解给他们,以致于他们不了解诗歌的内在,而只是停留在会唱会背的基础上。虽然有学生说用这种唱诵的方式来学古诗确实好记而且背的速度很快,但是他们也提出了一个很好的问题,是每一首古诗都有歌曲的形式吗?没有的话,他们还是要按照死记硬背的方式来背古诗。这个一下子就难倒我了,我当然知道不是每一首古诗都能唱成歌。但是我当时跟他们说,你们可以自己谱曲,自己唱,老师只是介绍一个方法给你们,让你们快速背古诗。现在想起来似乎不那么负责。可直到现在我也没想出一个更好的方法,说明自己还是没有具备做一个好老师的素质。

还有一点是我觉得最重要的,这也是在教学当中发现的。那就是班级管理问题。在学校领导来松柏小学视察的时候,柯春明书记也有说过,让我们好好学习总结管理班级的方法,作为一个老师,自己会多少知识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如何让学生听得进去,这就是管理班级的重要之处。这句话我到现在还清楚地记得,也很明白管理好一个班级确实很重要。反观我的课堂,纪律是特别差的,管不住,但是自己又不敢吼学生,怕这样会压抑他们的积极下面所以当时很迷茫。我只教四节课,所以直到结束我也没有找到一个好的方法。不过好在身边有不少做老师的长辈,可以向他们取取经。

这次三下乡,让我深刻地明白了作为一个老师最需要具备的技能,也让自己看清楚了自己存在的薄弱之处,让自己以后有了前进和努力的方向,我觉得这就是最大的收获。当然这也证明了“有新人天不负”这句话,只要用心去做,没有什么事情是做不到的。学会总结,学会反思,这样才能不断成长。

这次三下乡,很值得。

http://www.dxsbao.com/shijian/219077.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

相关内容

曲园学子赴家乡实践调研,焕乡村新颜

“行之愈笃,则知之益明。”这句话深刻地揭示了实践对于深化认知的重要性——唯有脚踏实地、勤勉实践,方能拨云见日,使认识更加清晰透彻。曲阜师范大学管理学院乡域筑梦实践团深知此理…… 牟桐慧 曲阜师范大学管理学院查看全文 >>

曲园学子赴家乡实地调研,探索乡村治理奥秘

“努力晨昏事,躬行味始长”,这句话深刻揭示了唯有通过不懈的努力与亲身实践,方能真正领悟事物的本质与真谛。在探索乡村治理这一复杂而多维的领域时,单纯的理论学习与间接经验远远不…… 牟桐慧 曲阜师范大学管理学院查看全文 >>

协同共治,乡村振兴

乡村治理现代化不仅是乡村振兴战略的核心组成部分,更是实现农村全面振兴与繁荣的关键性步骤。它要求我们在传统乡村治理模式的基础上,引入现代管理理念和技术手段,以提升治理效率与质…… 李鹏 曲阜师范大学管理学院查看全文 >>

乡村振兴,协同共治

乡村治理不仅是实现乡村振兴这一宏伟蓝图的关键一环,更是确保乡村振兴战略得以稳固实施的基石。它关乎农村社会的和谐稳定,影响着农业现代化的步伐,以及亿万农民的福祉提升。在这一背…… 李鹏 曲阜师范大学管理学院查看全文 >>

乡村治理启新程,实践行动绘繁荣

2023年5月,国家乡村振兴局正式对外发布了关于加强乡村治理的指导意见,这份纲领性文件明确指出,加强乡村治理是提升乡村治理能力、促进乡村全面振兴的关键所在。在新时代的伟大征程中,面…… 华逢钰 曲阜师范大学管理学院查看全文 >>

村容村貌换新装,治理实践谱华章

2024年2月,中央一号文件着重强调,要全面推进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致力于构建一个既符合新时代要求又贴近农村实际的新型乡村治理体系与模式。这一战略部署犹如一股强劲的春风…… 华逢钰 曲阜师范大学管理学院查看全文 >>

治理乡村展宏图,振兴家园谱新篇

既然已经毅然决然地走上了乡域筑梦实践的征途,那么无论前方道路如何曲折,我们都不能回头。这虽然是一件看似无比渺小的事情,但它所承载的意义却是深远而重大的。为了深入且全面地了解…… 王俊之 曲阜师范大学管理学院查看全文 >>

创新乡村治理模式,打造和谐美丽新农村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在乡村振兴战略全面推进之际,为深入洞察乡村治理中的组织协同实效与困境,曲阜师范大学乡域筑梦实践团于1月20日赴山东日照乡村调研。当地乡村景色宁静质朴,但…… 钟文粟 曲阜师范大学管理学院查看全文 >>

推荐内容

守正创新共度春节

中国青年网滨州1月19日电(通讯员牟璟瑶)“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春节是中华民族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它承载…

知识收纳,书海“整”行

随着社会对知识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图书馆作为知识的宝库,承载着传播文化、服务大众的重要使命。为了深入了解图书馆的日常…

以普通话为帆,推动社会发展之舟

以普通话为帆,推动社会发展之舟(通讯员:姜戈翠)1月17日,曲阜师范大学“言启星芒”实践队满怀热忱地踏入了山东省聊城市东…

以普通话为翼,助力乡村振翅高飞

以普通话为翼,助力乡村振翅高飞(通讯员:姜戈翠)1月17日,曲阜师范大学“言启星芒”实践队满怀热忱地踏入了山东省聊城市临…

寒假社会实践 | “闽南科技学院青马工程”学员实践队:学谷公风范,启奋斗

1月18日,由闽南科技学院校团委与闽南科技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共同指导的“青马工程”学员实践队赴漳州市东山县陈城镇谷文昌纪…

最新发布

南京农业大学植保院“生机农场佑食安”科普调研团队开展流动科普活动
7月30日上午,南京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生机农场佑食安”科普调研团队为深入了解市民对“有机”的认知与需求,明晰市民对有机农场的认识,科普食品安全知识,于下马坊遗址公园、紫金商业街等地开展流动科普…
南京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绿色生活”农药安全科普行团队赴江苏省植保站走访调研
2019年7月30日,南京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副院长王兴亮,研究生辅导员李子成和“绿色生活”农药安全科普行暑期社会实践团队的4名学生代表赴江苏省植保站走访调研,与江苏省植保站主要负责人进行座谈交流与学习…
植物生病,就来找“植物医生” ——南京农业大学植物医院社区植物义诊
7月28日,南京农业大学植物医院暑期社会实践服务团队来到南京市玄武区小卫街社区进行植物义诊活动,社区里人声鼎沸居民们或抱着盆栽,或拿着病变绿植的照片,在社区排队等待南京农业大学植物医院的专家们为植…
南京农业大学植保院“生机农场佑食安”实践团队开展科普调研活动
7月28日上午,植保院“生机农场佑食安”暑期社会实践团队来到小卫街,以“生机农场,护佑食安”为主题开展科普调研活动。过程中,团队成员与市民现场交流,科普有机农场相关知识,取得了不错的成果。团队以宣…
南京农业大学“PLANT护卫队”白蚁科普讲座及植物病害调查活动进社区
7月27日,南京农业大学植物医院暑期社会实践服务团队“PLANT护卫队”的同学们以“便民利民,共创美丽社区”为主题,携手白蚁防治所啄木鸟青年服务总队的专家们在小卫街邻里中心为周边居民们开展了一场关于白蚁…
合肥工业大学实践团队赴黄堰村,同力协契,共战脱贫攻坚
2019年7月16日,合肥工业大学(宣城校区)城市建设工程系赴六安市金寨县调研考察暑期社会实践团队前往花石乡黄堰村,在扶贫专员杜栩以及当地村民的帮助下,完成了本次调研。黄堰村海拔高,山区面积大。因山高…
离别不说再见,这个夏天有你们真好
(本网讯:安徽师范大学通讯员:洪晨静黄雪莲)2019年7月19日,今天是队员们在阜阳市阜南县王家坝程成小学与孩子们相处的最后一天。与想象中的不同,大家并没有上演多么凝重的离别桥段,有的只是师生之间互相…
湘大学子三下乡:课堂上的师生情,走访中的村民心
2019年7月21号,湘潭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赴邵阳三尚学校暑期社会实践团开课仪式结束后,团队成员按照各自的任务安排开始了第一次授课。在第一堂课上,团队成员与学生们进行了首次互动——自我介绍。每位任…
看国旗升起,唱国歌响亮
2019年7月27日,已经是青岛科技大学赴河南商丘“新希望,梦之翼”教育关爱团来到河南省商丘市睢县蓼堤镇袁庄幼儿园暑期学习班进行支教活动的第九天了,今天支教队的队员们带领孩子们在美好的清晨举行了极具意…
探恩施之旅,弘土家传统文化
为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型发展,深入挖掘传统文化资源,让传统文化“活”起来,增强优秀传统文化的影响力,保护传统文化。7月8日武汉东湖学院“筑行”实践队赴恩施土司城,了解调查早期恩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