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7月13号起至7月24号,这短短的12天时间,是我第一次参加三下乡支教活动的时间。期间有伤心、有难受,但现在回忆起来更多的是幸福、满足还有收获。
从刚开始来到吴川市黄坡松柏小学,心情是很激动的。从一进校门,看到学校升旗台下面那块被一丛丛嫩绿的青草包围起来的地面,我就有种像是回到了自己还在乡下小学读书的感觉,很亲切。随后是学校的负责人带我们去住宿的地方,看到是会议室,地板很脏,积满了灰尘,天气特别闷,很热,再看到原来是没有空调的。接下下来是厕所,厕所算是我最无法忍受的了。原始的厕所,没有门,用的还是一条坑。当时整个人都不好了,为什么住宿环境会这么差?连洗澡水都是黄黄的,很不干净,这让有点洁癖的我实在是很反感。但是后来想想,既然都来到了,也不能中途退出,更何况第二天还有我的课,还是收拾好心情,慢慢适应吧。
接下来就是搞卫生,搬行李,整理等等。 弄好了所有之后就已经到了晚上了,还好来之前已经准备好了第二天的课件,不然真的已经累到没力气动了。说起来,刚来到这所学校的时候,留下的几乎是不太好的回忆。不过这也难怪,平时自己过得太安逸了,一下子回到这种地方,落差也挺大的。当时心里想的最多的是,这里的孩子真的很让人心疼,希望自己在接下来这十来天的日子里能把更多的知识和快乐带给他们,这样就是自己能做到的做大的努力了。
东扯西扯了这么多,其实也是想说不管怎样,自己收获了很多,也感觉自己成长了很多。很多人都说物质来得比精神直接,但是我想说如果精神上没有积极起来,物质再好也比不过。回来也反思了很多,总结了几个方面的内容。
首先是自己收获最大、成效最显著的方面。说到这个,三下乡我主要是做朗诵课的老师和写新闻稿及做推文的工作。兼任两职,工作量说不大也不可能,但是自己还能兼任好。但是如果说哪一个做得更好的话,自我感觉应该是新闻写作方面。在大一上学期我们有专门学过汉语写作,其中就有专题讲到新闻写作这一方面。但是那个时候因为缺少练习写作的素材与时间,所以没怎么锻炼到这个技能这次三下乡到是给了自己莫大的机会。每天都要出稿子,所以要强迫自己去留心观察每天的课堂及生活有什么亮点与重点,然后再用严谨明了的语言来描述出来。这在无形中锻炼了自己的观察力和写作能力,同时也为自己积累了不少写作的素材。虽然有试过一天是完全不知道写什么内容,写不出东西在那抓耳挠腮,特别难受,但是写不出东西的时候总结了之前写作的技巧、方法,也学习了别人写作的风格,所以,也不算是白过了一天。这十来天的新闻写作,成效也是还可以的。有一篇发上了一级网站大学生在线,有两篇发在了岭师新闻网。总共写了10篇稿子。推文方面从一开始不懂得怎么操作,到最后学着把版面弄得更整洁好看,把语言变得更加通俗大众化,也逐渐掌握了写推文的风格,大概写了五六篇推文吧,每一篇都登上了弘雷,感觉还是不错的,给自己小小地点个赞。
其次是教学方面。这次三下乡教朗诵,确切地来说,我教的不是朗诵而是唱诵,以唱歌的形式让孩子们学习和背诵古诗。刚开始的时候,学生对这种形式的课堂还是充满好奇心与兴趣的。但是上了两天之后,我发现,他们已经厌倦了这种形式。因为自己依旧采用老套的“我教你学”的方式,没有鼓起孩子们的积极性,让他们自主去学习。而且自己只是教他们怎么唱,而没有把诗歌的背景、内容讲解给他们,以致于他们不了解诗歌的内在,而只是停留在会唱会背的基础上。虽然有学生说用这种唱诵的方式来学古诗确实好记而且背的速度很快,但是他们也提出了一个很好的问题,是每一首古诗都有歌曲的形式吗?没有的话,他们还是要按照死记硬背的方式来背古诗。这个一下子就难倒我了,我当然知道不是每一首古诗都能唱成歌。但是我当时跟他们说,你们可以自己谱曲,自己唱,老师只是介绍一个方法给你们,让你们快速背古诗。现在想起来似乎不那么负责。可直到现在我也没想出一个更好的方法,说明自己还是没有具备做一个好老师的素质。
还有一点是我觉得最重要的,这也是在教学当中发现的。那就是班级管理问题。在学校领导来松柏小学视察的时候,柯春明书记也有说过,让我们好好学习总结管理班级的方法,作为一个老师,自己会多少知识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如何让学生听得进去,这就是管理班级的重要之处。这句话我到现在还清楚地记得,也很明白管理好一个班级确实很重要。反观我的课堂,纪律是特别差的,管不住,但是自己又不敢吼学生,怕这样会压抑他们的积极下面所以当时很迷茫。我只教四节课,所以直到结束我也没有找到一个好的方法。不过好在身边有不少做老师的长辈,可以向他们取取经。
这次三下乡,让我深刻地明白了作为一个老师最需要具备的技能,也让自己看清楚了自己存在的薄弱之处,让自己以后有了前进和努力的方向,我觉得这就是最大的收获。当然这也证明了“有新人天不负”这句话,只要用心去做,没有什么事情是做不到的。学会总结,学会反思,这样才能不断成长。
这次三下乡,很值得。
http://www.dxsbao.com/shijian/219077.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