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社会实践 >

三下乡感悟:我们笑着离开,歇马故事继续

来源:湘潭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 作者:陈雪炎 陈嘉仪

(文学与新闻学院通讯员:陈雪炎 陈嘉仪)离别总是来得悄无声息。

太阳早爬上了山头,天光也已大亮,歇马村的街道还空荡着,未见几个行人。我们把行李塞进公共汽车的后备箱里,然后上车,像来时一样,车子沿着弯弯绕绕的公路驶向前去。

(图为歇马村周边地区景色)

7月4日,湘潭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赴湘潭县社会调研团抵达湘潭县石鼓镇歇马村,开启我们为期半个月的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青山唢呐”的调研活动。时光匆匆而逝,调研结束,我们即将告别此处开始下一段征程。第一次参加三下乡活动的我们,恍若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一路跌跌撞撞却也一路成长,收获良多。

唢呐声声

记得初到歇马村的那一天,一下车便听到了从屋子里传出的高亢嘹亮的唢呐声。严格意义上来讲,这是我们第一次在现实生活中亲耳听到这种声音,一种无法让人忽视的声音,一种震慑人心的声音,一种格外质朴却又充满力量的声音,我想,这就是唢呐的魅力。而在听完歇马村唢呐艺人易礼强先生给我们吹奏的一曲唢呐曲后,我的脑子里忽然浮现一古辞“公无渡河,公竟渡河,堕河而死,其奈公何”,原本有些单调的文字配上唢呐声之后瞬间鲜活起来,让人感受到一种粗犷而悲壮的力量。青山唢呐,不仅能烘托悲壮决绝的氛围 ,亦可欢快明亮、喜气洋洋,从丧乐哀鸣到节日婚庆,从一个人的出生到死亡,唢呐都在不间断的吹着,这是其他乐器都无法替代的。也正是这种魅力,指引我们走向它、欣赏它、调研它。三下乡的这段旅程,似乎就在自这一声唢呐里真正开始。

包罗万象

“锵锵咿锵,锵,锵咿锵……”

带着手势、呢喃唱出的拍子,就是唢呐老师易礼强先生与学生的交流方式。在这个并不发达的小山村,唢呐兴趣班成为孩子们课业学习之外的不多的娱乐方式之一。这里少有见到其他的兴趣班,村里很多孩子都来这里跟易老师学唢呐。易老师喜欢教孩子们一些喜庆欢快的曲子,偶尔还教一些流行歌曲,孩子们学得不亦乐乎。唢呐,这个本在现实生活中逐步消失殆尽的“老物件”,却成为大山里的孩子们眼中求知若渴的“新事物”,成为孩子们接触乐理知识、提高艺术修养的启明灯。

(图为易礼强老师手执唢呐)

而作为一种扎根于土地的乐器,唢呐成为传统婚丧嫁娶中不可缺少的一件礼器。大众印象中有些下里巴人的唢呐,能吹尽世间大悲大喜,能吹出一个人从出生到死亡。唢呐的声音尖锐、高亢嘹亮,因为其极强的穿透力和覆盖力,被人称作“流氓乐器”,它不像古筝那样婉转悠扬,也不如钢琴那般行云流水,它不适宜细细聆听,原本也无人细细聆听,它总出现在人来人往的场合,作为背景和陪衬,营造着或悲或喜的氛围。

在青山唢呐流行的地区,除了婚丧嫁娶事宜之外,唢呐也常出现在玩龙耍狮、佛道礼仪及传统祭祀活动中。在青山桥地区调研期间,我们还有幸观看了一次庙会上的木偶戏,当时就有唢呐的参与。当地的木偶戏,和现代的影视艺术放在一起当然是相形见绌,不过庙前空地上搭起一个简陋的戏棚,戏曲艺人们操控着粗糙的木偶,棚后几支唢呐、几个锣、最多再加一顶小花鼓,就是整场戏的道具了。但就是这样一场木偶戏,庙所在的山头附近村庄居住的村民们都不辞赶几里山路来此观看,尤其上了年纪的老人,他们或许从未走出过大山,也不会使用电脑、互联网,但这木偶戏,他们从小到大,再到老去,都看得津津有味。

(图为观看木偶戏的老人们)

来这里之前,我们对唢呐的印象,或许还停留在小时候看过的白喜事里唢呐模糊不清的影子,甚至当时我们都不知道它叫做“唢呐”,但在这里,处处可以听到唢呐声,人人也都常谈唢呐事,唢呐作为一种文化符号,仍然多样地、鲜活地、生机勃勃地长在青山深处,云烟丛中。

传承有道

在当地唢呐发展日益式微的情况下,唢呐艺人易礼强先生的唢呐班还枝繁叶茂。易老师曾谈及,唢呐作为一项民间艺术,不应局限于血缘关系的传承以及“一师一徒”制的闭门传承,青山唢呐的传承应该普及化。他除了受邀在当地歇马中学的唢呐教学班进行授学外,私人开设的唢呐兴趣班就是个例子。令人欣慰的是,现在已有许多小孩子在课余时间来这儿学习唢呐和二胡等传统民族乐器。易老师的谆谆教诲似春夜细雨,润物无声,默默浇灌孩子们的心灵,青山唢呐传承的小树苗正在茁壮成长。易老师的长远眼光与辛勤教学令我们敬佩不已,在飞速发展的现代社会,青山唢呐要持续不断地散发生机与活力则需要创新传承与发展模式,不能因循守旧,固步自封。

(图为易老师教学场景)

目前,湘潭县地区吹唢呐的班子还有很多,老艺人很多都七十有余,也还在频频出班吹奏,湘潭县唢呐艺术团已成规模,“石鼓.青山唢呐”保护中心成立并顺利注册登记,青山唢呐也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扩展项目名录,由青山走向四海,唱响古今。

时代大潮奔腾着向前去,有些东西带走了,有些东西落下了。原本我们以为,唢呐已经渐渐与人疏远,走向沉寂。我们也任由它疏远和沉寂。但从青山桥走进来,从歇马村走出去,我们看到了,唢呐,它并未走远,它也从未歇止。在我们不曾留意的地方,它还茁壮地生长着,争做时代的赶路人。

(图为歇马村景色)

“让我再看你一眼,从南到北”。

远处的稻田和青山,向后掠去,直至视野之外,我们的调研活动也停留了在已然听不到的那声唢呐里。但我们都明白,唢呐不会就此歇止,歇马村的故事也还在继续。我们,只是笑着离开。

http://www.dxsbao.com/shijian/219223.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

相关内容

数智技术赋能红色文旅,共赴发展新机遇

在数智技术快速发展的当下,各地红色文旅与时俱进,借助数智技术助力红色文旅创新性发展。于都,作为中央红军长征出发地,承载着深厚的历史意义和红色文化价值。近年来,于都通过数智技…… 苏吉筱 曲阜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查看全文 >>

春节成功申遗,助力双创迸发“春”之力量

辞旧迎新踏春来,鞭炮齐响锣鼓鸣,春节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之一,在华夏儿女中的心中有着独一无二的意蕴。2024年12月4日,中国申报的“春节——中国人庆祝传统新年的社会实践”列入联合…… 苏吉筱 曲阜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查看全文 >>

践行非遗双创实践,点亮新春文化华光

“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中华儿女不懈的精神追求,也是中华民族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坚实根基…… 苏吉筱 曲阜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查看全文 >>

感悟民族风采 弘扬中华精神

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跨越千年时光,融汇了历史的智慧与时代的印记。2025年1月22日,曲阜师范大学儒儒德致学实践队员走进山东省的非遗文化之地,通过深度调研与实践活动,感悟非遗传承的艰辛…… 苏吉筱 曲阜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查看全文 >>

莒县抗战展览馆的数智赋能红色传承调研之旅

2025年1月22日,曲阜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鲁赣红韵实践队员们抵达山东省日照市莒县抗战展览馆进行实践调研。这次以“数智引擎驱动下红色文化推动文旅发展的研究”为主题的社会实践,让实…… 苏吉筱 曲阜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查看全文 >>

以青年之姿,扬红色文化

红色文化是中国人民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伟大实践中创造积累的先进文化,蕴含着指引人民增强信仰、信念、信心,战胜一切强敌、克服一切困难、夺取一切胜利的强大精神力量。为在新时代更…… 苏吉筱 曲阜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查看全文 >>

数智引擎驱动下红色文化推动文旅发展

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数智化技术正逐步渗透到各行各业,为传统行业带来深刻的变革。在文化和旅游领域,数智技术的运用不仅提升了游客的体验感,也为红色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提供了新的平台…… 苏吉筱 曲阜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查看全文 >>

春节申遗成功:古韵新声,共鉴传承之光

“不展芳尊开口笑,如何消得此良辰。”春节,作为中华民族最隆重的传统佳节,于2024年12月4日成功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这一里程碑式的成就,不仅是对春节深…… 苏吉筱 曲阜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查看全文 >>

推荐内容

数智技术赋能红色文旅,共赴发展新机遇

在数智技术快速发展的当下,各地红色文旅与时俱进,借助数智技术助力红色文旅创新性发展。于都,作为中央红军长征出发地,承…

春节成功申遗,助力双创迸发“春”之力量

辞旧迎新踏春来,鞭炮齐响锣鼓鸣,春节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之一,在华夏儿女中的心中有着独一无二的意蕴。2024年12月4日,…

践行非遗双创实践,点亮新春文化华光

“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中华儿女不懈的…

医废焕能调研团前往威海市生态环境局开展实地调研

2025年1月27日,为调查了解威海市医疗废弃物处理及构建数字化医废智慧监管平台情况,山东大学(威海)医废焕能调研团成员邵佳…

山东大学学生访谈覃刚医生,聚焦医疗废弃物处理实践调研

2025年2月8日,山东大学医废焕能调研团前往广西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展开调研。此次访谈围绕医疗废弃物处理展开,旨在助力相关…

最新发布

岭师学子下乡实践:寻找新会柑肉变废为宝的秘诀
7月16日至7月22日,小青柑社会实践队来到江门市新会区开展了一系列关于新会柑肉的回收利用与深度加工现状的调研活动。调研组进行了四次实地调研,走访了陈皮村、新宝堂公司、合益茶业,观看了陈皮展,并采访了…
初识西安,感悟调研——记浙江大学机械工程学院国防军工企业走访社会实践首日
2019年7月21日,浙江大学机械学院社会实践团队走进西安古城,开启了近一周的社会实践活动。西安交通大学(兴庆校区)是浙大机械学子走进西安的第一站。大气沉稳,被列为“陕西省第六批文物保护单位”的主楼群…
福建农林大学子三下乡:乡村振兴 科普助力
7月13日,福建农林大学林学院“探寻小镇的秘密”实践团队农民知识素养问卷调查及关于专业农业知识宣传小分队在顺昌县洋口镇进行实践了解和体验“面朝土背朝天”的耕作。小分队通过问卷调查的普及和对本次活动…
青岛高校走进湖北恩施;浸茶园之乡村发展
青岛高校走进湖北恩施:领略茶园魅力,探寻茶乡新发展大学生网报恩施7月31日电(通信员陈浩王洁)“伍家台贡茶味甘、汤色清绿明亮、似熟板栗香”。伍家台村贡茶文化凝结着各民族人民创新能力和敬业精神,宣恩…
川农大学子踏上实践之行:查污染 促环保
为了调查雅安市上里古镇与大邑县花水湾处水体的污染程度以及当地植被生长情况,四川农业大学环境学院雨你有瓜队在指导老师杨娟的带领下前往两地进行了为期七天的社会实践,希望通过此次实践增强同学们对专业…
三下乡感悟: 这个夏天,感谢与你们的相遇
(文学与新闻学院通讯员朱燕程心愉)时光飞快地从指缝间溜走,刚来的场景仿佛还近在眼前:一群充满青春朝气的大学生拖着行李箱,疲惫又期待着地走下晃晃转转了三个小时的大巴。而此时,来自湘潭大学文学与新…
朱典:用唢呐吹响梦想的少年
(文学与新闻学院通讯员:陈雪炎陈嘉仪)鱼肚白的天空伴云卷云舒,拔地起的青山之上,日落日出,稍纵一瞬,于唢呐的乐声里眠云,合闭夜空般漆黑的眸子,低眉拾梦。(图为朱典获奖留影)朱典,歇马中学2019届…
祝我生日快乐
今天,或许只是生命中无名的一个小结但些并不是终点不过是新的起跑线这是不是意味着我已经长大可是在离幼稚渐行渐远时我却想留住那份温暖纯白的记忆在学会理智的同时也不愿失去那份纯真因为,只有在变得越来…
青岛农业大学蒲公英社会实践团赴湖北伍家台,专访星光聚力人郑时兵
青岛农业大学蒲公英社会实践团赴湖北伍家台,专访星光聚力人郑时兵大学生网报恩施7月31日电(通信员:王倩邵艺婧)他,出生在贫困的山村,高中毕业的他,为了了解茶产业,做起了炊事兵,又在乡镇的茶厂里工作…
追梦的起点
常常有这样的幻想,就自己一个人,穿着舒适而简约的纯白色棉裙,一双白色的帆布鞋,背着一个卡其色的背包,踏上向往已久的绿皮车,坐在那个角落里的靠窗位置,用一脸的素颜去仰望那个幽蓝色的天空。偶尔听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