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队员们在纪念我国当年研发核武器专家的浮雕前的合影)
(长青藤团队队员们在爆轰试验场参观学习)
在长沙医学院,有这样一群青年,他们来自五湖四海,风华正茂。他们有胆有识有德有爱,有信仰,有正能量。他们有一个共同的梦想——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帮助更多的人。他们就是长沙医学院“长青藤”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服务团队。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治国的新理念、新思想和新战略,传播先进文化和医疗知识,体验基层民众生活,感受红色精神,2019年7月13日下午三点,长青藤暑期三下乡团队全体成员到达了位于金银滩草原深处的爆轰试验场,体验红色文化,学习国家历史,弘扬爱国主义精神。
爆轰试验场,是指中国第一个核武器研制试验场,位于青海省海晏县西海镇,是原子城国家级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的重要组成部分。上世纪60年代,一批科技人员隐姓埋名来到在这里研制核武器,为了不让西方国家发现,当时对外称国营221厂、青海矿区等。经过艰苦奋斗,我国先后研制成功了自己的第一颗原子弹和第一颗氢弹,并生产出多种型号的战略核武器。据介绍,当时的221基地总共有7个分厂,其中,现在位于臧家风情苑西北方的第六分厂,就是爆轰试验场。
爆轰试验场是专门用于爆轰试验的场所,由于试验的目的和规模不同,试验场由6个整体浇筑的钢筋混泥土机械室、炸药或武器存放室、观测室、钢板试验墙、土质防护坡、砂坑等构筑物组成的试验工号以及1个天然临时试验靶场、2个试验废物掩埋坑等三部分构成。分别进行爆轰冲击波试验、核武器试验、常规武器试验。1964年6月20日,中国第一颗原子弹1:1冷爆试验就在这里的656工号成功进行;当年10月16日下午3时,中国第一颗原子弹在新疆罗布泊上空爆炸成功,中国第一次将原子核裂变的巨大火球和蘑菇云升上了戈壁荒漠。
在辽阔的金银滩草原上,爆轰试验场只是小小的几座堡垒形半掩埋式平房。上面甚至还覆盖着着泥土生长着青草,据说,是因为当年美国得知中国在这里进行核爆炸试验时,打算通过空袭破坏中国的核武器试验,所以实验场的建筑非常隐蔽。爆轰试验场有一堵面对爆轰方向的钢板试验墙,有5厘米厚,用来抵挡原子弹试爆辐射,如今,钢板已锈迹斑斑,但密密麻麻的试验痕迹仍让人能体会到当年的惊险与震撼。
试验场附近,海北藏族自治州于2008年10月新建了一堵浮雕墙——《民族的脊梁,国家的骄傲》,正中是原子弹爆炸时升腾起的蘑菇云,两边镌刻着为中国核武器事业立下赫赫功勋的10位人物:钱三强、王淦昌、邓稼先、陈能宽、彭桓武、周光召、朱光亚、郭永怀、程开甲、于敏。
长青藤的队员们一边认真的听着讲解员的讲解一边专心的做记录,一篇篇文字记载,一幅幅褪色图片,一个个精致的浮雕,一件件珍贵的历史文物,带领我们走进记忆,走进栩栩如生的往昔。中国的核武器专家们带领着为数不多的科研人员进行了艰难卓绝的奋斗,当时艰苦的生存环境让队员们再一次真切的感受到,没有前人呕心沥血的付出,就没有中国今日的强大。作为新时代的新青年,更应该了解这段峥嵘岁月,了解在如此艰苦的环境中自主研发出核武器的卓绝精神。
习近平说过:“历史是现实的根源,任何一个国家的今天都来自昨天。只有了解一个国家从哪里来,才能弄懂这个国家今天怎么会是这样而不是那样,也才能搞清楚这个国家未来会往哪里去和不会往哪里去。”
通过此次试验场的参观学习,团队的所有队员们不仅被各位科学家无私奉献的爱国情怀所深深感动,更是被他们能在如此艰苦的环境中自主研发出核武器的卓绝精神所折服,长青藤团队也将继续进行支医服务活动,为当地,为社会,为国家做自己力所能及之事,我们也会将所学到的爱国主义精神带回学校,宣传到更多地方。
(文字来源/马杰)
(图片来源/唐毅)
(图文编辑/马杰)
(审核/马骁宇 陈诗芳)
http://www.dxsbao.com/shijian/219253.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