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仙居下王,探矽肺现状
社会实践项目组第三天调研活动纪实
2019年7月31日,以“尘肺病预防与现状调研”为主题的暑期社会实践团开启了第三天的实践行程,一行十三人按照计划前往了仙居县下王村,探访患有尘肺病的村民,以获得关于尘肺病患者现状的第一手资料,为最终调研论文的撰写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社会实践团首先在早上9点35分抵达了仙居县下王村。一下车,他们就看见了正聚在一起纳凉闲谈的村民们。实践团成员向坐着的一位大叔打了招呼并说明来意。原来这位年轻的大叔年轻时也从事相关的石料工作,有着轻微的尘肺病。在山洞开采时,会涌起很大的烟雾,使得粉尘皆被吸入肺中。大叔有一位比他年长七八岁的兄弟,花了好几万元在南京的医院里进行了洗肺。而洗肺费用高,要做全身麻醉,比较危险,且容易造成肺部感染。还有一位已76高龄的村民患者,二十万一斤的野生的虫草,一年得吃一斤。虫草对肺有滋养的作用,可以提高肺部的免疫力,也能够避免上呼吸道感染。下王村与邻近的村子以前都有许多从事石料厂工作的,尘肺病严重的话患者五十多岁就去世了。矽肺病并不是不接触带有二氧化硅的粉尘就可以控制的,这个病就算之后不再接触粉尘但也还是会继续发展。因为二氧化硅的颗粒还在肺中,巨噬细胞会继续吞噬而破裂,释放出酶来消化肺组织,使得肺慢慢纤维化。这位大叔还带着实践团拜访了一位患有尘肺病的老大爷,对常人而言十分轻松容易的呼吸,对他来说却是如此的艰难和奢侈。访谈了这样一位对待生命坚强乐观并仍怀赤子之心的老人,实践团成员们对尘肺病人现状的感触及思考逐渐变得深刻。
而下王村大多数村民都没有补贴,也不清楚如何获得相关的赔偿。尘肺病明明是一种职业病,可那一张工伤认定书却是如此难拿到。在医学层面上诊断尘肺病并非难事,但尘肺病诊断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医学问题,还涉及企业、劳动者、以及相关部门的利益博弈。大多数患有尘肺病的村民们本身就不富裕,年轻时为了生计才从事石料厂的工作。肺移植是后期尘肺病的唯一希望,可他们根本凑不到这几十万的巨款去换肺所以只能自己慢慢煎熬着等待死亡的降临。他们前半辈子为生活奔波劳累,养家糊口,后半辈子却在为前半辈子的努力承受难以呼吸的痛苦,陷入“因贫致病,因病致贫”的循环。像下王村中的尘肺病人一样的在中国还有很多很多,但能有工伤鉴定的并不多,能成功换肺的也很少,好的肺源也很难等,有些病人等着等着就离开了。
首先,由于许多尘肺病患者文化程度低,法律意识单薄,自我保护意识较低。农民工很少了解尘肺病的相关知识,以至于自己得了尘肺病都不知道,很多人在病发之后得不到相应的治疗,只能等待着死亡的降临。所以我们应加强在相关工作中对人们关于尘肺病的宣传程度。其次,企业应承担起自己的责任,履行相应的义务。一些企业和工厂并没有对尘肺的预防工作加以重视,不注重防尘、缺乏落实责任制的生产管理。由于尘肺病作为工伤认定需要提供劳动合同,可在实践中与企业签订劳动合同的农民工少之又少,因此就无法进行工伤认定。所以加大执法力度,加强对企业和工厂的监督和规范是尤为必要的。同时,政府作为尘肺病患者病症预防和权利保障的重要一环,也应以积极和开放的心态来进一步完善和改进医疗保健制度,想要把盖子捂住显然是不明智的。最后,还必须在社会层面上引起对尘肺病的广泛关注,加大在实践层面的执行力度。
有了前两天对仙居县人民医院及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的走访活动,实践团更深一步地了解了尘肺病以及民众对尘肺病的认知程度。在第三天的走访调研过程中,面对不断涌现的新问题,所有团队成员能够及时展开讨论并尝试快速解决。项目组成员们的沟通和文案撰写能力也获得了较大提升。在走访过程中,无论是村民们在谈及自身遭遇时的乐观积极态度,还是患者在访谈中反映出的对生命的坚强,都让他们对尘肺病有了更深入全面的了解,对往后的实践充满热情与期待。在走访过程中,无论是村民们在谈及自身遭遇时的乐观积极态度,还是患者在访谈中反映出的对生命的坚强,都让我们对尘肺病有了更深入全面的了解,对往后的实践充满热情与期待。我们在实践过程中也愈发感受到尘肺病人的现状及其所反映出的问题,殷切希望着能为尘肺病预防与保障制度的完善和改进贡献绵薄之力。
http://www.dxsbao.com/shijian/219299.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