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社会实践 >

谢龙翔:文理双全,艺体双馨

来源:湘潭大学 作者:王垚

走进湘潭大学老年活动中心的书法室,一位带着眼镜,满头银发的老人,正俯着身子挥毫泼墨。一缕墨香,萦绕心间。周围的墙上挂满了各种风格的字画,其中多是出自这位老人之手。他是一名理科老师,还是湘潭大学老年大学的校长,更是学生学业上的指路人,他注重文学,参与了校史编写。他不仅写得了一手好毛笔字,精于写意花鸟画,还是一名体育健将,是湘潭大学老年气排球队里年龄最大的队员。他就是湘潭大学退休教师谢龙翔,一个文理双全、艺体双馨的老人。

(图为谢龙翔爷爷正在写书法)

“昔日荒山岭,今朝大学城”已至耄耋之年的谢龙翔是湘潭大学的建设者,更是湘潭大学的见证者。“我听说毛主席的家乡要办大学,我就报名了。”他的话语间透露出对湘潭大学的热爱,也正是这份热爱让他在退休后仍然能够怀着满腔的热情为学校做出贡献。2008年,他主动申请担任副主编撰写《湘潭大学校史》。2015年,这部见证了谢龙翔的付出努力,并且融入了他真挚情感的丛书,获得了湖南省首届优秀教育史志类书籍一等奖,还被推荐收入湖南省地方志档案馆、湖南省教育史志陈列室和湖南省图书馆地方文献典藏保管部,并列入省级优秀图书永久收藏书目。

退休后,除了积极完成校史编写方面的工作之外,谢龙翔还十分支持学校创办老年大学。1997年湘潭大学老年大学作为湖南省首家老年大学成功创立,在几乎没有任何模式和经验可以参考学习的情况下,谢龙翔毅然拒绝了当时月薪千元的民办高校负责人的聘任,全力以赴从事老年教育教学工作,成为老年大学的首任教务长,后任职老年大学校长,并一直担任老年大学的教学工作至今。“办老年大学是为了丰富我校退休人员的生活,我作为退休老同志理应积极响应学校的决策,做好老年教育教学工作,使他们老有所教、老有所学、老有所为、老有所乐。”

(图为谢龙翔爷爷正在接受采访)

在谢龙翔及多方的努力下,老年大学的学员队伍迅速壮大,并先后开办了医疗保健、诗词、国画、摄影、电脑、英语、电子琴等10多个学习班和培训班,举办了国际形势、国内经济建设、家电维修科普知识等100多场报告会。时至今日,84岁高龄的他仍然坚持亲自为学员上课,并且在上课的过程中不断摸索,积极改进教学方法;以“颐养康乐、进取有为、因需施教、知识互补”为原则,有目的地编写教材;还组织学员集体创作了老年大学校歌,增强老同志的凝聚力和自豪感。在2005年,谢龙翔被评为湖南省全省老年教育先进工作者。

“退休不退质。”这是谢龙翔多次提到的话,简单的五个字,他花了二十多年将它做到了极致。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他在退休后同样关注学生的文化素质培养,重视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他提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延续和发展的根基,是中国人民的精神食粮。学生就是国家和民族的希望与未来,学生的传统文化素养如何,不仅关乎学生本身的健康成长,还关系着党和国家事业的发展。”出身理科的他,为了让学生更好地领悟传统文化,自学了许多包括书法、对联、诗词等文化素质教育方面的内容。自2002年起,谢龙翔为湘潭大学子弟学校开设了书法、国画、楹联、中华诗词四门文化素质教育自修课,组织老年大学的优秀教师进行教学。此外,他还积极指导湘大学子进行书法创作、摄影、编织等文化艺术活动,并担任湘潭大学书画协会指导老师;为增进大学生对对联的认识,他编写了《对联基础知识》讲座稿,反复修改,由校教务处印发给学生。

(图为调研团成员与谢龙翔爷爷)

谢龙翔不仅在文学艺术上造诣颇高,还是一名体育健将。“身体是革命的本钱,你看我这么大年纪要是身体有问题,不光自己痛苦,也会给家庭带来麻烦,甚至给社会带来麻烦。”每天下午5点,湘潭大学老年气排球队都在老年活动中心的排球场内进行训练,而其中今年已经84岁的谢龙翔更是一位名符其实的排球“老”将。“我们是真心热爱打气排球的,像大年三十和初一,我还会和老伙伴们相约来打球,要多锻炼身体争取能够为学校多奉献几年。”谢龙翔坚定地对调研团说到。

“生活对我很好,我更要无愧于生活。”退休后的谢龙翔也从未停下他攀登的脚步,他秉承终身学习的观念不断提升自己,真正做到了无愧于自己,也无愧于生活,活出了文理双全、艺体双馨的模样。

(图为调研团成员与谢龙翔爷爷(前排左二)合影)

http://www.dxsbao.com/shijian/219352.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

相关内容

大学生用青春力量温暖弱势群体,点亮社会关爱之光

在社会发展的进程中,弱势群体始终是需要关注与帮扶的重要对象。为弘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某高校组织开展了“关爱弱势群体,传递青春温暖”主题活动,引导大学生积极投…… 王鑫 曲阜师范大学计算机学院查看全文 >>

大学生以科技之光点亮智慧生活,赋能城市发展新征程

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智慧城市建设已成为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在这个过程中,大学生作为新时代的青年力量,正积极投身于“科技赋能城市发展,青年助力智慧生活”主题活动,以…… 王鑫 曲阜师范大学计算机学院查看全文 >>

大学生助力乡村振兴:青春力量赋能乡村新发展

在乡村振兴的广阔舞台上,大学生们正以青春的活力和创新的思维,成为推动乡村发展的重要力量。近日,某高校乡村振兴服务队深入农村地区,开展了一系列助力乡村振兴的实践活动,为乡村发…… 王鑫 曲阜师范大学计算机学院查看全文 >>

梁山美食:舌尖上的文化盛宴

在梁山,这座充满历史韵味的城市,不仅以水浒文化闻名遐迩,更以其独特的美食文化吸引着无数游客。梁山美食,以其丰富的种类和独特的风味,成为游客们探寻的焦点。梁山美食的精髓在于其…… 王鑫 曲阜师范大学计算机学院查看全文 >>

梁山水浒文化,大学生的修学游新选择

近日,梁山县凭借其独特的水浒文化,成为大学生修学游的热门目的地。梁山,作为《水浒传》中描绘的英雄聚义之地,承载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前来探寻和体验。在…… 王鑫 曲阜师范大学计算机学院查看全文 >>

推荐内容

广西民族大学管理学院工商管理系本科生第二党支部开展壮乡民族特色主题党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积极引导全体党员感悟“家国同源”的文化深意,…

新乡工程学院外国语学院翻译教研室召开教研工作研讨会议

4月2日,外国语学院翻译教研室在教学楼2-402召开教研工作研讨会议。此次会议由翻译教研室主任王鑫主持,翻译教研室全体无课教…

新乡工程学院外国语学院赴新乡、焦作开展专升本招生宣传工作

为进一步加强专升本招生宣传力度,吸引更多优秀专科毕业生报考,外国语学院招生宣传小组前往新乡学院、新乡职业技术学院、焦…

革命馆里话初心,奋斗路上正青春:福建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临床医学(“5

学雷锋系列活动三月的春风,带着温暖与希望,吹拂着大地,也吹响了传承雷锋精神的号角。为深入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激励…

“名郡植春筑福庭”——“美化环境,共享健康” 名郡社区卫生行动

为营造整洁、卫生、健康的社区生活环境,团支部组织团员们对名郡荷塘社区环境进行了清理。福建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临床医学(…

最新发布

趁阳光刚好,将记忆封存裱框
(原子城科研工具)(纪念馆中展示出原子弹和氢弹的蘑菇云模型)“早上好,今天是2019年7月13日,天气:晴转多云,关闭了闹钟,起床洗漱迎接美好的今天。7:40抵达集合地点,半个小时的车程后,团队抵达今天第…
集美大学美术学院三下乡“艺启到连城“实践队-童趣!
7月12日,是我们正常上课的第一天,天上虽然下着绵绵细雨,但是同学们为了熟悉上课的设备,还是早早地来到教室。我们教的孩子分为大中小三个班,给我们的感受就是,每个年龄段的孩子真的都很不一样,小班的孩…
微说三下乡,实践平邑行
今天,薪火创客调研团继续对互联网+有关金银花的项目进行调研,根据前些天的调研成果,薪火创客调研团决定今天的调研主要侧重采摘机项目。在郑城镇,前几天薪火创客调研团已经发现,金银花采摘机的普及度很…
情系磨山
情系磨山时间好快,快到让人猝不及防。半个月的支教结束了,我们也各奔东西。回想我们刚到的第一天,和一群不熟的人,甚至可以说是陌生人一起满怀激动的到达一个陌生的地方。稀里糊涂的便开始了我们的支教生…
小小的他,大大的梦想
在今年的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中,我跟随着湛江幼儿师范专科学校“我们的队伍向太阳”社会实践1队来到雷州市调风镇赤尾小学进行“支教活动”,而我有幸成为六年级的班主任,在与孩子们交流中,一个13岁…
来到芷寮小学的第七天,有雨
7月21日,天气晴转阴。今天,是来到吴阳镇芷寮小学开展暑期三下乡活动的第七天了。清晨,叫醒我的不再是闹铃,车辆声,而是悦耳的鸟叫声。当第一抹阳光透进窗户时,我知道这又会是既充实而又愉悦的一天。在这…
挥手今日东原,迎接明日征程
7.30日,“赴地探理,寻梦逐光”实践小队参加实践的第六天,也是在东原地产实践的最后一天。即使酷暑依旧,但队员们不惧烈日,继续这充实的实践之旅。实践进行第六天,阅境项目组队员继续深入工地。上午九时…
巧手脱贫,共创辉煌
巧手脱贫,共创辉煌摘要:巧手脱贫:传承瑶族技艺、促进文旅结合、助推脱贫攻坚。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距离实现2020年脱贫攻坚目标还有不到一年的时间,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社会大局稳定的任务十分繁重…
山理工大学生助梦之旅的最后一程:整理材料,总结成果
7月31日,助梦社会实践团经过为期16天的社会实践,造访菏泽单县东城区宗庙村、贺村、马寨村、高庄户村、李田楼、高韦庄、张楼、张庄、刘林、苏楼等近二十个村庄,同时,实践团拜访返乡青年扶贫公司企业峻龙玩…
来到芷寮小学的第七天,不舍
今天是三下乡第七天,我越来越舍不得离开这里。因为这里有很多很有趣的小伙伴,也有我很喜欢的学生。很想很想,把每个人的脸都努力的记在脑海里。但是我还是觉得没到离别的时候,似乎体味不到离别的艰难;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