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学习贯彻习总书记生态文明发展重要理念,弘扬木兰溪治理精神,引导广大青年抵制污染、美化环境等文明思想,7月12日至7月17日,莆田学院信息工程学院“情系木兰溪你我共守”暑期三下乡实践队在莆田木兰溪周边地区开展了为期六天的社会实践活动,先后走访了木兰陂、木兰村、莆田市博物馆等多个地点。
聆前世今生 悟躬行实践
12日清晨,实践队员从学校出发,搭乘大巴车前往第一个站点——木兰陂。
从讲解员口中实践队员了解到,木兰陂建成之前,木兰溪水汹涌而下,两岸旱、洪、涝、潮等灾害频发,当地人民生活苦不堪言。宋治平元年(1064),钱四娘变卖家产,携带巨资,来莆筑陂。其后,同乡林从世感动于钱四娘的义举,亦携巨资,来莆继续筑陂,但钱、林二人皆因选址不当,陂被洪水冲垮。后来的李宏和冯智日在筑陂时吸取了钱、林的经验与教训,终建成了千年不毁的木兰陂,也留下了“钱林开基,李冯创募”的曲折筑陂故事。听到这里,实践队员们纷纷表示,木兰溪美丽的背后原来隐含着许多人的努力付出,木兰溪的治理不应该只在某些个人,而是在于每一个人。
变害为利木兰溪 科学治水木兰村
13日,实践队跟随木兰村支部委员林金贵的脚步,来到木兰村走访村民,体会木兰村科学治水的实施过程。在林金贵的介绍中实践队员了解到,为了应对“洪水淹村”的状况,多年来木兰村特地将周围的堤坝重新修筑,提高堤坝的高度,使洪水不至于轻易淹没到村子里。并且设立了河长制、河道专管员等职位,对水质异常、垃圾倾倒、污水排放等现象及时报告,更好地管理木兰溪周边环境。
“在过去,农田做的好好的,结果发洪水,作物全都被淹了,一点收成都没有,房子被淹,家禽也都被吓跑了,基本生活都维持不下去。现在木兰溪经过治理,我们的生活水平也逐渐提高,像我这么大年纪的人能过上现在的生活真的很幸福了。”这是木兰村一位七旬老人在接受实践队采访时说的话。二十年来木兰村深化拓展木兰溪流域的垃圾治理,始终坚持习近平总书记“变害为利、造福人民”的治水理念,致力于将木兰村建设得更加美好。
睹木兰溪风采 感历史韵味
14日,实践队在队长王鑫的带领下来到了莆田第三站——莆田市博物馆,感受莆田历史文化之木兰溪的独特韵味。
走进博物馆二楼大厅,映入眼帘的是一根半荧屏式大柱子,上面记载着莆田的历史进程,再从左往里走,便能看到关于木兰溪地理概况、建陂过程、功能作用、构造原理的多媒体触摸视频和记录木兰陂诗文故事、纪念庙宇、先贤履痕、配套工程的电子解说台,看过这些,实践队员在感慨木兰溪历史悠久的同时又萌生出一份敬意。
“在了解木兰溪历史文化的过程中,我最喜欢的是郭沫若的‘清清溪水木兰陂,千载流传颂美诗’,这句诗让我的脑海里浮现出一幅幅木兰溪畔人水和谐的幸福画面。”实践队员陈晓媛在参观过博物馆后说到。
另外,实践队还教孩子们用数位板手绘木兰溪,并将理论与实践结合,把积木、粘土、塑料管分别充作石块、水泥及河道,给孩子们进行了一场模拟堤坝防洪实验。
通过绘画和模拟实验,实践队在告诉孩子们堤坝的防洪原理及作用的同时,也向孩子们传递保护生态环境、保护木兰溪的生态理念,教导孩子们积极参与到木兰溪的治理与保护中去。
经过六天时间的实践活动已然结束,实践队通过走访、模拟实验等多种形式走近木兰溪,了解木兰溪,重温了木兰溪从“只生蒲草,不长禾苗”到“水清岸绿,人水和谐”的生态文明建设之路,深刻认识到习总书记“不要金山银山,只要绿水青山”生态发展理念的可持续性,感受到莆田因木兰溪而兴,木兰溪因莆田人的呵护而柔美多姿的相互依存的关系。溪水潺潺,如诉如歌,木兰溪的瑰丽精神和多彩故事仍在奔流前行,延绵不绝。
信息工程学院记者团 王晓娜 周云青
http://www.dxsbao.com/shijian/219507.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