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大学“寻找白天鹅”实践小队走进阿克塞
2019年7月11日,兰州大学前往甘肃省阿克塞哈萨克族自治县的寻找“白天鹅”暑期社会实践团队正式开始了实践行程。本次实践主要以了解阿克塞县情和探索当地哈萨克族的由来以及传统文化为目的。
初到阿克塞就为这个西北的边陲县城所惊叹。阿克塞人口很少,加上流动人口也才一万过一点,所以街道上行人ji,显的有些冷清。但让人感叹的是城市卫生和绿化做的非常好,干净利落,远不是人们想象中偏远地区的杂乱落后。
经过了解以后我们得知,哈萨克族向来是马背上的民族,以游牧为生。但游牧生活十分艰苦,为改善当地人民群众的生活条件,在政府帮助下,于2000年左右建起了新县城,人们大都搬入县城过上了定居的生活。问到一位上世纪六十年代应党组织号召来此地支援建设的退休老干部时,他说,“苦的很,我们那时”“基本没有菜,吃菜就是外地拉过来的白萝卜干干”。另外一位哈萨克族的退休老奶奶说,“从老县城搬到新县城高兴得很,住楼房了”“汉族同胞非常尊重我们、看重我们”“现在的生活好得很,共产党好,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阿克塞的汉族人民与哈萨克及其他少数民族人民相处和睦,哈萨克人民也十分感恩党的关心支持,对党的爱敬十分深沉。
阿克塞过去主要靠石棉矿创收,出于环境整治的要求,石棉矿现已被关停。如今,当地正在大力发展旅游业以及依托哈萨克文化的特色民族产业。原本破旧不堪的老县城旧址如今被改造成了影视基地,著名电影九层妖塔、西风烈等都曾在这里取景。当地哈萨克文化专家阿利老师告诉我们,他正在以哈萨克族特有的牛羊角图案为商标打造特色服装产业。哈萨克族摔跤大赛、赛马会等特色活动也为阿克塞发展带来了新的生机。一切都蒸蒸日上,阿克塞的发展肉眼可见。
经过文化专家阿利老师的讲解,我们了解到当地的哈萨克族基本是上世纪三四十年代从新疆阿勒泰地区迁移过来的,一路上历经种种磨难,最后寻到此处,并于此定居。五十年代在习仲勋书记的关怀下,成立了本民族自治县。正如阿克塞县博物馆中一幅悬挂的图中所说, “哈萨克人的历史在转场中谱写,哈萨克人的繁荣在迁居中诞生”。基于游牧生活,阿克塞哈萨克族有诸如赛马、棕熊舞、姑娘追等三十五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毡房、叼羊、舞蹈黑走马等七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还有一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阿依特斯。哈萨克族的文化丰富多彩,形式多样,是我国文化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
由于生产生活方式的改变,哈萨克族的文化受到了一定冲击。在我们走访当地小学的过程中了解到,如今的小学和初中都针对哈萨克族孩子开设了双语班,旨在传承哈萨克本族语言与文化。当地相关部门也积极维护哈萨克文化传承,为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提供多种帮助,让哈萨克文化焕发新的活力与生机。
http://www.dxsbao.com/shijian/219581.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