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社会实践 >

安徽学子将感恩带进课堂:山高水阔,感恩同行

来源:安徽师范大学文学院 作者:徐秋玥

“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感恩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7月11日,安徽师范大学“一缕阳光”赴淮南古沟回族乡“诗系童真 民族有爱”爱心支教团队在蔡庙小学开展感恩教育主题活动。旨在通过一系列体验活动,让每一位孩子都能怀着一颗感恩的心看世界,乘着感恩的翅膀成长翱翔。

知恩识恩,爱国心先行

“升国旗,奏国歌,敬礼!”在庄严的国歌声中,孩子们敬着礼,注视着五星红旗缓缓升起,胸前的红领巾在清晨的阳光下熠熠生辉。这是蔡庙小学的学生们新的一天的开始。

爱国,既是一个人自然情感的流露,更需要不断的培育和滋养。感恩教育的第一课,团队志愿者以祖国历史为着眼点,为孩子们讲述中国七十载的历史,引导他们树立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增强报效祖国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习历史知识,感悟爱国情怀;唱爱国歌曲,歌颂心中的祖国。课堂上,志愿者将略显乏味的历史知识介绍和生动直观的音频相结合,给孩子们教唱爱国歌曲。

“小朋友们,你们听过哪些赞美祖国的歌呀?”“老师!我听过《龙的传人》。”“老师,我听过《我和我的祖国》”“老师,我也听过!”……孩子们争先恐后地回答志愿者提出的问题,那份认真和热情感染者每一位志愿者。

“我和我的祖国一刻也不能分割,无论我走到哪里都流出一首赞歌,我歌唱每一座高山我歌唱每一条河……”在李谷一悠扬婉转的歌声里,感恩的第一课告一段落。

知礼行孝,毋忘父母恩

古人把“孝”作为立身之本,百善孝为先。孝,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深深烙印在华夏文明的血脉之中。羊有跪乳之恩,牛有舔犊之情,父母乃生命之本。孝亲敬长,感恩父母,亦是感恩教育的重中之重。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志愿者以一首朗朗上口的古诗《游子吟》,帮助孩子们初步了解古诗词中的“孝”,从中国传统文化中,唤醒孩子们对父母养育之恩的理解与感激。随后,通过“我想对你说”课堂环节的开展,鼓励孩子们分享心中的所思所感同时,引导他们用画笔创作传达对父母的感激之情。借此契机进一步深化同学们对感恩的理解,引导他们知礼行孝,不忘父母恩。

“妈妈谢谢您这么多年的养育之恩,把我抚养长大,而您却在慢慢变老,我希望您能永远陪着我!”一个小女孩动情地说道。简单朴实的话语却无比温暖,深深触动着志愿者的心。“‘父母在,此生尚有来路;双亲故,余生只剩归途’,小时候丝毫不懂这句话背后的含义,但随着年岁的增长,才明白其中的辛酸与无奈。”课后,团队的一位志愿者感慨道。

润物无声,师恩重于山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师者,用语言播种,用粉笔耕耘,用一个心灵触动另一个心灵,是每个孩子成长过程中不可或缺的指路人。感恩教育的课程进行到最后一阶段,志愿者以特色绘本教学,营造感恩的氛围,为孩子们拿上明信片,让他们在纸上写下想对老师说的话,鼓励爱的表达。孩子们积极的拿出自己的画笔,写和画相结合。一向活泼热闹“动如脱兔”的孩子们,在这一刻,都格外安静认真。“老师,这是我送给你的!”男孩激动地将自己的明信片送给志愿者,清澈的眼神里,闪烁着点点璀璨的星光。在欢声笑语中,感恩教育的课程落下帷幕,志愿者和孩子们洋溢着幸福的笑脸定格成这个夏日的美好记忆。

安徽师范大学“一缕阳光”赴淮南古沟回族乡“诗系童真,民族有爱”爱心支教团队开展感恩教育主题活动,以缤纷多彩的体验活动,唤醒蔡庙学子的感恩情怀,让感恩走进校园,走进课堂,让孩子们知足惜福,懂得感恩,且能践行感恩。山高水阔,以感恩之心,行漫漫人生路。

http://www.dxsbao.com/shijian/219846.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

相关内容

【曲园学子寒假社会实践】——温馨社区,有你有我 时代呼唤,青年力行

为了响应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新时代生态文明的战略任务,提升社区居民的环保意识,推动社区环境可持续发展,切实了解当下社区的面貌,2025年1月21日,曲阜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春和景明社会实…… 曲阜师范大学历史 查看全文 >>

【曲园学子寒假社会实践】——乡探村居识真情,助力振兴见党功

在广袤的乡村大地之上,众多乡村社区犹如隐匿的宝藏,它们的生活百态宛如待解之谜。2025年2月8日,曲阜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春和景明社会实践队走进山东省菏泽市乡村社区展开实践调研,设…… 曲阜师范大学历史 查看全文 >>

社区服务筑清洁,共绘环境美丽图

为营造更加整洁、美丽的居住环境,以实际行动诠释“我为群众办实事”的深刻内涵,曲阜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春和景明社会实践队于2025年2月6日走进山东省烟台市东阁易居小区,展开了一场别…… 曲阜师范大学历史 曲阜师范大学历史学(师范·国学)查看全文 >>

观海阳秧歌,赏非遗文化

近日,山东省烟台市海阳市新元广场,敲锣打鼓,载歌载舞。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海阳大秧歌,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厚的历史底蕴,吸引了循声觅道赓续文脉社会实践队队员的目光。他…… 于兴华 曲阜师范大学历史学(师范·国学)查看全文 >>

推荐内容

桂平古艺逢新探:广西师大学子为杖头木偶戏 “牵线搭桥”

在非遗保护日益受重视的当下,为推动广西非物质文化遗产桂平杖头木偶戏的“活态”传承,2025年2月24日,广西师范大学多链兴“…

【曲园学子寒假社会实践】——温馨社区,有你有我 时代呼唤,青年力行

为了响应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新时代生态文明的战略任务,提升社区居民的环保意识,推动社区环境可持续发展,切实了解当下社区的…

【曲园学子寒假社会实践】——社区志愿除旧貌,清扫卫生换新颜

社区作为城市居民生活的基本单元,其环境质量直接影响到居民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然而,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不少社区居民忙…

【曲园学子寒假社会实践】——乡探村居识真情,助力振兴见党功

在广袤的乡村大地之上,众多乡村社区犹如隐匿的宝藏,它们的生活百态宛如待解之谜。2025年2月8日,曲阜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春…

广西师大学子乡间寻根,助力桂平杖头木偶戏 “活态传承”

桂平杖头木偶戏,作为广西壮族自治区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文化底蕴深厚,却也面临着严峻的生存挑战。为传承优秀传…

最新发布

一字一词饱蘸文化底蕴,三言两语写尽历史春秋
素有“楚风汉韵、能源之都”的淮南市,历史文化底蕴丰富,是中国成语典故重要的历史文化源地之一。安徽师范大学“一缕阳光”赴淮南古沟回族乡“诗系童真民族有爱”爱心支教团队将千古奇书《淮南子》引入课堂…
趣味童真,美好记忆
当第一缕阳光照耀在褐色房檐,当第一滴露珠逐渐消逝,伴着第一个稚嫩无邪的童声,幸福美好的一天又一次拉开了序幕。烈日炎炎,太阳大伯早已迫不及待的高高升起来等待即将上学的孩子们。孩子们对大学生们的教…
走访南石山村,探寻三彩文明
陶瓷之美,釉彩居首。灰陶深沉稳重,青铜庄重肃穆,宋青花清雅绝伦,唐三彩见证盛唐繁荣。虽历经千年,三彩之美仍震撼人心。2019年7月25日,为进一步了解三彩艺术,领略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唐三彩的魅力,洛…
我院隆重举行“林溪堂”杯设计大赛颁奖典礼
本网讯(通讯员毕晓亮楚雅欣)6月4日,由美术与艺术设计学院和南阳林溪堂建筑装饰有限公司联合举办的南阳“林溪堂”杯设计大赛颁奖典礼在艺术楼227教室隆重,美术与艺术设计学院党委书记耿耀敬、院长刘剑利、…
从学习中实践,从实践中学习
从学习中实践,从实践中学习为了使在校大学生深刻意识了解社会、确认适合的职业并顺利向职场过渡。2019年7月16日,西安科技大学管理学院暑期社会实践团队奔赴江苏盐城大纵湖景区开展暑期社会实践活动。江苏盐…
美术与艺术设计学院 开展“学会豁达 宽以待人”主题班会
本网讯(通讯员宁秀龙)6月2日美术与艺术设计学院于艺术楼601教室举行“学会豁达宽以待人”主题班会,18级辅导员曹苑楠出席本次班会,18级全体同学参加。班会伊始,曹苑楠首先讲解本次班会的主要目的以及重要内…
美术与艺术设计学院召开“保护自己,善待人生”主题班会
本网讯(通讯员楚雅欣)为了提高学生的安全防范能力,增强自我保护意识,6月2日,美术与艺术设计学院于艺术楼513召开“保护自己,善待人生”主题班会,本次班会由辅导员曹苑楠主持,18级全体同学参加。班会伊…
山水之间的步行者调研队前往河南省红庙镇庙台村展开调研活动
山水之间的步行者调研队前往河南省红庙镇庙台村展开调研活动为了调查新时代农村留守儿童的日常活动,帮助其更好地成长。8月1日,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山水之间的步行者调研队前往河南省红庙镇庙台村展开调研…
垃圾分类记心头,青山常绿水长流
7月初,安徽师范大学“一缕阳光”赴淮南古沟回族乡“诗系童真民族有爱”爱心支教团队开设以“守护蓝天白云”为主题的环境保护专题课程,将环保理念带入课堂,帮助蔡庙的孩子们树立环保意识,践行可持续发展…
美术艺术设计学院开展“相互理解 彼此尊重”主题班会
本网讯(通讯员谢礼冰)为了营造学院和谐上进的学习氛围,5月12日,美术与艺术设计学院于艺术楼227开展“相互理解彼此尊重”主题班会,本次班会由18级辅导员曹苑楠主持,18级全体学生参加。班会上,曹苑楠首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