矽尘中,肺无所安
社会实践项目组第五天调研活动纪实
2019年8月2日,以“尘肺病预防与现状调研”为主题的暑期社会实践团开启了寻访第三天的实践行程,一行十三人按照计划前往了仙居县下王村,探访患有尘肺病的村民。
经过第一天的询问,我们找到了第三位严重尘肺病患者俞先生。截至目前为止采访的三位严重尘肺病患者中,俞先生是最年轻的那位,今年他正好六十岁。花甲之年,普遍认知里,这个年龄层的人们仍然有较好甚至不错的行为活动能力,农忙活动不在话下。然而,对于患了尘肺病的俞先生而言,这些活动有如白云在青天,可望不可及。
在具体交流过程中,我们得知由于当初“打石板”这一热门产业(收入尤为可观),再加上当时人们和企业的生命安全保护意识实在不强,落后的年代没有有效工具的防护,工人们直接大量吸入矽尘,并且以往来说,工人们的工龄都是以十年为单位翻倍的,年纪小的十三四岁就出来打工,最晚也是十八岁就得打工,一来二去,当他们四五十岁时病情就已经很严重了。壮年本应是一生中最好的时候,然而在矽尘中呼吸太久,肺早已不堪重负,剩下的日子,更多的是病痛的折磨。俞先生告诉我们,就是由于这尘肺病,他不得不将活动空间局限于家里的房子和屋外的几许平地,上下坡(楼)对他来说已是极大的挑战,更别说是更加剧烈的跑步和农事劳动了。更甚者,若是患上感冒又是整天地折腾,让人不得安稳,失去寻常人般活动的能力,对他来说无疑是极大的痛苦。
我们俗话说,一人看病,全家遭殃。同样的,对于俞家的其他人来说,尘肺病给本来就经济不宽裕的子女加重了负担,俞先生生有一儿一女,姐弟俩合开了一家面馆,但也常是入不敷出,他们目前所能做的,也只是为俞先生提供基本的生活保障;而俞先生的妻子,当年也因无法承受丈夫患病的压力,无奈之下离婚了。
当然,我们也询问了其有关医疗保障的情况,俞先生告诉我们,他是有医保和低保的,但也只是杯水车薪,据了解,下王村是仙居县极为落后的村庄,因此它普及不到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也就得不到非常有效的帮助。毕竟从以前的对护士长的采访中我们知道——若是有国家的这些医疗保障政策的加持,其实尘肺病的治疗并不算大的经济负担。然而现实终究还是残酷的,面对高昂的药价以及呼吸机、氧气瓶的维持,落后地区的普通人家终究还是负担不起。更不用说洗肺这种更加昂贵的治疗方法。幸而由于前些年的媒体报道,有人愿意公益性给村里的尘肺病人提供呼吸机和氧气瓶,解了他们的燃眉之急。
而关于现在村里还生活着的尘肺病患者,现实却也令人难以接受,他比较委婉地告诉我们:很多尘肺病患者在这几年间都相继离世了,现在还在世的尘肺病患者减少了很多。他表示,说不定自己哪天也就这样走了。听得人满心苦涩。
最后,我们还侧面从以前的村干部处了解到,村子里的尘肺病人基本上没办法得到很好的帮助。当然,个中原因我们无法窥尽,于我们的立场亦无法过多评判。但是幸好,县、镇、全国人大近年来更加关注到尘肺病患者的难言之隐,对他们来说,政府知道总比不知道好,措施不完善也好过无所作为。并且,值得庆幸的是,我们不只是今年来村里拜访的第一批人,这意味着,即使现在人们对于尘肺病和尘肺病患者了解甚少,在可见的未来,更多的人们会关注到尘肺病,甚至是除尘肺病以外的其他职业病。对于疾病,我们从来不应嫌它得到的关注太多,反而对于疾病本身和患者而言,只有得到足够的关注,了解才会够深刻,预防措施才会完备,人们的预防意识才会提高,想要攻坚克难的心情也会越迫切,也正是因为这些来自外界和内里的动力,我们医疗卫生事业才能进一步提升,我们的人文关怀进一步增强,社会基层关系更加融洽。
现在的尘肺病人大量减少,因为监管措施的增加,因为原先尘肺病人的逝世,因为人们预防意识的增强,而我们在此更想强调的是意识形态,将可能的危害扼杀在摇篮里或许会比直面危害本身要容易得多。
http://www.dxsbao.com/shijian/220481.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