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书信被电子邮件取代,当脚力被各种交通工具代劳,当传统文化在濒临灭绝的边缘苦苦挣扎,处在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的今天,我们又该何去何从?
在如今纷繁芜杂的大环境下,科技与传统文化不可偏废。传统文化是我们的根,我们的魂;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促进社会进步,让人享受舒适生活:积极发挥科技优势,大力弘扬传统文化已成为我们的必然选择。
2019年7月9日,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计算机与软件学院团总支的实践成员们来到了被评为中国首批历史文化名城的城市——扬州,开展了以“寻访城市记忆 融创传统文化”为主题的社会实践活动。
初到扬州,与暑期社会实践成员们去参观了剪纸博物馆等非遗类博物馆,经过一天的参观后,我对扬州的印象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我一开始对扬州的印象主要是它是一座生活节奏慢和具有传统特色的风景旅游城市,通过今天的参观了解,扬州在我的心中留下了一层古风古味的色彩,无论是被称为“肉上雕花”的扬州传统修脚术,还是完美精湛的江都漆画,亦或是高洁清虚的古琴艺术,这种种非遗文化无不让人感受到其源远流长的历史、底蕴深厚的文化。
在当今高新技术兴起与经济发展飞速发展的时代,我觉得像我们这代青年大学生更需要去了解这些非遗文化,让自己沉浸在非遗带来的精神财富中,近距离感受非遗承载的城市记忆。我觉得非遗文化在新时代中面临着不同的机遇与挑战,如果非遗文化可以结合高新技术产业,这将会给非遗传承和宣传提供一个崭新的平台,这不单单可以是一种新的形式,更是一座连接当今新时代高新技术文化和古代传统文化的桥梁。
社会实践的第二天。昨天我们在486工艺区看到了许多制作精美的玉器和漆器,今天我们来参观它们的生产线。
我们来到了漆器厂,那里的负责人带我们依次参观了漆器的生产过程,大体是做胎——刮灰——裱布——上漆——打磨——绘画——打磨——推光。而另我们最惊叹的是点螺技艺,“点螺”是螺钿镶嵌的一种技法。“点”是技法,“螺”是材料。螺是蚌壳的内层所切割成的薄片,再刻制成各种平面形象,再磨得薄如纸张,底面上还涂上一层色漆,以增加螺钿片色彩的美丽。日本匠人将扬州漆器进行自主研发,将漆器很好地融入进生活,部分工艺甚至超越了扬州的匠人们。但是“点螺”这项技艺是扬州匠人独有的,至今领先于世界水平。
我们又参观了玉器博物馆。馆里收藏了各种各样的玉器和玉石,碧绿的翡翠工艺品另人眼前一亮。馆里还邀请了朱士平大师为我们讲述了玉器的由来和发展,我们还有幸认识了五位台湾的小伙伴,我们一起沟通交流,希望能够很好的促进海峡两岸的共同发展。
在扬州的最后一天,今天我们来到了扬州双博馆和东关街。上午,在扬州的双博馆,我们看到了前一天朱大师给我们讲到的伏羲和女娲的雕塑以及玉器的发展历程。这不禁又让我感叹了一下朱大师的知识和丰厚阅历,还有他对所有当代青年人的热情。
我们在参观的过程中遇到了一个正在写生的青年人,通过采访,我们了解到他正在画一个玉器瓷盘内的花纹。这些花纹因为时间的缘故已经变的很淡了,但仍有些许的痕迹。他从不同的角度观察这些花纹,看到了不同的图案,并把它们都画了下来。然后再通过揣摩作者的意境,最大可能的还原图案。听了这些,我的脑子里迸发出了一个想法,作为计算机专业的一名大学生,我为什么不能运用我的专业技术,来为国家修复文物做出一份贡献呢!
接下来我们遇到了一个小女孩,她让我们这些大学生自叹不如。她是国宝厅的志愿者讲解员,她通过在网上查资料,自己背诵,然后进行考试,最后成为了一名小小讲解员。她为我们讲解了国宝,也是镇馆之宝——梅瓶。她自信的讲解给了我们一次不一样的体验,同时也引起了我的思考。相比于其他有所发展的博物馆,扬州这边的博物馆缺乏电子科技的讲解或者体验,仅仅局限于让解说员讲解工艺历史,然后游客们游览和参观,融入现代科技的创意点几乎没有,我猜想,这会不会导致扬州的文化传承相比于其他城市有些许滞后的原因。思考过后,我又不禁对当代青少年这种‘以己之力’为传承中国传统文化而努力的精神充满了敬佩。
下午,我们在东关街进行了走访。东关街上有许多的商店,有漆器、玉器、泥塑等等各种各样的工艺品,还有许多的百年老字号。我们看到了东关街的城墙,城墙上还留着战争时的印记,令人思绪飞扬……
在社会转型期的今天,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激烈碰撞,逐步融合,而在这碰撞与融合中,各自焕发出新的的生机。所以,我们要充分发挥科技优势,大力弘扬传统文化,让传统文化和现代科技在碰撞交融中永葆生机与活力!
http://www.dxsbao.com/shijian/220619.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