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社会实践 >

三下乡|江西师范大学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大学生宣讲团心得汇编(十九)

来源:江西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作者:赵梁羽

承先辈之魂,谱华夏新章(上)

一、漫漫长路初启程

1.高铁拉歌

清晨,在南昌的大雨滂沱里,我们正式踏上征程。一双双疲惫惺松的眼睛,闪烁着掩盖不住的兴奋和期待。长达半年的准备,每周四下午获益匪浅的理论培训,出行计划的反复推敲,团员们的集思广益和老师的敦促,凝聚成出征之日的信心与笃定。秉持着“时时可宣讲,处处可宣讲”的理念,我们的第一次宣讲,将从南昌到西安的高铁上开始。

通过和列车员的协商,在不对其他乘客产生严重干扰的前提下,我们展开了此次延安行的第一讲。宣讲团成员楚玉保和黄文婷以建国70周年为主要背景向乘客阐释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与乘客共话红色故事,以故事传递精神力量,感悟深厚情感。通过对党相关知识的有奖问答,我们充分调动起乘客们参与的积极性,一张张手机屏幕前毫无温度的脸庞在有趣的互动里逐渐变得生动活泼起来。

从年纪稍长的老人,到童真稚嫩的孩子,参与人员巨大的年龄跨度,让我们更加体会到传承的力量。最深沉的情感,从来不会因年龄的差距而稍显隔阂,真正将我们凝聚在一起的,是体内绵延的华夏血脉。来自新疆的江西中医药大学一名老师向我们讲述了他和他的学生在延安学习的故事,那些奋勇拼搏的传奇,无论诉说过多少次,也还是有瞬间令人热血沸腾的力量。

随后,宣讲团成员桂智鹏邀请乘客一起诵读红色家书,在一字一句中体悟革命先辈百折不挠、为国献身的伟大情怀。来自南昌某高校的青年女教师杨老师以饱满充沛的感情诵读了《赵一曼写给儿子的信》、《在劳动中不怕苦不怕累》,我们深刻感受到赵一曼和龚全珍两位共产党员的崇高品质和为人民服务的家国情怀。杨老师认为,新时代背景下传承红色基因是时代赋予每一个青年的使命。时代呼唤担当,青年手握未来,弘扬红色基因,当更奋力前行。

当《我和我的祖国》熟悉的旋律在车厢里回荡,歌声融化了陌生人之间的拘谨和距离,所有的心跳都在呐喊着同样的两个字:中国!孩子们从初时的懵懂到兴奋地与我们一同合唱,一位延安本地乘客主动提出和宣讲团共唱红歌,人们放下手机和ipad,或小声轻哼,或放声歌唱,手里摇晃的国旗映照着每个人心中的火红,每一个跃动的音符,都在向祖国献礼。

2.一路欢歌赴延安

历经数小时的跋涉,我们尚未稍作休息,就马不停蹄奔赴今日的终点——延安。炽烈的骄阳下,大家背负着行李和宣传所需的物料,步履匆匆赶往车站。男生承担了最为沉重的物品,女生们也巾帼不让须眉,扛着大包小包大步向前。阳光下晒得通红的面庞,沁着汗水的微笑,每一个不经意的对视间,满满都是对彼此的鼓励和共同前行的决心。我们不难想到,在抗战的艰难岁月里,暴晒对于革命战士而言不过是重重困难的前戏,健康自然的小麦肤色,是大自然给他们的淬炼和洗礼,带着两朵高原红的面庞下,言不尽对党和祖国的深情。

在前往车站的地铁上,我们偶遇了一位老一辈的知青爷爷,岁月给他的眼角添上皱纹,却没能熄灭他那团从心灵深处燃烧到瞳孔的火。光阴荏苒,沧桑数十年,时光的流转令他的背脊变得弯曲,可对党和祖国赤诚的热爱,却历久弥坚。言及曾经的知青岁月,爷爷眼里的光芒,依旧是青年人模样。没有人能永远年轻,但永远有人正年轻着。而那些不再年轻的人们,将自己的情怀和回忆传递,在年轻人身上得到继承和发展,循环往复,生生不息,这才是中华民族精神源远流长的奥秘。

一路辗转上了火车,在稍作休整之后,我们迫不及待地开始了今天的第二次宣讲。考虑到传唱度和熟悉度,我们选择了《团结就是力量》作为开场,我们扩大了参与乘客的范围,小小的五星红旗飘扬在车厢的每一个角落。大家跟随音乐大声歌唱,褪去初次的生涩腼腆,我们笑意盈盈、自信昂扬,愉悦蓬勃的氛围感染了车上每一个人。从地铁站喊口号时的害羞和胆怯,到火车上高亢激昂地喊出“传承延安精神,践行时代使命,我们是江西师范大学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大学生宣讲团”,我们不再畏惧每一束投射而来的目光,反而以自信坚定的姿态回应:我们,为习思想代言!

在一整天的宣讲之旅里,不能不提的是凝聚了宣讲团成员集体智慧的精美纪念品。书签、手册、钥匙扣、胸章、团徽,小伙伴们日夜在群里如火如荼的讨论,反复地推翻和修改,在人们欣喜和赞许的目光里得到了最好的肯定,小小的国旗贴纸也成为孩子们胸前亮丽的风景线。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征途尚启,星光璀璨,未来的一周,因未知而更加精彩。

二、成于思,笃于行

1.开班仪式寄厚望

7月5日一早,为进一步学习党史,感悟中国共产党延安时期的伟大精神,增强团员们的理论素养,秉持着“教育者先受教育,宣讲者先受宣讲”的理念,我们在延安典训红色文化培训中心开展了此次延安培训的开班仪式。典训文化负责人首先对我们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和殷切期盼,并向我们细致有序地介绍了延安的基本情况,阐明我们此次主题教育活动的目标和意义。

在这片孕育了黄土风情文化的土地上,曾经驻留过无数改变中国命运、铸就延安精神的伟人。追随老一辈革命者的足迹,我们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怀揣着对延安的深厚情感,传承和弘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延安精神,将其转化为我们的实际行动。努力学习,不怕苦不怕累,为他人和社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

肖华平老师紧接着对学员们进行了语重心长的教导,对为什么宣讲、宣讲什么和如何提升宣讲的自觉性和实效性做出了分析和解答。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在新时代取得的最新理论成果,是我们的党在十八大以来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建设成功经验的总结和理论升华,不是我们闭门造车造出来的。马克思主义是指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取得成功的思想保证。好的思想不应该被束之高阁,而是化为思想、变为行动、落于实践,不仅要学习研究,更要宣传践行。

带着新时代蓬勃朝气的我们,或许理论水平比之教师与干部尚有不足,但我们带着新时代的特征,有着不同于前辈们的视角,更有着无限的创造力和新理念,能将学习与宣传、实践相结合。我们是鲜活的宣传典型,能以实际行动弘扬正能量,带动更多青年人投身实践,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不断奋斗。

我们从井冈山脚下风尘仆仆来到延安,让“井岗红”与“延安红”交汇碰撞,核心目的是要对中国共产党28年的奋斗史加深了解,尤其是了解中共中央在延安13年的奋斗史,了解习近平总书记在延安13年的知青史,以增进我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理解,增进我们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解,明白宣传、践行习思想的时代意义,全面提升我们的理论自觉,从而真正担负起宣传、宣讲、传播、践行新思想的伟大使命。

他让我们深刻明白,尽管我们昨天高铁上的实践取得了一定成效,传播了一定的正能量,但仅仅是唱歌和交流并不能称之为真正有质量的宣讲。真正的宣讲应该有思想、有内容,有扎实的理论基础为支撑,与时代发展状况紧密结合,这样才能从根本上对人们的思想产生影响。我们从井冈山脚下来到延安,是为了汲取所长、丰富自己,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有更科学的认知。我们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唯物史观,树立辨证思想,既要确定正确的思想方法,也要投身实践,让理论在实践中不断得到检验和发展。

2.主题学习,了解延安

为进一步学习党史,感悟中国共产党延安时期孕育的伟大精神,增强团员的理论素养,我们在延安典训文化培训中心开展了以“党中央在延安十三年”为主题的理论学习活动。王东仓教授从四个方面概括了党在延安十三年的历程,即落脚陕北谱新篇、延安岁月铸辉煌、转战陕北定乾坤、延安经验增勇气,通过展示文献和图片形象生动地再现了历史,体现延安经验对我党的重大启示和意义。

团员们认真聆听,积极思考,如饥似渴地汲取着新知识和新理念,专心致志地跟随着老师进行笔记的记录。习总书记曾说:我们回顾历史,不是为了从成功中寻求慰藉,更不是为了躺在功劳簿上、为回避今天面临的困难和问题寻找借口,而是为了总结历史经验、把握历史规律,增强开拓前进的勇气和力量。新时代下回望历史,也是为了鉴古思今,不走弯路错路,更好地开创祖国的未来。

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十三年已成过往,新中国繁荣富强,但我们肩上的责任并没有因为祖国的强大而减少,反而因为时代的迅猛发展而愈发沉重。党中央十三年的辉煌历史和千秋功业将永远闪耀着不朽的光芒,像一轮朝阳,指引着行路者行进的方向。时代重任在肩,我们谁也无法冷眼旁观,只有积极投身于实践,做好自己力所能及的每一件事,才能汇聚起强大的力量,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持续发展。

3.峥嵘岁月,父子深情

下午,我们来到延安革命烈士纪念馆,讲解员以时间为轴线,深入浅出地引导我们回顾了党在延安十三年的辉煌革命史。逼真的场景设计将所有人拉回到那个热血沸腾的峥嵘岁月,一件件文物默然而响亮地叙述着一个个烈火与鲜血铸成的传奇,遥不可及的革命先辈似乎就站在我们身边,诉说着他们英勇奋战、百折不挠的故事。他们或慷慨激昂,或悲伤难抑,情至深处,我也不由得潸然泪下,仿佛亲眼目睹了那些惨烈而悲壮的场景。石可破也,而不可夺坚;丹可磨也,而不可夺赤。纵然身躯不在,他们为报效祖国而抛头颅洒热血的革命精神却将永垂不朽。

在王家坪旧址,我们邂逅了一个教科书外的鲜活而生动的毛泽东。他不再是一个指点江山的政治家,也不是一个挥斥方遒的书法家,而是一位和天底下无数父亲一样的普普通通的父亲。革命征途上,每一个革命者都面临着诸多力不从心,他是一个笃定自信的谋略者,但在大儿子毛岸英面前,他也不过是个小心翼翼、不知该如何与儿子相处的父亲。

毛泽东在毛岸英年幼时就离开了家,岸英吃百家饭、行万里路,小小年纪就饱经沧桑,尝遍世态炎凉。他亲眼目睹母亲由于特殊身份而备受折磨,在敌人的威逼利诱下英勇就义,被委托给上海地下党组织没多久,又面临顾顺章叛变。党组织遭受重创,岸英被迫寄人篱下,直到与父亲分离十二年后才被寻到,送往苏联求学。关山万里,鸿雁传书,岸英在信中倾吐思念,毛泽东却因为儿子对谈论政治的热衷而忧心忡忡,希望儿子能在少年时期广泛涉猎各类书籍,不要束缚了眼界,四处托人将精心挑选的书物寄给儿子。

重病卧床之际,听闻苏联一方派儿子来照料自己,思子心切的父亲一早便收拾好站在院里,不顾警卫员劝阻,坚持穿着薄薄一层冬衣在严寒的初冬到机场迎接孩子的到来。十八年未见,毛泽东哽咽难言,将无数言语化作落于儿子肩头的手掌。儿子回到了身边,主席开心之余也对儿子报以殷切的希望。他将岸英送到劳动大学,与劳动人民同吃同住,水乳交融,岸英自己也深刻认识到两个月的工作胜过了过去十年的学习成果。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父亲教给儿子的第一课。岸英在父亲的殷切教导下对基层怀抱了深厚的情感,誓要在基层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朝鲜战争招募志愿军,岸英明知此行凶险,却仍毫不犹豫,主动向父亲请缨参战。毛泽东面对身边人的质疑和不解,淡淡地说:谁叫他是毛泽东的儿子呢,他不去,谁还去?长江后浪推前浪,当年离家时那个满地乱跑的小男孩早已成长为一个能够独当一面的热血男儿。尽管他从未将夸赞挂于嘴边,他却无时不刻为自己的儿子感到骄傲。他知道,是雄鹰,就得在九天之上翱翔。

司令部被敌军偷袭,年仅28岁的岸英被活活烧死。寥寥数行的电报,毛泽东却读了整整三四分钟,双手颤抖到无法将烟点燃。谁能想到,一次浅浅淡淡地转身,竟成了天人永隔。作为父亲,他固然悲伤痛苦,可他却不希望别人因此而对儿子另眼相看。他反复强调,岸英只是牺牲的千千万万人里的一员,战争就会有牺牲,不要因是毛泽东的儿子而觉得有所不同。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纵然内心诸多的不情愿和舍不得,但他还是毫不犹豫地签署了将岸英埋葬在朝鲜的命令。他清楚什么才是正确的选择,儿女私情,永远比不过家国大义。他将所有的身不由已和无可奈何藏于心底,只在午夜梦回无法入睡时,用粗粝的指腹一遍遍抚过儿子的遗物,一遍遍不动声色地思念葬于他乡的孩子。

烽火连绵,国家危亡,他将父爱深埋心底,将大爱付诸人民。真正深沉的情感,不在于人前的泪流满面,而是不言不语间,将回忆细细梳理,小心珍藏。昔人已逝,往事如歌,逝去的人逝去了,活着的人却要带着他们的遗憾和未完成的心愿好好活下去。他明白,他不只是一位父亲,更是全党全国人民的依靠。大爱无声,才更震耳欲聋。

三、舍身忘死,保家卫国

1.缅怀革命先烈,坚定理想信念

青葱山林间,数十座墓碑静静伫立。烈士英骨,忠魂深埋,在夏日的风里缓缓诉说着他们的故事。一场空难,十七条生命转瞬消失,王若飞、秦邦宪、叶挺、邓发,一个个功勋卓著的革命战士,从此成为镌刻进石碑的冰冷的名字,结束了他们的历史使命。

世人皆叹惋,说他们在革命的路上大步前进却遭遇生命的戛然而止,尚未亲眼看见国强民安的盛景就再看不见这个世界。我却羡慕他们能在最好的年纪找到自己愿意一生为之奋斗的目标,做自己最热爱的事业,潜心一志,不死不休。相比于如今在一个看似稳定的工作岗位浑浑噩噩荒度余生的人们,革命先辈们即便是牺牲,也是有价值有意义的。

当代青年多迷茫,从小在父母设定好的道路上没有一点偏差地长大,考上一所不错的大学,找到一份稳定的工作,娶妻生子,循环往复,却很少有人去思考,他们想要的是什么,生命的意义究竟何在。到人间一趟,能轰轰烈烈酣畅淋漓地为心中的信仰拼博一把,这是何等的幸运。就如同王若飞所说:我生,为真理生;死,为真理死。要奋斗就有牺牲,为人民利益而死,重于泰山,死得其所。他们的躯体倒在红旗下,革命的旗帜却因此永远不倒。

我们深知,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在艰苦卓绝中创造红色奇迹,正是因为拥有坚如磐石、毫不动摇的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并始终把党和人民的事业放在心中最高位置。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在革命最困难的时候,以革命的乐观主义精神,依然坚信共产主义的伟大理想,坚信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排除万难,勇敢前行,才最终取得革命的胜利。这样崇高的精神和品质,值得我们永远铭记于心,并将它一代一代传承下去。

2.奔赴:延安,延安

延安延安,红色大地,曾是多少青年儿女的心之所向。知悉世界的黑暗,却仍怀抱着光明的心,把温暖传递给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的土地。

爬雪山、过草地,踏过两万五千里,他无畏且坚定,只为抵达延安。相互搀扶,不抛弃不放弃,有一种深情,叫做生死相依。漫天飞絮,雪山连绵,身边的战友一个个倒下,他痛苦不堪,他摇摇欲坠,一个声音在耳畔回响:“站起来!走!不能停下!停下,就再也站不起来了。你们不是要去延安吗?它就在前面,跟着那面红旗,翻过那座山,就到延安了!”目光向着那里,便只顾风雨兼程。纵有千难万险、火海刀山,只要还活着,就要一步步向前迈进。战火与硝烟中,他一心向前,怀里护佑的,是革命的火种,也是千千万万个漂泊无依的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三十年代的上海,暗流涌动,尚未陷入连绵战火的人们依然麻木不仁,灯红酒绿。天堂与地狱并存于世,欢歌背后暗藏杀戮。她忍无可忍,满腔报国之情无处倾诉,决心去往那座革命之城、理想之城——延安,在抗战的大后方为革命胜利添砖加瓦。

在延安,两个志同道合的青年人相遇、相知、相爱、相携。战火里数次不舍别离,让这段革命情谊历久弥坚。“我懂他,更懂得他的信仰,因为,那也是我的信仰。”他们是千千万万延安人的缩影,同心同德,同向同行,以青春之我,奉献青春之中国。

兼具史诗般的恢弘场景和突破性的剧场格局,《红秀·延安延安》以动人的故事情节结合极具创造性和艺术性的舞美,虚实结合的360度立体式表演空间,给每一个到场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革命军人欧阳坚的清醒坚定,知识青年白雁鸣的浪漫情怀,从懵懂到成长,每一个曾拥有青春、心怀梦想的人,都能在这个故事里找到自己的影子。与此同时,它也给我们提供了一个思考:该如何发挥创造性,结合丰富多样的表现形式,使我们自己民族的文化更好地得到传承和弘扬。

3.为人民服务

讲话台前,我们大声诵读,重温了老三篇之一——《为人民服务》。阳光透过枝叶的缝隙零落地洒在团员们脸上,每一个人都昂首挺胸,背脊笔直,目光里透露着坚定和虔诚。它不仅仅是革命军队的精髓所在,更体现在我们此行的所有团员身上。从第一天出行大家对身体不适的友维发自内心的关怀和问候,到一路上力所能及地帮助身边的每一个人,我们用行动践行理念,用言语传递温暖。

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人生短短数十载,于无垠宇宙相比不过是一粒尘埃。如何让自己的人生价值得到最大程度的实现,是新时代青年需要去思考的问题。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那些为人民利益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人,纵然躯体腐朽,其精神和思想却得到了永生。不是非要被所有人铭记,只是除了一面之词,还要有什么能证明,你曾在世上热烈滚烫地活过。

四、深入群众,一心为民

1.梦里延安宝塔山

“巍巍宝塔山,滚滚延河水。”如今由于水资源匮乏,滚滚延河不再,而宝塔山依然高高矗立,呼唤着每一个远游的孩子。正值七月七日,八十二年前的卢沟桥之辱,是中国人民刻苦铭心的痛苦与黑暗。山顶的防空警报久久不息,仿佛在提醒着,我们生于和平,长于和平,却要时刻谨记你我并未生在没有硝烟的世界,只是生在了和谐美丽的中国。八十二年沧桑巨变,如今的宝塔山红旗招展,游人成群,它见证了延安城从落后到高速发展,以崭新的姿态向新时代迈进的历史轨迹。

在宝塔山顶,我们齐声朗诵了贺敬之的名篇《回延安》。“几回回梦里回延安,双手搂定宝塔山,千声万声呼唤你,母亲延安就在这里。”宝塔山是延安人民心底不能忘怀的独特记忆,代表着这一隅魂牵梦萦的土地。一句句情深意切的诗,分明是一个孩子饱含热泪的呼唤,是峥嵘岁月里,革命者对圣地延安说不尽诉不完的向往与留恋。

“走得再远、走到再光辉的未来,也不能忘记走过的过去,不能忘记为什么出发。”人们今日歌颂宝塔,怀念宝塔,其实何尝不是在缅怀延安岁月,重温延安精神。铭记党中央在延安的革命业绩和光辉历程,继承革命先辈的伟大理想,沿着他们用鲜血和牺牲开辟出的革命道路驰而不息。正如习总书记所说: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长征。我们不忘国耻,是为了化悲愤为力量,担负起新时代赋予我们的崇高使命,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而努力奋斗。

2.建功新时代,奉献为人民

杨家岭小小的石桌,诞生了“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的著名论断,毛主席卓越的洞察力和远见卓识令我们深深折服。穿越历史的长河,我们仿佛还能看见主席以身作则、面朝黄土埋头耕地的身影。

白求恩,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他在战事吃紧时主动请缨上前线,将百分之八十三点六的受伤战士完全治愈,减少了军队无畏的牺牲,令我们军队的战斗力得到极大的保障。他倒在手术台上,却永远活在了人们心里。当听到白求恩同志身患重病却仍不眠不休连续六十九个小时为受伤战士做手术最终体力不支昏迷时,我被他毫不利己专门为人的崇高品德而深深感动。舍己为人不只体现于言语,而是应该融入血液和灵魂,化为实践,造福人民。

走进毛泽东、朱德、周恩来等革命领袖的旧居和办公室,极具陕北风情的窑洞里陈列着简陋的床铺和单薄的棉被,谁能想到,就是这貌不惊人的窑洞,见证了中国共产党的日趋成熟,孕育出中国革命的希望。革命领袖和人民大众同吃同住,为人民排忧解难,创造美好生活。艰苦朴素的生活作风,也给当代人铺张浪费的行为提供了正面的参考价值。当年的中共中央办公厅和中央大礼堂里,号角声和慷慨激昂的话语依稀在耳畔回响,数十年光阴,墙壁蒙尘,轻轻浅浅,诉说着那段振奋人心的过往。

习总书记曾说:奋斗是艰辛的,艰难困苦、玉汝于成,没有艰辛不是真正的奋斗。我们要勇于在艰苦奋斗中净化灵魂、磨砺意志、坚定信念,把艰苦奋斗精神一代一代传承下去。(文/赵梁羽 编辑 /廖嘉林)

http://www.dxsbao.com/shijian/220702.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

相关内容

学门“新”启 “育”见成长

为了加强新生对大学的整体认知,帮助新生实现中学阶段到大学阶段的角色转变,明确发展目标,做好生涯规划,9月13日上午,生命科学学院2024级新生入学教育在惟义楼7101教室举行,生命科学学院…… 刘梓怡 江西师范大学查看全文 >>

秋启新程,扬帆起航

亲临课堂看效果,实地指导促进步。为确保新学期教学工作顺利开展,进一步提升教学质量,生命科学学院领导班子深入课堂,走进“开学第一课”并巡视新学期教学工作,对教师到岗情况、教学…… 刘梓怡 李姝婷 江西师范大学查看全文 >>

绿海寻踪

为了深化同学们对植物分类学的理解,扩展同学们的知识范围,将课堂上学习的理论知识与实际结合,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生态保护意识。在这个暑假,江西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2023级生物科学…… 生命科学学院采编 江西师范大学查看全文 >>

长征起点寻初心,革命老区展新颜

为深入了解新时代革命老区开发利用红色资源、助力乡村振兴的策略,切身感悟瑞金乡村振兴的现状及发展,将当地的风景人文、产业特色等宣传出去,7月11日,“同谱乡村振兴曲,共筑幸福中国…… 刘梓怡 江西师范大学查看全文 >>

革命星火映初心,时代火炬照征程

为纪念红军长征出发90周年,引导和帮助广大青年学生上好与现实相结合的“大思政课”,深入挖掘红色资源背后的思想内涵,赓续红色血脉,汲取奋斗力量,7月10日至17日,生命科学(健康)学院…… 刘梓怡 江西师范大学查看全文 >>

铭记长征路,万里征途歌未央

今年是红军长征出发90周年,也是红军长征胜利会师88周年。时隔近一个世纪后,带着敬仰,带着追忆、带着思考,“赓续红色长征精神,擘画时代青春蓝图”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队于7月11日,…… 刘梓怡 江西师范大学查看全文 >>

富硒农产品种出乡村振兴新“硒”望

2019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西赣州考察时指出:“这里有丰富的富硒土壤资源,一定要打好这个品牌,让富硒农产品在市场上更加畅销。”梓山镇潭头村是远近闻名的红军村,近年来,乘着苏区振…… 刘梓怡 江西师范大学查看全文 >>

丰垅村踏红色足迹,长征源启崭新征程

为纪念中央红军长征出发90周年,深入了解长征历史,弘扬伟大长征精神,加强红色历史的影响力和传播力,走好新时代长征路,生命科学(健康)学院“赓续红色长征精神,擘画时代青春蓝图”社…… 刘梓怡 江西师范大学查看全文 >>

推荐内容

【班团建设】物管2301“开学第一课,启航新征程”主题团日活动顺利召开

物管2301团支部于9月20日12点20分线上开展了以“开学第一课,启航新征程”为主题的团日活动,本次活动由团支书王月冉主持,物管…

养风承志青年继,赓续革命血脉存

养风承志青年继,赓续革命血脉存2024年8月3日,青岛大学暑期“三下乡”沂水寻源队聚集了一群心怀革命的热血青年,前往华东革命…

学门“新”启 “育”见成长

为了加强新生对大学的整体认知,帮助新生实现中学阶段到大学阶段的角色转变,明确发展目标,做好生涯规划,9月13日上午,生命…

西财学子保险调研助发展

西南财经大学8月7日电(通讯员李亦哲)贡献青春力量,迎接百年校庆,2024年7月,西南财经大学乡创实践队前往崇州五星村,开展…

五星保险调研助振兴

西南财经大学8月7日电(通讯员李亦哲)贡献青春力量,迎接百年校庆,2024年7月,西南财经大学乡创实践队前往崇州五星村,开展…

最新发布

浙外学子听爷爷奶奶讲知青们的故事
7月29日,浙江外国语学院“青年学子学青年习近平”学习教育赴延川社会实践小分队正式开启了他们红色学习教育之旅。小分队成员主要是浙江外国语学院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博雅人才学院”的成员,这次社会…
【暑期三下乡】 展望休耕 心系农民
自2015年以来我国粮食产量已经实现了12年的连续增长,在取得如此巨大成果的背后,付出的代价却是我国耕地长期的超负荷利用,导致水土流失严重、土壤污染加重、土地肥力下降和荒漠化等一系列问题。为缓解我国耕…
三下乡|江西师范大学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大学生宣讲团心得汇编(二十)
承先辈之魂,谱华夏新章(下)五、十年斗争史,千秋七贤庄一路千里迢迢,从延安奔赴西安。见过了黄土地的样子,我们即将去探访曾发生在大街小巷里的革命故事。是隐姓埋名的无奈,也是举步维艰的不易,地下室…
相聚飞粤实践队
7月19日,今天是下乡的第五天,时间在慢慢地流逝着,实践队的队员们正在从陌生到慢慢地认识大家,大部分的队员都是来自不同的院系不同的的专业,平常除了工作就是工作,互相交流的时间甚少。体贴的后勤组组长…
广工大学子“逐梦赤坭”暑期三下乡活动圆满结束
为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进一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讲话精神,2019年7月10日至19日,广东工业大学轻化学院“逐梦扬帆”记住乡愁实践队在花都区——赤坭镇开展了为期10天的多层次、多元化社会实践活动。实践队伍…
滁院普法在行动 朱岗陈桥三下乡
普法三下乡滁院在行动——暑实团队赴滁州开展普法宣传活动(本网讯土木与建筑工程学院叶蛟供稿)随着法律在生活和社会交往中的地位越来越高,人们越发认识到法律的重要性,学习法律和运用法律的要求也更加强…
寻访湿地公园 拥抱碧水青山
7月31日,来自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加强五水共治,共享碧海蓝天”赴乐清市乐成镇环境治理服务队实地走访了乐清市清和公园。清和公园作为省级湿地公园,在水资源的储存,防洪,净化方面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乐清…
芷寮小学的学生
芷寮小学的学生7月19日,今天是我们支教活动的第5天,今天我们和小朋友们玩的依然很开心。早上安排了一节班会课,用来调座位,刚开始同学们都不是很愿意,但经过多次的调整之后,也都慢慢的接受了,效果比预…
芷寮支教的苦难与纠结
芷寮支教的苦难与纠结光阴似箭日月如梭,转眼间我们飞粤实践队的支教活动已经过去了四天,今天是我们到这里的第五天。其实很多人都知道,三圣乡支教的日子是很辛苦的,但愿是很幸福的。辛苦是因为三下乡支教…
三下乡|江西师范大学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大学生宣讲团心得汇编(十八)
心中的一抹红——延安“几回回梦里回延安,双手搂定宝塔山。千声万声呼唤你——-母亲延安就在这里。”一首贺敬之的《回延安》让我对延安产生了一种道不清的情愫。说起来,自己对延安真的知之甚少,只是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