渔村振兴,嵊泗先行
——华中农业大学赴浙江嵊泗暑期社会实践纪实与思考
陈宣霖
嵊泗是东海一颗璀璨的明珠,隶属浙江,辐射长三角和长江经济带。近年来,嵊泗依托区位优势就渔村发展进行了诸多有益探索,已然成为长三角一体化先行先试的样板之一。2019年7月,华中农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暑期社会实践团赴该县进行了为期7天的实地调研工作,围绕渔村振兴主题,对六类群体进行了系统采访,分别是当地游客、景区工作人员、民宿与餐饮店主、当地企业代表、农业农村局政府官员和当地村村委会相关负责人等。统计数据显示,外来游客对嵊泗旅游体验的满意度达到了98.1%,本地居民对乡村发展认同度接近100%。通过此次调研,我们对嵊泗发展有了更多角度、更深层次的了解与认识,发现了其渔村振兴的五条可供借鉴经验。
一、规划引领
嵊泗坚持以美丽海岛全域规划为统领,创新补短板,释放新活力,实施六大战略,推动全县向环境低碳化、全域景区化、产业多元化等领域寻求新突破。
——实施“美丽海岛”提质扩面行动,推进美丽乡村连线成片。坚持“一岛一韵,逐岛推进”主要大岛全域景区化建设和“一村一品,连线成片”渔村建设思路,推动美丽乡村建设从“一处美”向“一片美”转型。
——实施人居环境全面提升行动,对标都市消费,从环境卫生整治着手,开展以生活污水处理、生活垃圾处置和生态绿化为重点的村庄整治工程,结合“五水共治”“三拆一改”等工作,推进村庄生态化有机更新,并建立健全长效管护机制,推动美丽渔村建设从“一时美”向“持久美”转型。
——实施特色文化传承保护行动,加强海洋渔俗文化的保护和创新,落实历史文化村落的开发与利用。践行独具地域特色的浙派岛居设计与建设,推动美丽渔村建设从“外在美”向“内在美”转型。
——实施创业富民强村行动,坚持以人为本和以业为基的理念,带动广大群众自主创业,积极培育新兴业态,经营美丽村庄,促进群众增收致富和集体经济发展,推动美丽渔村建设从“宜居美”向“宜业美”转型。
——实施乡风文明培育行动,通过“乐和渔村”理念的推广,加强村民自治和基层管理,充分发挥民智民力在乡村建设中的作用。开展精神文明建设,不断提高居民文明素质和人文素养,推动美丽渔村建设从“风光美”向“风尚美”转型。
——实施全面深化改革,着力补齐“三农”这块短板,全力推行农村改革攻坚行动,不断优化基层治理结构和乡风民约建设,推动美丽渔村建设从“形态美”向“制度美”转型。
坚持规划先行,一张蓝图绘到底,牢固树立美丽海岛建设是全县最大投资、群众最大福利之理念,着力打造“全域更绿更美、全民更富更乐”的美丽海岛升级版。
二、生态为先
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把绿色惠民要求贯穿深化美丽渔村建设全过程,使“三农”工作真正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之路。
围绕国家生态县创建,立足海岛实际,嵊泗连续十多年每年投入1000万元实施“再造绿岛”工程,从整体上提升了陆域生态环境。
加强蓝色生态屏障建设,以渔业资源增殖放流和人工鱼礁建设为手段,加大海洋生态修复力度,推进马鞍列岛海洋特别保护区建设,全面实施封礁育岛,成功创建国家级海洋公园。
深入实施“百千万工程”“五水共治”“三拆一改”等“组合拳”,民居风貌改造、村庄生态化有机更新和公共空间梳理式改造等提升了“人居优美”品质,人居环境得到了明显改善。
率先因地制宜开展海岛垃圾处理方式探索,如菜园镇开展垃圾分类袋装收集、花鸟乡推行生活垃圾干湿分类收集、枸杞乡开展垃圾就地无害化处理等,全县生活垃圾做到“户急、村收、乡运”,早于2016年就已实现生活垃圾收集处理行政村覆盖率100%,生活污水治理行政村覆盖率100%。
长效管理,深入推进渔农村环境综合治理。出台了相关管理办法,建立起以户籍人口为基数、管护成效与财政补助挂钩的奖补办法探索第三方渔村环境综合整治综合评价办法,着力开展“沿港”“沿路”“沿景”整治建设和“洁化”“绿化”“美化”整体改造,提升渔农民生活品质。
三、文化再生
立足丰富的海洋文化与海岛渔俗文化资源,各乡镇积极培育“一乡一品”文化品牌。已成功举办“美好生活·全民乐和节”“嵊山海钓节”“黄龙开捕节”“洋山港口文化节”“枸杞贻贝文化节”等“一乡一品”节庆活动,有效继承海岛传统文化,成为吸引外地游客的品牌资源。
为了满足群众更深层次的精神需求,嵊泗深入推进“文化惠民”工程,大力开展喜闻乐见的群众文体活动和社区文化节。全县拥有文化礼堂16个、村级以上文化广场68个、文艺体育队伍500余支,四有文化村、小康体育村覆盖率均达到100%,县级以上文明村比例为61.5%,真正创造属于嵊泗的精神家园。
同时,外在环境的改善激发了群众对内在美的追求。嵊泗持续开展“美丽海岛”主题实践系列活动,最大范围普及公共文明。多种方式引导群众养成文明习惯,维护村庄环境,创建美丽家庭,热心参与公益服务,在提升自身生活质量的同时,也为海岛旅游开发营造了良好的社会支撑。
四、创新发展
顺应长三角一体、经济全球化、信息网络化深入发展大趋势,因村制宜,彰显特色,大力培育新型业态,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经营美丽村庄,发展美丽经济,打开农村连接世界的通道,让美丽乡村收获更多的开放红利。
坚持以“海岛旅游民宿发展的典范”为目标,大力发展以“特色+服务+美感”为主要特征的海岛民宿产业,编制完成《嵊泗县民宿产业发展规划2016-2020》,确立了“离岛民宿”的县城品牌,营造遍布全域“小而美”的度假民宿。
规范化,实行分类准入,持证经营与星级管理,以海岛民宿地方标准规范引导全县民宿科学化发展与优质化经营;特色化,全县773家民宿以金字塔架构满足不同客群需求,普通渔宿、主题民宿、精品美宿以7:2:1的比例形成海岛民宿的三元架构;集群化,立足一岛一韵,探索本土民宿村、外来美宿区等民宿综合体的发展模式。
如今,菜园镇基湖村、高场湾村的民宿加快转型提升,蓝海牧岛、鸟屿花乡等区域品牌相继起步,以差异化发展促进民宿经济效益的最大化,使民宿产业真正成为了富民产业。
围绕“渔村产业重建”和结构调整,扎实推进渔业区建设。依托海岛资源优势,着力打造现代渔业综合区,加快推进现代渔业转型升级,累计建成2个省级渔业主导产业示范区和2个省级特色渔业精品园。此外,还成功创建了1个省级现代农业综合区。
大力推进传统渔业向休闲渔业转型,岁渔农家乐实行以奖代补政策。顺应“旅游+”“民宿+”“互联网+”等新趋势,积极发展海岛电子商务、文化创意、骑行运动等新业态,鼓励各村结合村级集体资产股份合作制改革,广泛开展村庄经营,以海水养殖、休闲渔业、物产租赁等形式发展经济和配套产业。
实施文商旅产业融合计划,基湖老外街、天悦湾航海广场、黄沙村渔人码头、田岙村渔民画体验馆、东海渔村主题邮局、花鸟慢生活街区均已运营。
五、协同发力
提高站位、解放思想、抓住机遇、乘势而上,充分发挥嵊泗区位优势,协同推进连岛交通,实现陆海联动发展模式,更主动、更积极、更有力地“接轨大上海,融入长三角”。扎实推进产业发展、科技创新、民生福祉等多领域、全方位、深层次合作,推动嵊泗发展再上新台阶。
突破单一的行政区划限制,明确港口发展战略,做到与上海乃至长三角港口群的互动合作、联动发展。依托浙江省群岛新区国家战略,站位区域经济内在联系,加速融入长三角地区,吸引长江流域的港口或企业到嵊泗港口选点、投资、建设、运营、管理,从而实现港口资源的合理共享与高效利用。
完善长江流域货物进出、江海物资转运作用,在“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长三角一体化等宏观环境下,嵊泗港口的发展坚持从整个国家宏观战略出发,服务长三角地区,服务长江流域。
加快推进民生福祉,与上海实现了医疗保障体系融合,为基本公共服务长三角一体化探索并积累了经验。
嵊泗,以时间和情怀为我们的实践之旅画上了一个句号,也为乡村振兴海岛模式书写了美丽诗篇。
http://www.dxsbao.com/shijian/220981.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