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旗渠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它的建成彻底改善了林州人民靠天等雨的恶劣生存环境。为深入了解红旗渠修建后对林州的影响,七月中下旬河南财经政法大学金融学院赴红旗渠暑期社会实践团在林州红旗渠进行了实地考察。
千年旱魔,世代抗争
“水缺贵如油,十年九不收;豪门逼租债,穷人日夜愁。”一曲旧民谣,勾勒出林州上千年干旱缺水的悲惨图景。在进行暑期实践调研之前,实践团的队员们经过查阅历史资料了解到,受气候,地理,地形和地质条件影响,林州素有“十年九旱”之称。从1436年到1949年的514年间,曾发生旱灾1000多次,绝收30年次,人相食5年次。1942-1943年大旱,林州逃荒外出10000户,占总户数的14%;饿死1650人,占总人数的4.3%。从元朝到新中国成立前,林州人民自发的修过18条引水渠,但是一遇连年大旱,水源枯竭,仍然摆脱不了水的制约。在红旗渠修建之前,缺水问题制约着林州经济的发展但是一代又一代林州人屡败屡战,顽强的和旧山川进行着持续的抗争。
红旗渠建成促进林州农业的发展
1960年,林州人民为改变缺水现状,在太行山苦战十年,完成这一引蓄提灌排电相结合的大型水利工程,从而结束了林县人民世代缺水的历史。红旗渠建成后,把“光岭秃山头,水缺贵如油”的贫瘠山沟,变成了“早涝都不怕,年年保丰收”的江南水乡。
在红旗渠的灌溉下,林州市粮食生产能力不断提高,2008年粮食总产32.98万吨,连续6年实现增长,农业总产值达到27.4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6358元,较上年增长15.6%,连续五年实现两位数增长。
红旗渠对林州第三产业的影响
红旗渠的开通对林州旅游的发展影响深远,红旗渠成为国家的红色旅游基地,并带动林州相关旅游地的发展,可是这么说没有红旗渠就没有林州的旅游业。
1990年,按照时任河南省省长李长春“把红旗渠办成旅游胜地”的指示,林州开始开发红旗渠景区,将精神财富转换为物质财富。风景区开发十几年来,累计投入资金3000万元,建成了纪念馆,青年洞,络丝潭三个景区。实践团依次游览了三个景点,发现三景区各有特点,风调不同,内涵盈连,相映成体。无论是红旗渠纪念馆的人文底蕴,还是青年洞的自然风光,实践团真正感受到林州对建设景区的努力,通过科学规划,全面整修,完善设施,提高品味,强化服务,使昔日的荒草坡成为闻名中外的旅游胜地,而这也正是林州经济全面发展的体现。
团队负责人:胡栩源
本稿撰写人:芦盈盈
http://www.dxsbao.com/shijian/221339.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