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静喽,上课啦!嘘——”
2019年8月4日。浙江大学求是学院蓝田学园分团委带领的“赴杭州市闸弄口社区蒲公英暖巢团队”的支教日程已经过半。支教队员们用心设置的课程精彩纷呈,孩子们的表现也出乎意料,常常让支教成员倍感惊喜。
“希望能给孩子们带来一个不一样的暑假,”队长说,“实践过半,我想我们也基本上做到了。”
启发思考,踊跃发言
“本来以为会陷入尴尬、害羞的泥潭,特别担心小朋友们上课很安静,没想到他们是这样积极大方的小可爱! ”上完第一节趣味数学课的王老师十分满意,谈起课堂经验的时候笑了起来。课堂上的数学题不仅没有难住大家,反而几乎每道题目还都有“小老师”积极踊跃上台讲解,争做个破解谜题的小侦探。
第二天的科学课也出乎意料的受到大家的欢迎。
“世界上最大的东西是什么?”“宇宙!宇宙是最大的!”
“那么世界上最小的东西是什么?”“水! ”“蚂蚁! ”“病毒! ”……
孩子们七嘴八舌的议论起来,小小的脑袋里刮起了大大的头脑风暴。
接下来就是老师揭晓答案的时候:分子是物质以其各自特性存在的最小粒子。那么分子有多小呢?还有比分子更小的东西吗?原子又有多小呢?……
这堂下午的科学课没有迷失在炎夏午后的昏昏沉沉中,反而为孩子们打开了一个新世界的大门,在他们小小的纯净心灵土壤中种下了一颗颗求知的种子。
联系生活,活学活用
在课程设置上,支教队员特别考虑到现在社会的热点问题,于是开设了“垃圾分类”这一门课。
“分解一个苹果核需要两星期,分解一件羊毛大衣需要1年,分解一个饮料瓶需要200年,分解一个塑料袋需要一千年……如果杭州的垃圾有一个星期没有被运到这个垃圾场,那么杭州所有街道都会被垃圾填埋。”上课的练老师介绍说。孩子们都睁大了眼睛,“原来垃圾的危害这么大呀!”
随着上海轰轰烈烈的垃圾分类的开展,杭州也逐渐顺应起这一环保的潮流。因此,如何让孩子们学会垃圾分类显得尤为必要。
在讲解分类方法之后,便是动手实践环节。练老师在讲台上摆了几个大桶分别表示不同种类的垃圾:湿垃圾、干垃圾、有害垃圾、可回收垃圾。小朋友们亲身动手实践,为环保献上自己的一份力。
成长档案与解忧杂货铺,给童年更多快乐
在这次的支教过程中,队员们特别为每个小朋友都准备了一个“成长档案册”,记录他们的梦想和这几天的生活。在为孩子们建立的成长档案中,我们有一次要求孩子们写出对父母的十条建议和意见,目的是探索孩子们的内心,是否有什么缺失,以及试图发现他们的家庭、他们的父母是否存在教育上的问题。
收集到的建议大多统一的,比如希望父母少吵架,少玩手机,多陪陪自己。也有特殊的,比如希望爸爸少喝酒、妈妈不要闯红灯、爸妈做饭不好吃等等,读来令人五味杂陈。
与之相伴的是解忧杂货铺活动。
“解忧杂货铺今日开店咯,大家有什么烦恼快写到信封里吧,会有神奇的人来帮助大家解决这些烦恼的!”
在各位哥哥姐姐们的引导下,小朋友们认真的写出了自己的烦恼。一个个信封被投入信箱,有关于家庭和父母矛盾的,有关于朋友之间相处的……等孩子们放学之后,这些信封被分配到各个哥哥姐姐手里。他们认真地给孩子们回信,用自己的经历给他们最真诚的建议。
“我没有想到我的回信会这么有力量,”王老师说,“你知道吗,一个小妹妹专门跑过来询问老师那个‘匿名’的回信者是谁,她看了之后觉得很感动。我想,我们的活动是真的有意义的。”
除此之外,支教队员还和孩子们一起在楼下的小公园里上体育课,打羽毛球、打篮球,玩得不亦乐乎;在美术课上画石头画,变废为宝;在语文课上写诗;在生涯规划课上畅谈梦想……
窗外酷暑炎炎,这是杭州一年中最热的时候。支教队员每天从到闸弄口着去要在早高峰的时候转两趟地铁。一个半小时,是从浙江大学到闸弄口行程的时间。
“没有一个人觉得很辛苦,因为看到孩子们明亮的笑颜,那我们所付出的全部,就是值得的。”
只叹时间过得太快!剩下一半的支教旅途,希望能牵着孩子们的手,带他们走得再远一些。
文/王弋璇
图/刘子琪
2019.8.4
http://www.dxsbao.com/shijian/222019.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