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访现场
“农村这片广袤的土地,虽然不富裕,但是学问很深,蕴含了做人处事的真经,致富发展的真经,是一本读不完,学不透的厚重书。今后一定要跟着群众学,带着群众干,扑下身子,拜群众为师,做一个地地道道的桥西人。”这段话是马军辉书记曾经写下的驻村寄语。
他的心中只有一个信念——为百姓分忧解难,帮助百姓脱贫致富。作为陕西省渭南市富平县桥西村的第一书记,马军辉同志日夜奋战在扶贫一线,不论是白天还是黑夜,都有他穿梭于村落的忙碌身影。在他的心中早已将桥西村当做是自己的家,把村民视为自己的亲人。
桥西村曾在2013年被认定为省级建档立卡贫困村,与其他农村一样,桥西村也曾面临着经产业单一化,大面积粮食低收益低的问题。在马书记以及前任第一书记的带领下桥西村农作物产业以种小麦、玉米,栽种柿子树、花椒树为主,养殖业以养殖奶山羊、生猪、小鸡为主。通过马书记实践团成员了解到桥西村的产业结构正在由单一化向多元化转变,产业结构正在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升级,桥西村发展正处于爬坡转型的关键时期。
作为驻村第一书记,马军辉同志的主要工作就是宣传、贯彻、落实各项扶贫政策,指导村两委开展精准识别、精准帮扶和精准退出工作,组织推动“八个一批”和产业发展,积极开展扶智扶志活动。事实上,马书记所做的工作远不止如此,村民们对马书记十分信任,因此村中大大小小的事情都会找马书记处理,马书记更像是一个大家长,每天忙于处理村中事务,工作到凌晨两三点已是经常便饭。
渭南行实践团成员问到马书记担任驻村第一书记时的感想时,他回答道:“我在农村生活了18年,对农村也很熟悉,也懂得贫困户渴望脱贫的迫切心情,于是主动请缨做驻村干部。产业扶贫是核心,我时常在产业园区周围思考如何发展当地产业,在我担任第一书记期间,我希望花椒产业发展起来,费再多神儿也不怕,只要我在桥西工作一天,我的责任就会担一天。”马军辉书记工作兢兢业业,他做到的远比说到的多。为了更好的工作,他把儿子也带到了桥西村,在村里的幼儿园上学,放弃了城里更优越的教育资源。
“人心换人心,三两换半斤。”马书记与村民坦诚相待,时刻为村民着想,在他驻村的这段时间里,只要手头没有工作,他一般都会走在田间、穿梭在房前屋后,与群众交流致富经验,跟群众交流种植技术,时长帮助群众干农活,做一个能为群众吃苦耐劳、排忧解难的贴心人。
采访中问到对桥西村未来的规划时,马书记说他希望能够大兴产业发展之风,带领村民脱贫致富。此外还希望村中能够建一个儿童之家,让周围的留守儿童都能得到照顾,村中的文化活动广场能够得到充分的利用,提升村民文化素养。
不食人间烟火、不知柴米油盐贵,群众利益无小事,马书记在工作中永远把群众放在首位。“民有所忧、我有所思,民有所呼,我有所应。”这是马书记到桥西后为自己量身定做的工作标准,也是他今后持之以恒奋斗的目标。
“童年生活很苦,我很了解贫困户的生活,我希望以后能以自己的绵薄之力让农民在扶贫过程中得到实惠,我就很满足了”,马书记说道,“欢迎你们报考西部计划或者大学生村官,青年人进入农村历练是有必要的。我认为农村是一本读不完的书,只要是有心人都可以来读一读,感受一下农村的生活。”这是在采访的最后马书记对渭南行实践团成员的寄语,新时代青年应该意识到自己肩上的历史使命,能够为国家、为社会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为基层建设添砖加瓦,将自己的满腔热血挥洒到干涸之地。
目前我国经济发展迅猛,但我国乡村一方面仍存在着基础设施供给不足、生活条件落后等现象。现如今正值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之年,正是有了像马军辉这样奋战在扶贫一线的基层工作者,每日兢兢业业、不辞劳苦的工作,才让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指日可待,让脱贫攻坚不在是纸上谈兵,让百姓真真正正享受到了国家的优惠政策,过上了更加幸福的生活。
http://www.dxsbao.com/shijian/222393.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