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梁家河读习总书记感红色岁月
大学生网报十堰8月3日电(通讯员刘爽)看山是山,见树是树,看到一片山林,总会有人懂得联想得到山与树,走进一个地方,看的是景,想的是人,悟的便是情。在走进习近平总书记度过了七年知青岁月的梁家河,更懂得了这种勤看,细想,善悟这种境界。
在探寻红色历史发展道路,了解建国70周年发展征途上,湖北汽车工业学院中华“梦之队”—时代乐章团队于7月11日,走进了习近平总书记度过了七年知青岁月的梁家河。在这里看了红色遗址,古迹,采访了驻守在这里的工作人员及同样慕名前来的爱国群众,更用心感受到习近平总书记在这里留下的宝贵红色记忆与精神。
眼中是历史心中是感叹
跟随着前来寻访习总书记前行足迹的游客,在下了载满一波又一波游客的公交车死后,我们从坡底目光一路向前,在这里不似城市那般高楼林立,也不似城镇的红砖绿瓦,多的是农家小屋。在每个珍藏有红色文物足迹景点,或多或少的聚集有个阶层年纪的游客。在这中间,有大人领着孩子一路学习了解的,也有一同品味历史,交谈融洽的人群,他们是带着思考去看历史的,是装载着知识来学习的。在向前进行中途,会同样遇到穿着整齐队服的大学生。一路学习一路笔记的虚心聆听。这是作为一个大学生,学习红色文化可以借鉴的态度。在人群中让瞩目的还有着装人民兵服,跟随讲解员的引领有序抵达各个景点的队伍。来自不同的人群,在心之间的敬畏缅怀之情却是一处的。
笔间是成长书中是历程
据了解这片土地上,记载了曾经习近平主席在这里的知青岁月,在这里即使是路边的闲谈浅语,还是历史科普。见闻间,都能听到人们对这片土地,这段历史,又或者是说历史人物的敬仰之情。无论是前进路上的标语警示,亦或眼中独特的地方建筑,都涂上一层历史的抹痕。当走进每一间充满历史画面的土屋房里,里面有还是人物活动的画面图片记录,在每一段文字描述解说下,是历史的烙印,更有习近平总书记这里成长学习存下的精神财富。在斑斑迹迹的时代生活用具上,有茶壶,碗碟,还有黄土色的瓶瓶罐罐。这些在当代社会已是早已消失的生活用品,在这里显的那样古朴经典。在每一间完整保存的房子里,书写着不一样的生活场景。在参观有独特地方性的炕灶后,不仅让人联想到那些寒暖不定的天气天,习总书记克服艰苦,排除外物忠于民众的专研身影。正是这些简单而实用的炕灶,陪伴那些无私奉献的领导人前进。在梁家河这片土地上,遗存的虽然不是价值非凡的古玩文物,也不是规范严谨的资料。但却以独特的地方风情,向后人展示着领导人一步步脚踏实地的成绩踪迹。以淳朴的遗址在现给后人留下宝贵的精神感悟。眼中是留下的风景,心中是存下的深情。
脚下是步伐脑中是前行
观赏完遗址,暂时收起历史的感叹,在当地人的采访了解中。我们继续倾听到这里这里工作人员的耐心讲解。在年纪稍大的守卫人员口中,我们知道习近平从一个不谙世事的小青年到大队书记,在这期间和群众一起参与各种田间山头劳作,没有距离,高低的介怀。亲力亲为,不管是文案桌上,还是地里村间一点儿不含糊。自己出钱帮助贫苦村民,自己实践做适合这里的生产方式计划,他组织过打井,打泥坝实际的解决了村民们用水及土地问题。每踏出的一小步都是他背后的一点点观察记录。在这里的人民心里都深刻的存下这位领导人的恩惠。在年轻的讲解员话语中,我们了解到了更多的是习总书记无6论在哪里都心系百姓,这些百姓是全国人民,也是也是这个他成长的地方,在离开梁家河之后,习总书记一直与这里保持着书信往来,密切关注着这里的发展,为这里捐献出资,即使过年也会往这里寄年货,当再次回到这里,他依然记的在这里小伙伴儿的小名掌故。亲切的关照的老人。这些不仅让人想到习近平总书记提到的不忘初心砥砺前行。在他的身上,用一点一滴的记忆诠释着这句话。他没有忘记这片土地,无论哪里,他前行为民的步伐不曾停下。
在梁家河这篇红色的土地上,习近平总书记的精神永远照耀着这里的人以及前来追寻这里足迹的人们。来到这里在红色的记忆间探寻,在历史中感叹。留存下来的是风景,留存下来的是精神。
http://www.dxsbao.com/shijian/222556.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