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刘凯)黄梅戏,作为怀宁文化的一个代表,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故园文化传承实践队此次调研的对象必定有它,因此在8月2日这一天,实践队队员们便进入了独秀公园里面,因为在独秀公园里不时会有些人在那里唱黄梅戏,而且那里还有黄梅阁。因此在独秀公园里会让更多的人了解到更多的黄梅戏。
队员们来到独秀公园大门。通讯员 刘凯摄怀宁人眼中的黄梅
一进入独秀公园,队员们便看到一群人唱着黄梅戏,围坐在一起。于是大家便先站在一旁听他们唱。等他们唱完之后,队员们便向他们说明来意:“我们是来自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的一支调研队,今天想对家乡的黄梅戏文化进行调研。”他们听说后十分高兴,向队员们说起他们眼中的黄梅戏。在他们眼中,黄梅戏是一种寄托,因为他们对黄梅戏十分熟悉,他们对黄梅戏有一种亲切感。但是他们也说:”黄梅戏目前很少有年轻人来听了,大部分都是老年人在听,黄梅戏现在的传承与发展也有点难了。”听到他们这么说,队员们连忙说:”现在政府也在重视我们家乡的黄梅戏发展了,以前不也还有黄梅戏进校园活动吗?不用那么担心了。”听到大家这么说,他们哈哈大笑,说:“也是,现在政府也越来越重视黄梅戏发展了,黄梅戏应该不会没落的。”然后他们又说再给队员们唱一曲,让大家再感受感受黄梅戏文化。队员们也就现在他们身旁,再听一曲黄梅戏。听完之后,队员们向他们表示感谢并向他们道别,继续向独秀公园里面的黄梅阁走去,因为在那里有更多关于黄梅戏的知识。
队员们在欣赏黄梅戏。通讯员 胡甜甜 摄
黄梅阁中了解黄梅戏
到了黄梅阁以后,队员们便进去参观了一下。在黄梅阁里,大家看到了关于黄梅戏的发展相关知识。黄梅戏与京剧、越剧、评剧 、豫剧并称“中国五大戏曲剧种”,也是安徽省的主要地方戏曲剧种,黄梅戏唱腔淳朴流畅,以明快抒情见长,具有丰富的表现力;表演质朴细致,以真实活泼著称。一曲《天仙配》让黄梅戏流行于大江南北,在海外亦有较高的声誉。2006年5月20日,黄梅戏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黄梅戏角色行当的体制是在“二小戏”、“三小戏”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上演整本大戏后,角色行当才逐渐发展成正旦、正生、小旦、小生、小丑、老旦、奶生、花脸诸行。辛亥革命前后,角色行当分工被归纳为上四脚和下四脚。上四脚是:正旦(青衣)、老生(白须)、正生(黑须)、花脸;下四脚是:小生、花旦、小丑、老旦。
队员们来到黄梅阁了解黄梅戏。通讯员 朗德涵 摄
经过今天在独秀公园的调研,队员们对黄梅戏了解也更加深刻,同时大家对自己作为怀宁人很自豪,队员们都觉得自己要做黄梅戏的代言人,为家乡的黄梅戏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同时通过对黄梅戏文化的调研,大家对家乡文化的蓬勃发展也更加充满信心!(通讯员刘凯)
队员们和唱黄梅戏的老人们合影。通讯员 钱佳欣摄
实习编辑 胡甜甜
http://www.dxsbao.com/shijian/222609.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