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绸之路是中外经济文化交流的纽带,中国也被称为丝绸之国。那丝绸又是如何制作而成的呢?陕西省安康市石泉县是我国西部第一蚕桑产业大县,被誉为“丝路之源、金蚕之乡”。享誉世界的国家一级文物——汉代“鎏金铜蚕”即出土于此。 2019年7月24日,洛阳师范学院文学院暑期社会实践第十小组来到了石泉县的鎏金蚕丝绸公司,在公司职员胡女士的介绍下了解到了丝绸生产的过程。
一、缫丝
将蚕丝从蚕茧中抽出的工艺称为缫丝。挑选好的蚕茧经过高温蒸煮后被送往缫丝车间,在缫丝车间内进行抽丝剥茧。一颗蚕茧可抽出大约一千米长的蚕丝,若干根蚕丝合并为生丝。
二、织造
生丝经过加工之后,按一定的组织规律相交形成丝织品,分为生织和熟织。生织是生丝不经染炼进行织作,织成后再进行染色,而熟织是将生丝染好色之后进行织作,成品不需要再染色。
三、染整
染整也叫印染,包括精炼、漂白、染色、印花和整理等工序。只有运用染整才能让花色与图案出现在织物上,使织物富有美观性和艺术性
西汉时期,石泉县是中国蚕桑丝绸生产的重要产区和丝绸外贸商品出口基地,而如今的石泉县成为了我国西部第一蚕桑产业大县。由一根根蚕丝制作好的丝绸打上标签被送往世界各地,丝绸业的发展也成为了石泉县蚕桑文化一部分。
http://www.dxsbao.com/shijian/222720.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
互联网时代,人们知识获取形式有了巨大的改变,人们开始着眼于“速食”“快餐化”的知识获取渠道,难以静下心来用时间萃取知识的厚度。17工商学子紧抓时代特点,将文化传播与……
查看全文 >>
为促进在校大学生创新创业,培养大学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创业意识,2018年5月10日下午福州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2017级工商管理学子前往海青会的主要分会场之一,开启了“蒲公英创新工厂……
查看全文 >>
为传播服务大众精神,践行公益,化废为宝,合理利用学校学生各类资源,在福州大学华诞六十周年之际,给同学提供一个合理的二手交易平台,福州大学17级工商管理1班联合福州大学校友联络协……
查看全文 >>
4月14日下午,福州大学2017级管工财统年段学生党支部的同学来到福州市儿童福利院,开展“关爱残障儿童,携手健康成长”志愿服务活动。世界卫生日刚过不久,为了向孩子们普及卫生健康……
查看全文 >>
4月12日,为重续魏可镁院士奉献精神,17工商学子再续厚美小学支教之约,一方讲堂,再次延续中华文化之传承,继续浇灌奉献之花。 本次支教,17工商同学周昱彤、林媚等六位同学,为厚美小学……
查看全文 >>
为传承优秀文化血脉,延续专业精神,探寻未来发展。4月17日,在福州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硕士生导师王志玮老师的组织下,17工商管理系同学有幸邀请到“第二届亚太地区MBA助力南京城墙申遗……
查看全文 >>
乘着双一流名单公布、十九大顺利闭幕的东风,庆祝福州大学入选双一流专业建设,且为更好的贯彻十九大精神并研讨专业课程,提升专业修养。11月29日,2017级工商管理1班在素质拓展中心106举行……
查看全文 >>
12月2日上午,在福州的连绵的冬雨不曾停歇的清晨,福州大学2017级工商管理1班的学生早早等在福大学子上学的必经之路上,开展以“雨里为你守候”为主题的志愿活动。自今年大批小黄被投……
查看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