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社会实践 >

华农赴昆明社会实践——逐渐消失的花灯文化

来源:华中农业大学植物科学技术学院 作者:候琳 闫瑞盈

2019年8月1日,华中农业大学植物科学技术学院赴云南昆明社会实践队前往官渡区官渡古镇——古渡梨园调查和体验昆明花灯文化。

官渡区位于云南省昆明主城东南、美丽的高原明珠滇池北岸,地处现代新昆明主城与呈贡新城的连接带,是云南省会城市昆明主城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滇池古渡口“官渡”而得名。官渡,一个欣欣向荣的现代化城区,一个历史悠久而丰厚的文化宝库,各族人民在这片美丽富饶的土地上生生不息,世代相传,谱写了极富特色的历史篇章,留下了绚烂的文化。“花灯”,这一极富特色的民间艺术是官渡人民世代相承的智慧和文明的结晶,是官渡人民的宝贵财富。2005年官渡区被区人民政府、昆明市人民政府公布为“滇剧花灯艺术之乡”,列入首批区、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这意味着官渡区花灯在昆明市、官渡区传统民族民间文化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经过长时间的发展和传播,昆明花灯文化是否得到了很好的传承和创新?事实出人意料,在采访古渡梨园负责人洪小柱老师时,她这样讲:从89年开始,小剧场就没有经费支持更换布景,在她接手的五年里,观众逐渐流失。尽管可以进社区、进学校宣传,又因为”学业为重、事业繁忙”等原因而缺少支持,昆明花灯一度陷入了“上不管,下不学”的艰难处境。

说到花灯文化的传承,洪老师说,我有两名学生。队员们问及学生今天是否有表演,得到的回答却是——没有。花灯表演不足以养活一个人,这只是他们的副业、兴趣和情怀。在提倡保护非遗、保护传统文化的今天,这样有价值的文化变成了一种情怀,听到这样答案的队员们有些无奈。

被问到“面对受众少的情况是否尝试过内容创新“的问题时,洪老师面露难色,”创新的一些节目也有,不是我们不愿意去创新,最大的问题出在经费上,从决定开始创作到写剧本再到后来的舞美、服装、人员调配等,都存在一个经费问题,民间剧团的困难就出现在这里。在两年前提倡脱贫攻坚、精准扶贫时,我们做了一部戏叫‘扶贫村官’,是用滇剧的形式来表现现代村官风貌的体裁,我们逐级上报克服各种困难终于完成了这部剧,并参加比赛获得一等奖、二等奖。但是现在精准扶贫的戏已经过时了,所以说创新很难。“洪老师提及一部新剧的寿命最多两年,可打造这个剧就需要两年时间,等完成的时候就过时了。

“太难了,太难了。“这是采访过程中洪老师一直重复的话,大家不知道她五年坚持的动力是什么,她说只是情怀。我们听出了老师对花灯文化的热爱和激情,也听出了无奈与心酸。

“他们早上十一十二点多就来了,有的还没吃饭。”这是花灯迷的生活常态,他们平均年龄在75岁左右,古渡梨园是他们主要的听戏场所,每个人都有自己固定的座位。梨园的演出时间是下午两点到四点,听着花灯长大的那一辈早早来这里找自己的座位,和旁边的人说说话,听戏,聊聊家常。

“那一辈人的热爱很纯粹,这是一种情怀吧。”洪老师看着那一批忠实观众,欣慰又带点失落,“虽然基本上每年都有观众流失。”

流失的不只是观众,还有传承者。梨园演出的前三天我们在一些景点对当地人做了一些采访,她们也是听花灯长大的,但是随着现代各种娱乐项目不断兴起,花灯受众度变得很小,愿意传承下去的人越来越少。此外,在没有外力帮扶的情况下,编剧对曲目的创新会有很大阻力,现代媒体更新速度过快,不断冲击着需要精细打磨的本土戏曲,传统花灯表演面临的苦难并不是成功申遗就能解决的,它需要活起来,活在人们的生活中,而不是仅仅存放在博物馆陈列柜供人遥望。

下午两点,舞台帷幕被缓缓拉开,《母女泪》第一段准时开演,花旦嗓音嘹亮,将故事娓娓道来,观众席角落的人也在跟着角色低声吟唱,中途没有人离场,馆内的爷爷给各位看官添热水,不时闲谈几句。

洪老师说,她接手这里五年了,五年间无数次的演出在旦角和看客间建立了极深的信任,看客们逢戏必看,风雨无阻,就算大冬天也会在梨园坚守;演出团队无论观众多少,每次演出都妆容精致,道具备全。

锣鼓声密集响起,看客们拍手叫好,旦角收声回走,帷幕缓缓收拢。

据了解,官渡花灯演唱活动源远流长。根据现有资料考证,昆明花灯始见于清代嘉道年间(1796~1821年),到了道咸年代,官渡区的广南卫、小厂村、大板桥等便有了灯班的演出活动,清末民初(即1912年前后)花灯进入了繁荣昌盛时代,并不断朝着新的方向发展。仅就上世纪20年代施章收集的15个传统花灯剧来看:除少数保留原貌外,其他(特别是富有民间色彩的)都不同程度地朝着本地区的方言、言音、土语、民俗等方向转化,逐渐把原剧本中的语言改为了官渡区的地方语言。有的剧本甚至只保留原框架,内容却全被地方化,如《乡城亲家》正因艺人们改变了内容和口语,好像这个故事就发生在群众周围,所以深受群众欢迎。20世纪20年代,就读于国立中央大学的官渡区人施章先生,曾收集昆明传统花灯进行了深邃的探索,并编成 《农民杂剧十五种》,还以简谱形式记录了部分剧目的主要曲调。

文字记者:华中农业大学植物科学技术学院赴云南省昆明暑期社会实践队 候琳、闫瑞盈

图片记者:华中农业大学植物科学技术学院赴云南省昆明暑期社会实践队

http://www.dxsbao.com/shijian/222741.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

相关内容

我的“三下乡”|关爱老人,宣传应急自救—“护童润老,树人传情”实践团

7月12日重庆人文科技学院“护童润老,树人传情”实践团在树人镇进行了关于“关爱老人健康,宣传应急自救”的宣传教育活动。图为“护童润老,树人传情”实践团在敬老院合影七月来临,夏季…… 护童润老,树人传 重庆人文科技学院建筑与设计学院查看全文 >>

赋能乡村生活,守护自然生命

7月12日重庆人文科技学院“护童润老,树人传情”实践团在树人镇进行了关于“关爱儿童健康,宣传应急自救”的宣传教育活动。,实践团成员特意为小朋友们准备了一堂特别的课程——新23常能之…… 护童润老,树人传 重庆人文科技学院建筑与设计学院查看全文 >>

创意扭扭棒与强军战歌:激发孩子想象与爱国情怀

为进一步推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增强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积极响应国家、学校号召,重庆人文科技学院“护童润老,树人传情”实践团在重庆市丰都县树人镇开展2024年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 护童润老,树人传 重庆人文科技学院建筑与设计学院查看全文 >>

丰都树人镇:体育与折纸课点亮孩子暑期

为进一步推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增强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积极响应国家、学校号召,重庆人文科技学院“护童润老,树人传情”实践团在重庆市丰都县树人镇开展2024年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 护童润老,树人传 重庆人文科技学院建筑与设计学院查看全文 >>

绘出新天地,棋走人生路

2024年7月11日上午,重庆人文科技学院“护童润老,树人传情”实践团在丰都县树人镇青少年家庭教育互助会对树人镇儿童进行了关于帆布袋的创作涂鸦和中国象棋技巧的授课。图为“护老润童”实…… 护童润老,树人传 重庆人文科技学院建筑与设计学院查看全文 >>

雨中的红色课堂:传承历史,启迪未来

细雨绵绵,给炎热的夏日带来一丝丝凉爽,也为重庆人文科技学院“护童润老,树人传情”实践团的暑期“三下乡”活动增添了几分诗意与温情。7月14日,这支由青年志愿者组成的队伍,在细雨的…… 护童润老,树人传 重庆人文科技学院建筑与设计学院查看全文 >>

青春聚力树人镇,护童润老暖人心

青春聚力树人镇,护童润老暖人心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推进,重庆人文科技学院积极响应国家号召组织大学生开展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2024年7月12日上午,“护童润老,树人传情”实践团成员…… 护童润老,树人传 重庆人文科技学院建筑与设计学院查看全文 >>

温情走进敬老院,用爱心点亮夕阳红

在这个充满温情的暑期,重庆人文科技学院“护童润老,树人传情”实践团积极响应“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的号召,带着对老年人的深切关怀与敬意,踏上了前往镇敬老院的旅程。此行,他们不…… 护童润老,树人传 重庆人文科技学院建筑与设计学院查看全文 >>

推荐内容

“秉持新思想深研诸会精神,肩扛使命责勇赴时代征程”主题团课成功举办

“秉持新思想深研诸会精神,肩扛使命责勇赴时代征程”主题团课成功举办12月13日,24090441团支部带领全体团员和入团积极分子在…

【曲园学子寒假社会实践】——新春进乡镇,平安过大年

“万物迎春送残腊,一年结局在今宵”春节是国人心中最重要的节日,回家则是中国人心中割舍不下的情感。新春佳节临近,大集上…

走访优秀校友 汲取奋斗力量

2024年1月6日,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走访优秀校友,汲取奋斗力量”寒假社会实践小组对两位优秀毕业生展开采访活动。当前就业…

青春助老 传递温暖力量

青春助老传递温暖力量为助力养老服务传递爱心、弘扬敬老爱老品德,“采光”实践团于2025年1月12日-2025年1月25日前往河北省雄安新…

春节实践时间到!

寒假实践总结寒假伊始,我们小组便以浓厚的兴趣和求知欲,共同投身于一场以“传统文化节日——春节”为主题的实践活动中。在…

最新发布

青岛科技大学 “循农智农益农”调研团走进崔岭西村,了解农业发展现状
2019年8月6日,青岛科技大学赴潍坊寿光“循农智农益农”实践调研团来到寿光市稻田镇崔岭西村,围绕崔岭西村农蔬产业发展历史及发展现状,通过走访交流及发放调查问卷的方式,对村民们进行了采访调查。一来到村…
青岛科技大学赴潍坊寿光“循农智农益农”实践调研团深入周家庄,调研蔬菜生产地
2019年8月6日8:00,青岛科技大学赴潍坊寿光“循农智农益农”实践调研团来到潍坊寿光纪台镇周家庄,走进田间地里,了解大棚蔬菜的基本种植原理。到达周家庄村委大院后,周子胜技术员热情地迎接了团员们,随后与…
菇往经来社会实践队8.6(2)
【最新动态光电学院】前往泌阳农业局讲解仪器8月6日,“菇”往“经”来社会实践队前往泌阳农业局,找到相关负责人为他们讲解实验仪器,并听取意见。8月6号的上午八点钟,社会实践队员们收拾整齐,准备出发,…
菇往经来社会实践队8.6下午
【最新动态光电学院】前往食用菌研究所在泌阳巨家村为期两天的实践已经结束了,实践队将仪器的具体的操作方法给了当地的菇农,并且将部分仪器留给了菇农,让菇农自己亲自使用测试仪得到菇农自己最直接的体会…
青岛科技大学赴临淄区“走进绿色石油化工”调研团参观铆焊车间
8月3日14:00,青岛科技大学赴临淄区“走进绿色石油化工”调研团前往山东清源集团有限公司旗下的山东齐鲁石化机械制造有限公司,公司共有铆焊一、二、三重型容器生产制造车间、综合机械加工车间、冷旋压封头车…
走进客路村,图书传千里
7月12日,广东医科大学“红土情”三下乡志愿服务队前往雷州客路村进行暑期社会实践。为了让孩子们能够接触到更多知识,激发孩子们学习的热情,红土情志愿服务队开展了“图书角”活动。队员与孩子们的合照。客…
走进乡村,体味时代发展变化
本着对深入基层感受乡村发展变化的初心,这次的“三下乡”实践活动我们选择了青岛市即墨区田横镇丰城社区雄崖所村。希望通过这次的考察实践,探索“美丽乡村”建设,人民幸福指数的不断提高,从自身感受入手…
访问南街人士,探寻制度优势
南街村是为数不多坚持发展集体主义经济模式的全国十大名村,著名红色旅游景点之一,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在市场经济十分发达的今天南街村依然能够坚持自己独特的发展模式并将集体经济迅…
即使光芒微弱,但也能够照亮一方
我是怀着激动期待夹杂着些许忐忑不安的心情参加的这次暑期社会实践的。第一次参加公益活动,第一次接触到这么多需要帮助的人。每个人生来就不同,人生并不是完全公平的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人生,每个人有自己…
春夏秋冬,我们都不愿停息
这个暑假,我再次来到淄博市爱之翼特需儿童之家,一切都是那么的熟悉。当看到孩子透着天真无邪的眼睛时,回忆汹涌而来,一路奔波的疲惫在那一刻都显得微不足道了。去年我加入微光公益团队,一同度过了辛苦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