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匠从八方来,器成天下走”。景德镇,从1600年前开始制瓷,窑火千年不熄,成就了一个城市依靠单一手工业支撑千年的奇迹。在这里,一双双工匠之手,将不起眼的泥土变成家喻户晓的瓷器。在这座奇迹的古都,华中农业大学实践团队见证了“泥与火”的传奇。见证了数以万计的陶瓷工匠对工匠精神的深刻诠释:耐心、细心、创新。
2019年7月31日,在景德镇皇窑景区,实践团队对在此工作的老艺人进行了采访。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滴水穿石,非一日之功
平凡的事情做到极致,就是不平凡。在这里,李师傅向实践团队充分阐述了这一点。
实践团队:师傅您好,我们是华中农业大学实践团队的,请问您现在做的是什么呢?
李师傅:这个呀,这个是拉胚,得把这个胚拉好,不然做不出个样子。
实践团队:那师傅,这个拉胚有什么技巧吗?
李师傅:技巧?这有啥技巧?就是练呗,练多了就会了。
实践团队:师傅您拉这个多久了呀?
李师傅:这个……当学徒就学了个三年多,之后来来回回又做了十来年吧……
经实践团队了解,这位人们亲切喊称李师傅的老艺人,已经在拉胚上投入了十几年。看着一个个栩栩如生,惟妙惟肖的拉胚成品,队员心中默默赞叹,拉胚的手艺并不难,只需要将黏土拉成一个器皿的形状,难的是十几年如一日的坚守,这份坚守,是热爱,是传承,是责任,是永不磨灭的工匠精神。临走前,李师傅向实践团队传授他十几年的感悟,“做瓷器就像做人,每一步都必须走得踏踏实实。”
精雕细琢,质量是他们的自尊
实践团队参观时注意到,有一间房间,里面装满了破碎的瓷器,据了解,这是皇窑落选精品砸毁处。这里的老艺人有一个铁打不动的规矩,有瑕疵,就销毁,哪怕只有百分之一。
在这个砸毁处,有着造型各异的陶瓷,有的小如茶杯,有的高达几米,这些都耗费了工匠们无数的心血与汗水,但他们都毅然决然地销毁,这是制瓷人的自尊,他们对瓷器认真负责,让每一个烧制的瓷器都完美无瑕。“真正的艺术品是靠精益求精的态度、淡泊充实的内心以及精准的技艺共同打造的”。
瓷与水,高山流水觅知音
实践团队:师傅,这盆子里的是什么呀?
黄师傅:就是水啊。
实践团队:那这个水对陶瓷制作是不是很重要呀?
黄师傅:那是,做陶瓷没有水的润滑和软化,就是白搭。还有,你一会往后走,能看到一个大水车,旁边就是水碓房。以前呀,都是用高山流水的冲击力来打碎瓷石。你再看那个……
黄师傅一谈起水和陶瓷,就开心地与我们讲个不停。水与陶瓷,仿佛是情投意合的知音。两者结合,诞生了中华最美丽的瑰宝。
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刘远长说:“熟能生巧精雕细琢是基础,有思想能创新才是工匠精神的精髓。”千年窑火,犹如凤凰涅槃,催生出景德镇陶瓷文化的灿烂,是中国陶瓷史上和文化史的一颗璀璨明珠。不灭匠心,是景德镇匠人们的艺术追求,在高质量发展的时代背景下,精益求精,追求极致,必将推动中国陶瓷文化和陶瓷产业繁荣兴盛。
文字记者:华中农业大学赴江西省景德镇暑期社会实践团朱俊宇
摄影记者:华中农业大学赴江西省景德镇暑期社会实践团杨定宜
华中农业大学赴江西省景德镇暑期社会实践团彭捷
http://www.dxsbao.com/shijian/222766.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