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8月7日下午,青岛科技大学赴商河“青春化,非遗行”实践团结束所有计划行程并进行实践总结与讨论。
实践团于2019年8月2日下午开始集合,于8月3日上午正式开始实践活动,活动主要有参观、走访、探寻、、体验、发放问卷、总结交流等形式,活动方式多样,到达地点多样、涉及非遗种类较多。实践团主要对鼓子秧歌、糖酥火烧、商河老粗布这三种最具有代表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再次总结与讨论,找出其发展中的优点与可取之处,发现其缺点和困境,并提出切实的解决方案。
经过之前对糖酥火烧的实地调研和了解,实践团成员对其存在的发展优势和劣势进行了讨论和总结,在互相交流的过程中也都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和解决问题的方案。首先,糖酥火烧作为当地有名小吃,已经被列为了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经过不断的传承和改良,如今,实现了工厂化的规模生产,从研发制作,到包装售卖已经形成了一条链的制作。这样的生产模式,保证了糖酥火烧的供应,更解决了各种安全服务问题。提起糖酥火烧,总让人想起“香、软、酥、脆”四个字,脆而不硬,软而不腻,满足了各个年龄阶段的要求,而且,为满足大众需求,糖酥火烧在经典原味的基础上,新研发了包括红枣、豆沙、椒盐等十二种新口味,使其在市场中的接受度大大提高。当然,糖酥火烧也存在许多发展困境,由于在制作过程中零添加防腐剂,导致其保存时间最多只能达到两个月,很难在运输到遥远地区时还能保证完美的口感和足够长的保存时间。这个问题就大大缩减了糖酥火烧的市场,形成了工厂化生产却无相对应的需求的局面。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实践团成员经过思考讨论,提出可以加工半成品的方案,即生产出的火烧可以进行冷冻保存,在需要时再进行烘烤,不仅可以解决保质期短的问题,还可以让各个地方的人们都可以吃到刚出锅的糖醋火烧,品尝到它最完美的口感。还可以在不同的地方,开设分厂,形成区域化的供应。在不断的探索和发展种,解决现有问题,才能促进糖酥火烧的更好的发展,实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继承和传播。
根据队员们对于商河老粗布的的讨论,总结出了其优点和缺点并讨论出了今后发展的几个方案。首先,商河老粗布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蕴含着商河县的风土人情,也因此吸引了很多对此感兴趣的群众。其次,商河老粗布坚持纯手工制作,先染色后织布,极大的减少了布料中有害物质的存在。除此之外,与机器制作的布料相比,手工织布透气性好,冬暖夏凉,老一辈人也有“老粗布养人”的说法。但是由于宣传力度小,了解老粗布的人也很有限。除此之外,老粗布的很多花样属于老一辈比较喜欢的式样,但现在很难被大众接受并喜欢。由于其织布过程繁琐且困难,也就很少有人愿意去了解去学习,而老一辈的人也在逐渐变少,这就使得很多花样已经失传。制作时间长,成本高,效率低,利润小,政府支持度小,使其发展受到了严重的阻碍。对此,队员们想出了一系列应对的方案。 例如,将现在大众喜欢的花样融入到布料中,使其更易被接受。加大宣传力度,开设兴趣团,从小培养人们的技艺。获得更多的政府支持,实现工厂化体系。
鼓子秧歌作为商河县最有名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商河最受重视。商河县政府积极鼓励推广传承鼓子秧歌,在中小学开设鼓子秧歌课程,同时鼓励各个乡镇进行学习表演,举办各种大型演出和比赛,激发市民的重视程度。鼓子秧歌是商河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成功典范,传播度高,已经在瑞典、韩国等国家进行演出,传承方面阻力较小,政府支持度高,市民传承热情高,值得其他非物质文化遗产借鉴。
http://www.dxsbao.com/shijian/223046.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