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社会实践 >

大学生三下乡:探寻行走在刀尖上的艺术

来源:湖北汽车工业学院机械工程学院 作者:刘天浩

大学生三下乡:探寻行走在刀尖上的艺术

7月25日滨州电(通讯员 刘天浩)“山丹丹开花哟,红艳艳,咱们中央那个红军到陕北,咱们中央那个红军到陕北,千家万户,哎咳哎咳哟,把门开 哎咳哎咳哟,快把咱亲人迎进来,咿儿呀儿来吧哟喂,为民亲人,哎咳哎咳哟,热炕上坐,哎咳哎咳哟,痴心的话儿,飞出心窝窝,咿儿呀儿来吧哟喂……”

一走进大门,一首颇具陕北特色的《山丹丹花开红艳艳》便从屋内传出流入了实践队员的耳中。推门而入满墙各种各样、大大小小的剪纸将实践队员的视野挤满。剪纸艺术是中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装点生活或者配合其他民俗活动的传统的装饰艺术。中国最早的剪纸作品发现是北朝时期的五福团花剪纸,南北时期《木兰辞》中的“对镜贴花黄”贴的便是剪纸。

陕北剪纸有窗花、喜花、寿花、炕围花、祭祀花等等诸多样式,不论是人们家里的窗上、墙壁上等等,在陕北各个地方都能见到剪纸的身影,它已经成为陕北不可缺少的一道风景,也成为陕北人民忘不了的情怀。

7月10日湖北汽车工业学院“爱我中华”梦之队-时代乐章来到了延安市杨家岭革命旧址找到了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剪纸大师李福爱。

剪纸艺术的灵魂

剪纸艺术是中华民族传统的民间艺术,它能带给人们视觉上透空感,是陕北人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更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剪纸既表达着剪纸人对生活的热爱,也传递着他们对美好未来的憧憬。

李福爱坚持剪纸40余年,对于传承与弘扬剪纸文化,他有着自己的信念。“一门手艺的传承我不会局限于家庭,我现在就是面向全国的,全世界的。无论我走到哪里,无论我是谁,只要感兴趣,我就教。艺术是给人共赏的仅仅传承给自己的后代过于狭隘,拥有这样的想法是剪不出生动而富有灵性的剪纸的。如今市面上的机器加工,效率高 不说,还很精美,但是没有灵魂。剪纸是艺术,艺术是不能被复制的,只有付出心血与努力,凝结而成的剪纸,才会生动,灵巧。”

李福爱的每一幅剪纸都源于生活,一大张红色纸,一剪子下去,就把农家日子剪出活了,沿着心的方向,坐在灯塔的顶方,俯瞰纸上的人儿的生活。一幕幕在眼前浮现,一件件在她手掌中剪辑成一个个童话,也在街坊领居的口中传颂,同时也编织着一个属于他们年纪的梦。“我剪纸从不画样,不画线,不描红,没有任何印痕,没有任何样板,灵感来了,说剪啥就剪啥。“

每一幅独一无二的剪纸,都是剪纸匠人的心血结晶。李福爱的大型剪纸《延安人民欢庆澳门回归》作为延安市人民政府礼品曾送给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因为澳门回归,因为国家强大,李福爱的内心由衷的激动而感慨,为表达心中这一激动的情感,从而创作这一不可多得的艺术作品。

我们随处于新时代,但是我们不能只关注于新时代的发展,同时也应该多关注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中华上下五千年文化,黄天厚土,人杰地灵。在这片黄土地上,陕北人民用它们独有的方式表现出陕北风情独特的文化。

正是有着像李福爱这样的一批默默奉献的剪纸艺术家,陕北剪纸艺术才能如生命之树一般常青不衰。我们坚信随着时代的步伐,陕北剪纸必能焕发出新的光彩。

http://www.dxsbao.com/shijian/223244.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

相关内容

忆一抹红色峥嵘,学一份精神长流

(通讯员王丽2024-1-27)散是满天星,聚是一团火。转眼间,本次寒调活动已接近尾声,为确保后续收尾工作的顺利完成,湖北师范大学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萤火虫实践队于2024年1月27日开展的长征…… 王丽 湖北师范大学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查看全文 >>

红色基因始相承,涅做磐石永续存

(通讯员王丽2024-1-26)时光如匆匆流水,转眼间,湖北师范大学计算湖北师范大学计算机火虫实践队的寒调已进行到第6天。队员们仍旧热情不减,积极投身到各项工作中,通过亲身实践为红色文化…… 王丽 湖北师范大学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查看全文 >>

发扬萤火之光,传承文化使命

(通讯员王丽2024-1-25)白驹过隙,光阴荏苒。转眼间,湖北师范大学计算湖北师范大学计算机火虫实践队的寒调已进行到第5天。队员们仍旧热情不减,积极投身到各项工作中,通过亲身实践为红色…… 王丽 湖北师范大学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查看全文 >>

热情高涨斗志昂,红色文化我传扬

(通讯员王丽2024-1-24)时光如白驹过隙,转眼间,湖北师范大学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萤火虫实践队的寒假调研已经进行到了第4天,尽管寒调生活已经过半,但队员们的热情依然高涨,积极投身于…… 王丽 湖北师范大学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查看全文 >>

深入实践勤调研,红色文化尽彰显

(通讯员王丽2024-1-23)凡心所向,素履以往,生如逆旅,一苇以航。为了解更多居民对于红色文化的看法和观点,2024年1月23日,湖北师范大学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萤火虫实践队开展的寒调第三天…… 王丽 湖北师范大学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查看全文 >>

深入社区勤调研,红色文化永流传

(通讯员王丽2024-1-22)烈火炼真金,实践验真理。为深入了解居民对红色文旅的认识和思考,积极响应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利用好红色资源,传承好红色基因”的号召,2024年1月22日,湖北师范大学…… 王丽 湖北师范大学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查看全文 >>

潜心学习积经验,蓄势待发展风采

(通讯员王丽2024-1-21)迎着初晨的曙光,湖北师范大学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萤火虫实践队的队员们满怀热忱地开启了寒调的第一天。在队长的带领下,实践队的队员们全身心地投入到此次社会实…… 王丽 湖北师范大学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查看全文 >>

尽心竭力勤浇灌,支教花开别样红

(通讯员王丽2023-7-20)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时光匆匆,光阴荏苒,转眼间,为期20天的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已经结束。为回顾往期支教生活,同时激励孩子们传承雷锋精神,接续奋斗展风采,给…… 王丽 湖北师范大学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查看全文 >>

推荐内容

【教科院】教育科学学院举办“星光引路·童心同行”蓝信封系列活动

【教科院】教育科学学院举办“星光引路·童心同行”蓝信封系列活动(通讯员吴祥涂湘缘)4月12号下午教育科学学院主办的蓝信封…

阳光学院人工智能学院守护怡海小镇的海岸线,共筑生态家园社会实践

怡海小镇,这座位于福建省厦门市的浪漫小镇,以其绝美的海岸线和独特的人文景观吸引着无数游客。然而,随着旅游业的发展,海…

阳光学院人工智能学院把我的大学带回母校:安溪县梧桐中学

安溪梧桐中学位于素有“仙境”之称、闻名遐迩的侨乡文化区——安溪县著名侨乡蓬莱镇,坐落于国家4A级旅游胜地——清水岩山下…

阳光学院人工智能学院返南安新侨中学宣讲我的大学实践队

福建省南安市新侨中学创办于1954年,坐落于闽南经工商品集散地——南安洪濑镇。其前身为南安私立华侨子弟补习学校,原址梅山…

阳光学院学子返乡助力高考,为学弟学妹点亮逐梦之路

近年来,阳光学院紧扣时代主题,每年利用寒暑假组织近万名青年学生奔赴全国各地,实践足迹遍及28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学…

最新发布

赴天津泥人张,访非遗传承路
赴天津泥人张,访非遗传承路2019年7月18日,华中农业大学赴天津泥人张社会实践团队一行五人在天津泥人张美术馆采访到了泥人张世家经纪人李丹女士。采访以聊天的形式开展,气氛十分融洽。首先她向我们简单介绍…
三下乡:井冈山上重拾红色记忆
三下乡:井冈山上重拾红色记忆十堰7月25日电(通讯员赵玉琴)“山下旌旗在望,山头鼓角相闻。”毛泽东同志的诗词中,井冈山绿树盘山,迷雾缭绕,战火纷扰群雄四起,景象壮观。井冈山,中国革命的红色摇篮,中…
电气学院心心相印调研团正式结束
近日,山东大学电气工程学院心心相印调研团关于孩子对于短期支教的看法的调研活动正式结束。经过调查问卷与深入分析,各年级学生现场访谈,不同地区学生对比,新闻人员负责撰写新闻并发表、剪辑员负责后期视…
高校学子三下乡:井冈山上重拾红色记忆
高校学子三下乡:井冈山上重拾红色记忆十堰7月25日电(通讯员赵玉琴)“山下旌旗在望,山头鼓角相闻。”毛泽东同志的诗词中,井冈山绿树盘山,迷雾缭绕,战火纷扰群雄四起,景象壮观。井冈山,中国革命的红色…
三下乡:探寻行走在刀尖上的艺术
三下乡:探寻行走在刀尖上的艺术7月25日滨州电(通讯员刘天浩)“山丹丹开花哟,红艳艳,咱们中央那个红军到陕北,咱们中央那个红军到陕北,千家万户,哎咳哎咳哟,把门开哎咳哎咳哟,快把咱亲人迎进来,咿儿…
青岛科技大学赴菏泽市东明县武胜桥镇“绿色新农村”调研团参观玉皇化工科研中心
文/罗雪丹图/谢堂轩“三下乡·千村行动”,全称为山东省大学生“三下乡·千村行动”共青团助力扶贫专项行动,是山东共青团青春扶贫行动的重要项目之一。该项目旨在发挥大学生智力优势,学习总结农村脱贫经验,…
彩色童年,纸花层叠——E行天下小水滴公益联盟临沂支教团开展手工课
8月7日下午,小水滴公益联盟社会实践团赴临沂支教队于马牧池乡常山庄社区活动中心开展手工课“插瓶五彩花”,二十余名当地学生参与课程。课前,任课队员张雪婷、王爱龄、高春雨共同准备课程教具,围绕教学步…
走进延安:红色情怀在心中
走进延安:红色情怀在心中延安7月9日电(通讯员林若天)70年前的延安是革命先烈的发源地也是黄河人民的依靠,70年后的延安是我们最值得学习的地方也是中华人民的榜样。如今我们来到了这座红色教育城市来探索延…
大学生走进延安:红色情怀在心中
大学生走进延安:红色情怀在心中延安7月9日电(通讯员林若天)70年前的延安是革命先烈的发源地也是黄河人民的依靠,70年后的延安是我们最值得学习的地方也是中华人民的榜样。如今我们来到了这座红色教育城市来…
红色情怀在心中
红色情怀在心中延安7月9日电(通讯员林若天)70年前的延安是革命先烈的发源地也是黄河人民的依靠,70年后的延安是我们最值得学习的地方也是中华人民的榜样。如今我们来到了这座红色教育城市来探索延安的不朽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