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社会实践 >

雕淳朴,绘民风:杨家埠木板年画的继承与发展

来源:南京师范大学泰州学院 作者:秦晓梅 苏娜

7月29日,南京师范大学泰州学院“雕琢刻印,寻梦非遗”团队对非物质文化遗产杨家埠木版年画,开展了为期一个星期的调查。团队深入山东潍坊杨家埠民俗文化古村进行实地调查,向老艺术家们学习了杨家埠木版年画的制作过程,了解了杨家埠木版年画的继承情况,以及调查了杨家埠木版年画的发展前景。

“夏日出东北,陵天经中街。”盛夏的日光可是近于“刻毒”了,树叶挂着层灰土打着卷,低垂着头,小草瘫软在地上,松软松软的。仅管如此,团队对参与实践的热情丝毫没有消减,队员们顶着烈日奔走参观于杨家埠民俗文化古村,参观木版年画博物馆,采访木版年画传承匠人。

年画深受朴素劳动人民喜爱,年年有余、榴开百子等是劳动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渴望,而栩栩如生的神华和戏曲人物更体现了劳动人民的智慧。

实践团来到坐落在潍坊市东北方向三十里处的西杨家埠村,在杨家埠的牌坊里就感受到了浓郁的乡土气息和淳朴鲜明的艺术风格。在年画博物馆,讲解员带领大家通过了“福、禄、寿、喜”的四个门廊,循序参观了杨家埠年画起源、历史成就等七个展区,真切感受到了年画的魅力。

博物馆中还陈列着旧时杨家埠年画全国分销分布图创作目录等史料,让大家真实感受到杨家埠木板年画当年的盛况。当时杨家埠年画远销江苏、安徽、河南、河北、内蒙古等地,生意兴隆。兴盛时的每年秋天,各路画商就云集杨家埠。晚上,大街两旁张灯结彩,年画挂满街头。每年前来选购画作的商贩多达数千人。当时,卖画兴唱小段,最流行的唱词有:“一进门来苏东坡,坐下韩信问萧何。不是本号不赊账,如今要账太啰嗦。赊账如同三结义,要账就像请诸葛。”形成了杨家埠村十分热闹的气氛。

杨家埠年画表现内容丰富多彩,有神像类、门神类、美人条、金童子、花鸟山水、戏剧人物、神话传说等,同时也有反映民间生活、针砭时弊之作,但喜庆吉祥是杨家埠年画的主题。杨家埠木版年画体裁形式新颖多样,从大门上的武门神、影壁墙上的福字灯、房门上的美人条、金童子到房间内的中堂、灶王、炕头画等,无所不及,无处不有。真不愧民间流传“巧画士工农商,秒绘财神菩萨,尽收天下大事,兼图里巷所闻,不分南北风情,也画古今逸事”这话。

杨家埠木版年画博物馆内,最先映入眼帘的是,一代又一代的杨家埠人对木版年画的继承与发展,让人看到木版年画的不断发展实属不易。令人叹为观止的是,木版年画的精美,绘图与色彩恰如其分,同时,博物馆也展出了很多木版年画的画册,可见,木版年画是文化遗产,却不老套,它有着各色各样精妙绝伦的图样。另外,博物馆内也制作木版年画工具的展出,对于那些对木版年画不甚了解的人,对这些工具就惊叹万分了。

之后,实践团队向传承匠人们学习了木版年画的制作,观摩了木版年画的制作,同时,听取了匠人们讲解,了解到杨家埠木版年画的制作大致可以分为会搞、刻印、印刷等几道工序。此时,有些队员便开始跃跃欲试了,在匠人的指导下,首先在柳枝炭条、香灰上绘画,这道工序成为“朽稿”接下来完成征稿,将休稿的成果反贴在梨木上加以雕刻,此时便点出了年画的线条和颜色。印刷年画时用木板印出年画的轮廓,然后再印上不同的色彩。压平晾干之后不版年画就大功告成了。

不知是哪一位队员突然提出疑问:“怎么都是老人在制作木版年画呢?”

听了这话,一位老人解释道,我们杨家埠人不管老人还是孩子,都会制作木版年画,只不过年轻人大多在外务工。

“那又有谁来继承木版年画呢?”

“也有不少年轻人会回来经营木版年画,即使那些在外的年轻人,他们也会永远记得自己是杨家埠人,这是一种精神啊!”

的确,精神在,木版年画这盏非物质文化遗产明灯就不会熄灭。

通过这次的社会实践,对杨家埠木版年画的调查,了解了木版年画的制作过程和当前的继承情况。我们明白,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继承不应只是一句空话,更应落到实处。

非遗文化是中国几千年历史的积淀,也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瑰宝,对中华民族精神的构建有着重要作用,也对文化自信建设有着重要推动力。当代大学生有责任有义务以实践、以行动记录传统非遗文化的深远魅力,让传统非遗文化在新时代有新的解读。

http://www.dxsbao.com/shijian/223392.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

相关内容

新春送暖慰银发,佳节传爱伴暮年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新春来临,面对农村孤寡老人社会弱势群体,泰安市岱岳区山口镇开展志愿者下乡慰问活动。曲阜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和煦风送暖,青力奉社区”社会…… 郭呈玉 曲阜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查看全文 >>

探索非遗瑰宝,传承匠心古韵

漆扇,作为我国传统工艺中的一颗璀璨明珠,集实用性、艺术性和文化性于一身,历经岁月沉淀,散发着独特的魅力。1月24日,曲阜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和煦风送暖,启新程芳华”社会实践队…… 郭呈玉 曲阜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查看全文 >>

曲园学子三下乡:多元服务爱满社区

“寒流席卷入深冬,社区暖意万民胸。”1月17日,曲阜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和煦风送暖,青力奉社区”社会实践队在家乡开展多元社区服务活动。据了解,开展此次志愿服务的目的是力所能及…… 郭呈玉 曲阜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查看全文 >>

推荐内容

温暖陪伴,助力成长

温暖陪伴,助力成长在寒假期间为给中小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解决学习中的困难,提升学习效果,2025年1月16日,曲阜师…

新春送暖慰银发,佳节传爱伴暮年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新春来临,面对农村孤寡老人社会弱势群体,泰安市岱岳区山口镇开展志愿者下乡慰问活动…

横幅高悬映冬阳 用电安全入民心

随着冬季的脚步悄然而至,寒风凛冽中,家家户户的用电量也随之攀升。为有效应对冬季用电高峰带来的安全隐患,确保社区群众生…

守正创新共度春节

中国青年网滨州1月19日电(通讯员牟璟瑶)“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春节是中华民族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它承载…

知识收纳,书海“整”行

随着社会对知识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图书馆作为知识的宝库,承载着传播文化、服务大众的重要使命。为了深入了解图书馆的日常…

最新发布

访校史,探寻教育之路
建国七十年来,中国各个领域的发展如火如荼,其中教育事业的发展更是突飞猛进,成为中国崛起的强大后备力量。7月13日,西安交通大学暑期实践团队围绕建国七十年来教育事业的发展,相继参观了西北大学、西安建…
山东师范大学商学院“电商扶农”团队暑假社会实践 赴蒙阴县进行农村电子商务调研活动
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大力建设具有广泛性的促进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的基础设施,鼓励支持各类市场主体创新发展基于互联网的新型农业产业模式,深入实施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加快推进农村流通现代化”…
人文学院志愿者赴敬老院、少年之家为弱势群体送去温暖
人文学院志愿者赴敬老院、少年之家为弱势群体送去温暖为了关怀社会弱势群体,弘扬敬老爱幼的中华传统美德,常熟理工学院人文学院学子秉持“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者精神,组建了一支“赴常熟敬老院…
赏非遗年画之美,悟民族传承之道
潍坊杨家埠木版年画以其独特的艺术特点当选我国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十载中我们赏年画之美,但同时也忧其传承之道。为了了解杨家埠年画的现状,探寻未来走向。南京师范大学泰州学院商学院秦晓梅、李英琦…
走进乡村,聚焦产业发展,东大学子探访大梨树村
2019年8月1日,东北大学工商管理学院赴辽宁省五市社会实践团前往丹东凤城大梨树村进行实地调研,探索建国70周年间乡村产业发展,感受乡村产业发展带来的变化。本次考察从文字资料搜集、实地调查记录、采访询问…
走进乡村,聚焦产业发展,东大学子探访沙都彰武
7月30日,东北大学工商管理学院赴辽宁省五市社会实践团前往阜新市彰武县阿尔乡镇进行实地调研,探索建国70周年间乡村产业发展,感受乡村产业发展带来的变化。本次考察从文字资料搜集、参观当地公司、采访询问…
走进乡村,聚焦产业发展,东大学子探访“辽西第一村”小平房村
8月3日,东北大学工商管理学院社会实践团赴辽宁省朝阳市建平县小平房村实地调研,探索建国70周年间乡村建设新路径,感受乡村产业新变革。小平房村曾获“全国创建文明村镇先进村”、“全国生态文化村”、“辽…
新时期,新农村
新时期,新农村在新时代,中国的经济发展受到了举世瞩目,从又快又好的发展模式正在向又好又快的发展模式转变,从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中国的经济发展模式已经受到广大发展中国家的赞赏,并被借鉴。在党…
探寻安贞谜堡足迹,欣赏民族艺术瑰宝 ——“医心相护,逐梦红颜”实践队参观三明市永安市安
探寻安贞谜堡足迹,欣赏民族艺术瑰宝——“医心相护,逐梦红颜”实践队参观三明市永安市安贞堡活动8月7日下午,在团委辅导员老师刘芳老师的带领下,福建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医心相护,逐梦红颜”赴三明…
重温艰辛抗联历史,礼敬革命先烈精神
重温艰辛抗联历史,礼敬革命先烈精神中国矿业大学能源、材料与物理学部的“梦中国”暑期社会实践团队开展以“五四一百载,青春筑梦行”为主题的暑期社会实践活动。2019年8月2日下午,“梦中国”暑期社会实践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