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是文化传承之脉,文艺创作之源,文创设计之魂,为发挥非遗文化在脱贫攻坚工作中扶志、扶智的作用,为对传统文化进行创造性转化及创新性发展,使非遗文化与当代文化相适应,与现代社会相协调,与扶贫攻坚的战略目标相契合,近日,山东师范大学济南寻忆非遗文创社会实践团队前往济南市百花洲开展为期七天的社会实践活动,活动内容包括对非遗文创产品发展现状的调研,采访手工艺人、参观非遗展览馆、开展非遗展销会以及对接文创产品的打造等。
图为实践队员们前往百花洲历史文化街区途中 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张若颖 摄
调查民众对打造非遗文创产品扶贫的看法:
齐鲁文化源远流长,济南作为山东省省会,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文化遗产资源丰富,为了解民众对于通过打造非遗文创产品,利用电商运营新模式助力非遗扶贫的看法,促进民众对非遗扶贫政策的进一步理解,实践团队来到了百花洲历史文化街区中的后宰门街进行实地调研。在调研过程中团队发现大多数人对于打造非遗文创产品持有积极的看法,一位在百花洲做面人的张叔向我们说道:“现在国家政策好了,政府对这些非遗文化和对我们这些非遗传承人都重视起来了,现在这个街区也重点通过开展一些活动来给手艺人提供场地销售自己创作的手艺品,在这里就有夜市,除此之外,对于你们说的打造非遗文创产品这一块,也有专门的地方和团队来进行创作和生产,非遗扶贫能帮助更多非遗文创产品进入大众的视线,也能将非遗文化带出去。“团队还了解到其实在这边的很多贫困地区的人家有世代传承的技艺,制作的东西也有被列为非遗的,但由于被各种因素制约,这些东西往往没有太大的销路,而非遗扶贫不仅能集国家、政府、社会各方面力量,还能结合线上线下的宣传与营销力度,改变当地人们生活的质量。
采访手工艺人:
实践团队此前联系了在百花洲历史文化街区工作的手艺人泉城兔子王杨峰老师以及鲁绣大师戎玉蕊老师,在征得手艺人的许可后,有幸来到大师们的工作室对他们进行了采访。采访过程中,两位大师均从自己如何接触到这门手艺,如何坚持创作以及自己非遗产品的制作过程等几方面向我们详细介绍了非遗传承背后的故事,团队从大师口中了解到现在的非遗政策与过去相比发生了很多变化,过去,只通过这门手艺来维持生计都不易,而如今,手艺人不仅有了稳定的工作室,政府还举行了一系列与非遗产品有关的比赛,但是,政策虽好,关于非遗文化的传承还是存在诸多困难,年轻一代的传承人迫于生计,或更加注重追求经济利益,缺乏文化传承的责任感等问题而无法长时间、系统性的学习技艺,这也成为政府实行政策时关注的工作重心。
图为实践队员面对面采访泉城兔子王杨峰老师 中国青年网通讯员张若颖 摄
当谈及对于用非遗打造文创助力开阔非遗市场的可行性时,杨峰老师表示:“用非遗元素打造文创产品肯定是可行的,这无疑是一个很大的市场,兔子王的形象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之前也有想过以兔子王的不同形象做一系列的绘本,甚至是打造一部动画片,最主要的是被大众所接受,做出来的东西要有内容,有创新才行。”他还表示现在看到大学生正在利用自身资源去宣传非遗文化,他感到十分欣慰,也十分的支持,希望我们能坚持下去。
通过对手艺人的采访,实践团队成员被传承人的匠人精神所感动,对于非遗的传承与发扬我们有着义不容辞的使命,实践团队也将跟随国家政策为扶贫攻坚贡献一份力量。
参观非遗展览馆,开展非遗展销会:
实践团队下一步来到了章丘区龙山德功黑陶展览馆,接待人对实践团队的到来表示十分欢迎,接待人胡经理热情地说道:“每年暑期都会有许多大学生社会实践团队来这里参观,我们也非常乐意接待你们,向你们介绍有关黑陶的知识。”初步了解关于黑陶的知识后,刘德功馆长亲自带领实践队员参观了黑陶的展览室、制作黑陶的车间、烧制黑陶的窑子以及他的收藏室。刘德功大师原本是一个农家子弟,他儿时特别爱听老人们讲述黑陶的传说故事,喜爱收集出土的黑陶陶片,因为对龙山故土的热爱,对黑陶文化的热爱,他经过30多年不断地探索,家人的反对,一次次的烧制失败,他在这些阻碍面前让4600多年前的龙山黑陶得以还原,复原了老祖宗的制陶工艺,让黑陶艺术展现出了新时代节奏与新生活气息。大师向队员们讲述了黑陶文化的历史起源,黑陶的制作工艺和黑陶的传承,黑陶是龙山文化的典型代表,是距今四千多年前中国新石器时代晚期的一种文化,其“黑如漆、亮如镜、薄如纸、硬如瓷”的特征是它的尊贵本色,在艺术手法上有镂空、镶嵌、阳刻、阴刻等,它风格古朴典雅、造型新颖别致、做工精美绝伦,是中华文化的绮丽瑰宝。在参观过程中,团队就非遗如何才能更好的与文创结合的问题与刘德功大师进行交流,了解到他在对黑陶进行创新的同时还保存了老祖宗的传统技艺,在这个基础上融入创新的元素,这个创新的元素源自于对生活的观察和思考,比如黑陶做的笔筒、茶杯,都讲究实用性,文创做出来的东西既不能失去最初的味道,还要适用。之后,大师还亲自带领队员感受了黑陶的制作。
图为刘德功大师为实践队员讲解黑陶文化。 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于翰文 摄
为了进一步弘扬非遗传统文化,让非遗扶贫政策深入人心,调动群众参与扶贫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实践团队从黑陶胡经理处获得了12件黑陶工艺品和从鲁绣大师戎玉蕊工作室获得几幅鲁绣绣品,前往百花洲历史文化街区曲水亭街开展主题为“推广非遗文化,打造非遗文创”的非遗展销会。
实践团队利用夜市的机会,先与负责人协商沟通,申请取得了一处摊位,队员们有条不紊的将摊位布置好后,向路边过往的行人讲解关于龙山黑陶的文化以及鲁绣的文化,同时向他们普及打造非遗文创在非遗扶贫工作中起到的作用。一位听完讲解的阿姨说道:“还从来没有了解过这些,之前这边的小摊都是售卖一些小物件,很少有人普及文化。”阿姨在知道我们是大学生出来做暑期社会实践时,对我们的社会实践表示很大的支持。
图为实践队员向路人讲解关于非遗扶贫的知识 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张若颖 摄
对接文创产品的打造工作:
此次社会实践的一大主题是非遗文创产品的打造,此前实践团队已设计出一款以济南泉水、泉城兔子王、鲁绣等元素结合而成的非遗文化衫,作为实践队队服,并为此非遗文化衫拍摄海报及宣传片,实践期间,团队还通过线上微信公众号平台、济南寻忆淘宝平台、济南寻忆团队官方微博及抖音自媒体平台推广济南非遗文化,特色非遗文创,为非遗文化在脱贫攻坚工作中发挥扶志、扶智的作用。实践团队最后找到了在非遗·文创工作站工作的负责人李稻先生,他对实践团队进一步的工作做了指导,高校研学、大学生文创、清晰的商业模式,为团队接下来的工作提供了新思路。
图为实践团队与李稻先生愉快交流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张若颖 摄
短暂的社会实践虽然告一段落,但所有实践队员们都对这次社会实践有着不同的感想与收获,队长表示:“经过与非遗传承人的交流、参观非遗展览馆、开展非遗展销会、打造非遗文化衫这些实践活动之后,发现手艺人们有着与时俱进的思维和拓宽市场推广传统文化的行动力,我们也应当结合专业学习,弘扬传统文化,充分感受传统文化的教育与熏陶,营造人人”重视非遗,保护非遗“的氛围,接下来应让非遗融入到我们日常生活中,为非遗扶贫打好攻坚战。“
http://www.dxsbao.com/shijian/223757.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