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0日,长安大学经管学院“数字乡村·智慧农业”暑期社会实践队全体成员来到榆林市4A级景区——“白云山景区”,调查景区的网络化智能化服务状况及景区数字化普及程度。
7月10日下午13:00,实践队来到4A级景区——白云山景区,首先,队员向景区工作人员咨询了景区的经营及建设状况并辅助工作人员填写问卷调查。通过咨询,队员了解到景区目前支持网上购票,并且已开通“新浪榆林旅游”微博账号、“榆林旅游资讯”微信公众号、“榆林国旅官网”等网上通道,通过图文和视频形式发布微游记、旅游攻略等资讯,方便旅客对景区的深入了解,同时通过各种各种新媒体渠道如“抖音”等进行广告营销活动,提高景区知名度。
实践队员指导游客填写问卷调查
但由于“榆林白云山景区”地理位置不方便:景区地处黄河之滨,周边地势比较险峻,且距离市中心较远,导致淡季的人流量不多。此外,景区大部分游客均通过线下购票,景区内缺少导游,也没有自助导游导览电子工具,景区整体网络化普及程度不高。且经过工作人员介绍,游客大多是抱着对“道教”的尊崇而来,目的性较为明确,单纯前来旅游的游客相对较少。
之后,经过大约30分钟的车程,队员们来到第二个佳县旅游景点——“赤牛坬民俗文化村”,因为正值旅游淡季,村内游客较为稀少。经过问卷调查,队员据悉赤牛坬村是陕北佳县唯一的民俗文化村,全村282户,1008人,枣林面积2100亩,是全市第一批社会主义新农村示范村,市级文明村,市级十大乡村旅游示范村,市级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示范村,省级文明村,省级生态村,全省最具影响力区域,中国“美丽乡村”创建示范村,中国乡村旅游模范村。
实践队成员参观赤牛坬村民住所
景区淡季主要以游客的门票、门店餐饮消费为收入,通过采访商家队员了解到,在淡季,村子周围没有旅游大巴和公交,游客只能自行驾车前来;赤牛坬“过大年”期间,即腊月二十三开始到次年正月二十三为景区旺季,增加了游客参观民俗表演及村头博物馆的收入。每年的春节文化活动有四邻八乡上万人参与,更有文化界、艺术界及社会各界人士观看并指导活动。村民自编自演的抬花轿、搬水船、掐草帽、货郎等传统秧歌剧及跌坛、祈雨、打夯、打梿枷、拉碾盘等几近失传的原生态节目,深受游客喜爱。
调查结束,队员们帮助村民阿姨研磨黑豆,将晒干的黑豆碾成片状来煮粥喝。
队长王静怡与队员王凯阳帮助阿姨碾黑豆
总体而言,景区地理位置偏僻,交通不发达,在淡季和旺季游客流量差异较大,年旅游人数不稳定,且游客主要为榆林市本地居民。与“广州白云山景区”、“洛阳白云山景区”相比较而言,榆林“白云山”景区在全国范围内知名度不够;而赤牛坬民俗文化村地处偏僻,由于交通的限制,市场开发难度较大。
在游客的问卷调查过程当中,队员发现自从景区实现网上购票以来,景区游客人数增加了一定数目,但成效不显著。同时,景区数字化普及程度也不高,主要是景区周围村民的口头宣传。
经过一天的调研,实践队员发现,由于白云山和赤牛坬景区地理环境偏僻,交通环境较差,数字化普及状况较低,想要大量发展佳县的旅游业,要从交通便利开始入手,后续还有很大的困难需要克服。
实践队在赤牛坬景区入口摄影留念
http://www.dxsbao.com/shijian/223952.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