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盛夏,江淮地区继续维持着出梅后的高温少雨天气,万里晴空无云,八月的太阳炙烤着大地。地处江淮分水岭脊背的定远县,为典型的缺水易旱的丘陵岗地地区。那么,面对农田水利死角多、缺水易旱的问题,定远县又是如何把水留住、疏通农田水利“最后一公里”的呢?为了进一步解开这个问题,为地方小型农田水利建设及农业生产结构调整提供参考。近日,滁州学院地理信息与旅游学院学子赴定远县张桥镇、池河镇、定城镇开展为期三天以“汇水筑梦,利在兴农”为主题的泵站串塘工程调研活动。
经过三天的调研、走访,调研团队了解到了定远泵站串塘工程根据地形、地貌和水系特点,探索出“一个泵站+压力管道+数个塘坝+N个塘坝”的串链模式,“使废塘、旱塘变宝塘”,实现了“水系相连、把水连通,以丰补欠、把水用活”,破解了长时间以来“闲时水长流,用时水恨少”的用水困境,打通了农田水利“最后一公里”。据悉,在过去泵站串塘工程存在着“有人用,无人管”的普遍现象,对工程正常运行和效益发挥产生很大影响,近年来随着不断深化小型农田水利工程产权制度改革,创新建管结合机制的实施,泵站串塘效益得到了显著的提升。
通过了此次活动,锻炼了队员们社会实践能力同时,也增进了队员们对泵站串塘工程建设运营情况及其管护方式的了解,对促进小型农田水利改革、推动乡村振兴具有重要意义。
http://www.dxsbao.com/shijian/224035.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