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巢湖市 7月25日电(通讯员 崔竟妍)
近日,巢湖学院“爱在夕阳,知识助老”老年课堂教育关爱服务团赴含山县八姓村进行调研,了解八姓村基本情况,为后续即将开展的老年课堂活动做好前期准备。
八姓村史:为有辎需堪戍卫 八姓原来是一家
八姓村坐落于安徽省马鞍山市含山县铜闸镇太湖村,历史悠久,乡情浓厚。依现有资料记载,它的历史最迟可以追溯到元朝末年。当地人告诉我们,当时农民起义浩浩荡荡,巢湖地区是起义军的水师据点,但是由于这里水网密布、雨季降水量大,起义军的粮食储存就成了问题:存得近,容易淹;存得远,不方便。
图为铜闸镇工作人员向团队成员介绍八姓村的由来。中国青年网 通讯员 华会 摄
军中无小事,粮食供给更是重中之重。在这种情况下,时任和州总兵朱元璋(今和县),与镇守巢湖地区的将领汤和、仇成、廖永安等人带领部下进行考察,最终选中了八姓村这个天然的“军事粮仓”:地势高平,位置隐蔽,运输方便,易守难攻。于是便安排了八位军士驻扎在这里,分别安家落户,团结之前的村民,一起守卫军粮。由于共同的使命和“军民一体”的特殊身份,他们虽是八户,却也情同手足,瓜瓞连绵,几百年来这里的人们一直和睦相处,守望相助。如今守粮的任务早已成了传说,但根据族谱,当地人仍然可以查到自己曾属于八姓中的哪一姓,仍流传着“八管烟囱八碗饭,八姓原来是一家”的乡语。
野战医院:军民齐心斗志强 燎原之火起微茫
1949年3月,解放战争正处于大反攻的胜利阶段,为保证前线部队顺利渡江,解放军第三十军九十师奉命攻打敌据西梁山,由于八姓村山高林密,容易躲过敌机侦查,九十师便在村中设立野战医院,救治伤员。当地村民也自发组织起来配合战斗,他们成立运输队、担架队、救护队等,每天往返几十里山路,为前线输送物资和撤离伤员。在那个炮火连天的岁月里,八姓村的村民和解放军紧紧地绑在一起,在民族解放的大事业中砥砺前进。
图为太湖村八姓自然村后方野战医院旧址。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崔竟妍 摄
1949年4月,渡江战役取得全面胜利,后方医院的战士们也随部队横渡长江。而在医院中因伤势过重而牺牲的二十几位无名烈士,则长眠于八姓村内。七十年来,每年清明节,这里的村民及慕名而来的人们都会自发地为烈士扫墓、默哀,在对先烈的缅怀中体会当年浴血奋战的英雄往事。同时,八姓村野战医院旧址也是全县重要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星火相传,精神常驻。
手工植染:古彩今朝焕一色 传统植染获新生
手工植染是八姓村一项传统技艺,据铜闸镇工作人员介绍,“手工植染在八姓村传承了很多年,与普通染织工艺不同,当地植染采用的都是纯天然染料,取用于石榴、荷叶、艾草等物,用它们染出的布料色彩自然、纹案丰富,长期穿着手工植染制品还有利于身体健康。”但是,由于现代染织工业的发展,这一技术正面临着失传的压力。
然而近些年来,巢湖地区的城市化进程加快,乡村旅游业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人愿意在节假日去往乡村体验生活,八姓村的村民抓住这一契机,将手工植染技术透明化、集中化、体验化,将游客带到植染作坊,让游客自行设计并染出自己喜欢的图案,这一举措大大缓解了技艺失传的尴尬境地,同时为八姓村的经济创收。传统的植染技术正在换发着新的魅力,不少年轻人也纷纷加入其中,使得技艺传承有了新的希望。
图为团队成员参观手工植染作品。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申雪 摄
http://www.dxsbao.com/shijian/224074.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