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205年,汉与楚在彭城交战,刘邦大败,后来划分以鸿沟为界分天下,沟西为汉,沟东为楚,而这划分河界的功臣就是侯公,后来侯公定居于此,这就是侯店村的由来。
初次了解暑期三下乡的目的地——侯店村,就被它悠久的历史文化吸引,多彩历史故事在中华民族历史长河中留下浓墨一笔。为更好地了解侯店村文化,加深对侯店村文化建设的了解,平顶山学院数学与统计学院调研组的志愿者们化身历史小侦探,在村书记张会强的带领下在村子里参观走访,发现村子更多的“秘密”。
秘密一:寨名的由来
走在去往侯店村的路上,远远就看到了一字摆开的青石砖瓦围成的城墙,这条路的尽头就是侯店村的村口——半圆形拱门,原本的古城门历经岁月洗礼已斑驳不堪,如今的城门是对侯铺寨门的还原,村里为了古寨门的还原工作做了很多努力,访问老人、查询资料、到县档案官查询县志等去还原寨门的历史,又经手郑州大学郑教授古寨门的设计,最终还原现在的样子。
侯店村还原后的古寨门 赵亚雪摄
“您提到了村子原本叫侯公铺,现在是侯店村,关于村名的来历有什么文化背景吗?”
“有的,侯店因侯公而名,而侯公,就像‘过往云烟’,没有为后人留下过多可以考证的信息,我们目前所能了解到的是,侯公是咱们历史上划定‘楚河汉界’的人,后来遭人迫害,返回故里二十里铺隐姓埋名定居,后人改二十里铺为侯公铺。解放后曾撤镇设区,‘文革’期间又改名侯店。”
听了村书记张会强的回答,志愿者们了解了村名的来历,同时感受到了他知识的学识渊博,村民张大爷告诉我们,这几年多亏了会强前后忙来忙去,才让村子很多老建筑挂上了县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称号,随着名气越来越大,村民生活改善了不少。张大爷说着这话时,眼中充满了对村书记工作的肯定。
秘密二:千年古槐
村里还有棵千年古槐,古槐树有2200多年树龄,位于村街正中,传说是侯公亲手种植,是郏县树龄最长的树。古槐枝叶茂盛,苍郁雄伟,树主干中间已朽空,看似岌岌可危,但年年抽枝发条,只是较于其它树的发芽期都要晚,生命力十分顽强。
村民们都说这是一棵会带来吉祥的树,庇护着村子里的人们。关于古槐的故事村中老辈人中还传着这样的故事,50年前,村上一精神病人把点燃的香火纸丢入树洞,大火烧了半天才被扑灭,人们都想着古槐要活不成了,没想到几年后,这树从主干向上直到枝条陆续发出新芽,长出的新皮将树体破损处逐渐包裹起来。
志愿者询问张奶奶有关千年古槐的故事,张奶奶详细地给志愿者分享这棵槐树的故事 刘邵瑜摄
几十年过去了,这棵古槐如今仍然枝繁叶茂。现在村中男女老少都十分爱护它,视其如宝,还会有老人坐在树下乘凉看护, 古槐树见证了村子的发展,是见证村子历史的“活化石”。
秘密三:古建筑群
十二拐弯弯路回,十二回古迹重落。侯店村还有着许多古老建筑群,如杜举人府、张敬府、杜家祠堂、侯公辅街、古寺等,这些都是村里留下的古老建筑,如今已成为郏县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张敬府又被称为“十二拐”,意为从街道到主房要拐12次才能到达,是元代丝绸商人张敬的旧居,建于元代,建筑面积300多平方米;杜举人府院是明代杜举人的旧居,建于明朝。该建筑由三座一进三的宅子组成。宅子建筑风格相同,是侯店目前规模最为完整的院落之一。
张奶奶带志愿者参观侯店村古建筑群,并给志愿者讲一些关于这些古建筑的故事,志愿者在张奶奶的带领下走向古屋内 刘邵瑜摄
“向省里申请省级文化村,把侯店村的历史文化、人文文化,推向全国各地,不让古建筑群在小村中“埋落”,让古槐树能够“重见天日”,是我这几年致力努力的事情。”村书记张会强说。
志愿者还希望了解村里特有的古刹庙会、铜乐社文化与剪纸文化。每逢农历七月初四、十四、二十四村里都会举办规模庞大的古刹庙会,庙会上有包括铜乐社、民间戏剧等表演。铜乐社文化传承至今仍然保留着,每年春节会组织敲钟祈福活动。剪纸,是对村中女人不成文要求,如果有一手好的剪纸手艺在村子里会受很多赞赏,无论年长还是幼儿人人都爱剪纸,会剪纸,并能剪出花样,剪得出彩。
志愿者向王奶奶学习剪纸,王奶奶一步一步地指导黄慈摄
十里方圆起古寨,鸿沟相约侯铺来,古槐千年枝叶茂,古迹群落千古芳。
http://www.dxsbao.com/shijian/224280.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